李远志,周仁实
(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广东 阳春529600)
近年来,笔者用痛风宁颗粒联合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5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共70例,均为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本院门诊与住院患者,西医诊断按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分类标准[1],中医诊断参照《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中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继发因素。7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观察组男28例,女7例;年龄30~65岁,平均(45.5±9.5)岁;病程10~64h,平均(32.36±8.62)h。对照组男27例,女8例;年龄32~64岁,平均(44.6±10.1)岁;病程8~67h,平均(34.06±7.19)h。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基础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①基础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过度劳累、紧张、受冷、受湿及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充分饮水,尿量每日保持在2000mL以上。低嘌呤饮食,禁止抽烟、饮酒,避免肉汤、动物内脏、豆类、海鲜等高嘌呤食物。②药物治疗:给予尼美舒利分散片0.1g,1日2次,餐后服。疼痛缓解用别嘌醇0.1g,1日3次口服。
观察组: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另用痛风宁颗粒。苍术1包,土茯苓2包,川牛膝1包,防己1包,黄柏1包,金钱草2包,姜黄1包,蜂房1包(每包相当于饮片参照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表),每日1次,饭前0.5~1h,150mL温开水冲服。
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显效:症状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或基本正常,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指标和关节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指标和关节功能变化不明显或病情进展。
采用SPSS13.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血尿酸及血沉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血尿酸(UA)、血沉(ESR)指标见表2。
表2 两组血尿酸及血沉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血尿酸及血沉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UA(μmol/L)ESR(mm/h)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5 540.6±56.3 339.2±45.3△△ 34.5±11.8 16.7±6.5△△对照组 35 538.7±53.1 412.8±49.5 33.2±12.4 22.4±7.9
两组治疗后均无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肝肾损害。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机体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水平升高并在关节中过度沉积所引起的疾病,以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反复发作、血尿酸增高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并发痛风石和肾功能受损。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应抗炎、镇痛为主,急性发作常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抗炎止痛以缓解症状,但该类药物对肝肾功能、胃肠道及骨髓造血系统的损害较大。别嘌醇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尿酸生成减少以达到调节血尿酸,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而痛风性关节炎复发率高,需反复用药,特别是一些年老患者或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不易接受而影响疗效。尼美舒利分散片抗炎镇痛,毒副作用较小,别嘌醇抑制尿酸生成。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类证治载·痛风》认为痛风是“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张氏医通·痛风》则提出“肥人肢节疼,多属风湿痰饮流注。”究其病因,多是嗜食膏粱厚味,酿湿化热,湿热内蕴;外感风寒之邪侵袭机体,痹阻筋脉、肌肉、骨节而致营卫行涩,经络不通;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虚,脾气虚弱,脾失健运,肾失气化,开合失司,不能分清泌浊,湿热内生,蕴久化热,聚痰留瘀,导致风湿痰瘀,痹阻经络[4]。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排毒,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痛风宁颗粒方中苍术外解肌表风湿,内燥脾胃湿浊。黄柏清热燥湿泻火。川牛膝活血祛瘀,祛风利湿。防己祛风湿,利水止痛。土茯苓除湿,解毒,通利关节。金钱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蜂房攻毒祛风止痛。药理研究表明,苍术有镇静止痛作用,防己有镇痛、消炎作用,黄柏、金钱草、姜黄有抗炎解热作用,川牛膝可促进炎症肿胀消退。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不仅显效率、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单用西药治疗,血尿酸(UA)和血沉(ESR)也改善明显,还能减少部分单独使用西药的不良反应。
[1]Wallace S L,Robinson H,Masi A T,et a1.Preliminary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acute arthritis of primary gout [J].Arthritis.Rheum,1977,20:895-900.
[2]刘友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6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判断标准[S].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4.
[4]张钟爱,钱伟.从湿论治痛风病的体会[J].江苏中医药,2006,2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