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化工行业不再依赖重化工

2013-09-22 07:41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课题组
化工管理 2013年7期
关键词:煤制煤化工化学品

文/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课题组

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今后上海经济发展提出了四不依赖,其中首先不依赖重化工业,这是上海城市发展理念的重大变化,也表明了上海化工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更加艰难。因此《上海石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了多次修改,压低了发展速度,着重在调结构、转方式上下功夫。

在《上海石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将“高耗能、高耗资源、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调整为“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端产品”;在产业结构上提出了从现在的重化工型(重化工比重占全行业70%)调整为重轻化工各占一半,为此,在“十二五”期间,要限制煤化工、化工原料的发展,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新领域精细化工和生产性服务业等轻化工产业。对企业结构调整,提出对零星化工企业,特别是危化品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和搬迁进工业园区,使企业集聚发展。在产业布局调整上,集中力量建设杭州湾北岸石化产业带,成为上海化工产业集聚基地,对外高桥化工基地和吴泾化工基地实行转型,成为研发基地、技术示范基地和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在现有的近80平方公里的化工生产用地上,产出更多更高端的轻化工产品,争取单位土地产出率全国第一。

在《上海石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转变发展方式提出了依靠技术创新,集聚化工人才,提高化工能级,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使上海化工实现“由重变轻、由量变质、由粗变细、由污变绿、由散变聚”的目标。在发展理念上,不依靠增加能源、资源的消耗,不走量的扩张,不走损害生态环境之路,提倡走技术创新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市场竞争中,依靠技术取胜、质量取胜、名牌取胜、服务取胜。努力实现上海化工的发展方式转变。

在《上海石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上海化工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实施二个发展战略:一是科技兴化,二是“走出去”发展。这是对上海化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针对性的战略。科技兴化对上海化工尤为重要,这是由于上海没有化工原料资源、上海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高、上海的水电汽价格贵、人工成本高、商务成本高,造成化工产品制造成本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上海化工只能依靠科技创新,依靠核心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才能求生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高端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低碳发展”之路,才能有优势,才能求生存、谋发展。科技兴化战略的成功与否,将决定上海化工的明天。另外,在不依赖重化工业发展上海经济的城市规划中,新增化工用地已不可能了,这是在上海发展化工的明显限制,因此,对于高耗能源、资源的煤化工、化工原料产业和相对劳动密集型的橡胶制品产业,已不适合在上海发展了,应该鼓励他们“走出去”寻找原材料、能源基地、拓展新的消费市场。

鼓励上海煤化工产业“走出去”发展

煤化工是指经化学方法将煤炭转换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成品,而后进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产品的工业。煤化工产业分为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传统煤化工主要包括合成氨、甲醇、焦炭和电石4种产品;现代煤化工是指生产可替代石油和石油化工的产品,目前主要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煤基多联产等。

2010年上海煤炭消耗量为5842.97万吨,其中4726.77万吨用于加工转换。

第一,煤资源缺乏,产业链短。煤资源缺乏成为影响上海煤化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煤化工一体化水平偏低,产业链短,“煤气化一体化”产业链的形成还需完善。

第二,安全环保压力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煤化工产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压力大,且煤化工产业化学需氧量(COD)以及排放的废水、废气、废固总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均位居工业前列,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二氧化碳排放及再利用问题也成为制约煤化工发展的重要问题。

第三,产品成本高。上海公用工程费用、人工费用、商务成本较高,造成煤化工产品成本较高,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四,传统煤化工技术领先,但现代煤化工技术欠缺。上海煤化工企业如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具有煤基多联产技术,但甲醇制烯烃(MTO)、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等现代煤化工技术缺失。

煤化 工结构调整重点

第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上海煤炭资源缺乏,因此要引导煤化工企业“走出去”,向煤产地、水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在蒙、陕、新、宁、贵等重点产煤省区,建设现代煤化工生产基地。目前发展煤化工的优质煤资源不能保障,而我国储量较高的高硫煤和褐煤尚未有效利用,因此要尽快开展高硫煤和褐煤的提质研究,以利用高硫煤和褐煤发展煤化工产业,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第二,产业链延伸。目前全球甲醇已成过剩格局。据海关统计,从2008年起,国外低价甲醇开始冲击中国,使得我国甲醇进口猛增。2008年我国甲醇进口量为143.4万吨,为2003年以来的最高位,2009年甲醇进口量猛增至528.8万吨,此后一直维持在高位,2011年甲醇进口573.2万吨,这造成中国甲醇企业大规模减产或停车。因此可以国外低成本甲醇为原料,发展甲醇制烯烃技术,并以所制烯烃为原料,研究丁二烯、苯乙烯等的制备工艺,走精细化发展道路,发展高端下游产品,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另外,可在钢铁企业附近建化肥厂,充分利用钢铁企业排放的CO2和N2,降低化肥生产成本,减少碳排放。

第三,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加大研发投入,开展高硫煤和褐煤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自主创新,突破一批核心、共性的关键技术:大型煤液化、MTO、FMTP等工艺完善和技术升级。

第四,绿色低碳发展。煤化工是CO2排放量较大的领域之一,目前我国CO2的排放量已居全球首位,CO2减排压力巨大,因此应大力开发CO2综合利用技术以减少碳排放,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维持煤化工的持续健康发展。

上海 煤化工发展对策与建议

第一,煤化工的发展需“量水而行”。水资源是制约煤化工基地建设的重要因素。如100万吨/年甲醇项目,耗水量约为1500万吨/年,吨产品耗水量约为15吨,6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耗水量约为2700万吨/年,吨双烯(乙烯+丙烯)耗水量约为45吨;1000万吨/年炼油和100万吨/年乙烯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总耗水量约为3000万吨/年,折合吨原油加工耗水量为0.8吨左右,吨双烯耗水量约为15吨,由此可见,煤化工产品耗水量很大。同时,建设大型煤化工基地不仅生产用水量大,再加上生活区的配套建设,数十万人口的生活用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我国是淡水资源较贫乏的国家,因此,在发展时一定要“量水而行”。

第二,加强高硫煤和褐煤的研究,提高煤资源保障程度。我国50%以上的煤炭资源是难以直接利用的高硫煤和褐煤,而国家规划中明确要求优质煤必须优先满足电力生产需要,因此只有高硫煤、褐煤可考虑用于煤化工产业。但目前尚未成熟的部分现代煤化工技术还只能够以优质煤为原料,而高硫煤、褐煤仍未能有效利用。因此加强煤炭资源的综合使用管理,开展高硫煤和褐煤的研究,充分利用高硫煤和褐煤资源发展煤化工产业,对提高煤炭资源保障程度有重要意义。

第三,煤化工的发展需综合考虑产出效益和投入产出比。以2.5吨优质无烟煤计算,煤制天然气、间接煤制油、直接煤制油、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等项目的产出效益分别 为2000元、4510元、4687元、4948元、6700元、4903元,上述项目一年内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0.388、0.487、0.527、0.667、0.69、0.26,在 选 择 煤 化工项目时,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要谨慎,可适当发展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

第四,引进“绿色化工”概念,实行清洁生产。煤炭碳含量高、氢含量只有5%,将煤炭转化成车用燃料时产生的CO2排放量是原油精炼工艺的7~10倍。目前,我国SO2排放量和CO2排放量均居全球首位,其中90%的SO2排放来自煤的使用,这是我国在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方面长期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必须综合考虑碳、硫的排放及环境治理工作。节能、环保和节约资源是今后煤化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生产过程中,要引进“绿色化工”概念,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制定并实施煤化工项目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规范和排放标准,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第五,健全产业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平台建设,支持和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建立煤化工技术支撑体系,依托现有煤化工企业和研发基础,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煤化工研发体系。

农药产业加快创新,培育自主品牌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对防治农业有害生物,保障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及农产品贮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我国90%的农药用于农业生产,非农业用途农药占10%左右。

上海 农药特点

第一,以加工为主,以卫生药为主。目前为止,上海共有农药相关企业30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只有2家且全在化工园区,农药加工企业17家,卫生药生产企业11家。尽管上海农药加工工艺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但上海无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农药生产以加工为主,产品以卫生药为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污染较小。

第二,农药中转站。每年经由上海海关的农药进出口量约占农药总进出口总量的70%~80%。据海关统计,2011年我国农药出口量140.67万吨,比上年增长15.65%;出口金额为61.87亿美元,增长27.62%,是近年来出口形势最好的一年。原药出口数量为65.30万吨,增长5.1%,占出口总量的46.42%;出口金

额为39.12亿美元,增长25.3%,占出口总金额的63.23%;出口金额增长速度高于出口数量增长速度20.2个百分点。制剂出口75.37万吨,增长26.66%,占出口总量的53.58%;出口金额22.75亿美元,增长31.82%,占出口总金额的36.77%;出口金额增长速度高于数量增长速度15.12个百分点。制剂出口金额占农药出口总金额的比重逐步提高到36%。从出口主要类型来看,各品种也呈现一定的增长。2011年,除草剂出口89.12万吨,比上年增长15.15%,占出口总量的63.25%;杀虫剂出口34.88万吨,增长22.68%,占出口总量的24.8%;杀菌剂出口14.27万吨,增长6.26%,占农药出口总量的10.14%。植物生长调节剂出口2.27万吨,增长29.6%,占农药出口总量的1.61%。

农药 结构调整重点

第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虫剂和杀菌剂,积极发展果树和蔬菜用新型杀菌剂和病毒抑制剂,鼓励发展生物农药,大力推动农药剂型向水基化、无尘化、控制释放等高效安全方向发展;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2011年上海地区农药表观消费量为4千吨,杀虫剂和杀菌剂所占比例较大。上海2012年度粮油作物农药重点推荐的品种中,杀虫剂占53.5%、杀菌剂占32.3%、除草剂占13.1%、杀鼠剂占1%。

第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上海农药科研力量雄厚,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农药研究所、中科院有机所、中科院昆虫所等对农药的研究深入并卓有成效。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为支撑的农药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加大并加快农药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开发;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农药的创制开发;加大重要农药中间体和专用助剂的开发。

第三,节约资源,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农药原、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加快加强有毒有害原料(产品)的替代,加大农药“三废”治理力度,提高对特殊污染物的处理能力;控制含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有害溶剂和助剂的使用,开发和推广水基化等剂型。

上海 农药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对农药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及指导规划。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对不达标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产);进一步规范农药生产经营行为并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药产品的标准与规范,完善农药管理体系。农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上海市农药经营使用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淘汰高毒农药的使用。目前上海正规渠道销售使用的高毒农药主要用于大田农作物和林木、花木。对上海这样一个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而言,高毒性农药的失控、滥用,往往更容易导致在食品、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危害,因此对高毒农药的使用要严格监管并逐步淘汰。

第三,大力推广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安全,且病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可连续使用,不易造成残留污染作物和农产品,因此可大力推广。加大对生物农药的科普知识宣传力度,通过相关部门对农民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加大生物农药的补贴力度,通过经济杠杆让农民愿意使用生物农药,建议对生物农药进行专项补贴。

第四,加快农药产品的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农药企业在开拓市场时,不应把注意力放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上,应更多地加强产品的创新,开发高效、环保、安全的新品种新剂型,培育自主品牌,占领国内甚至国际市场,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调整农药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除草剂产品。

危险化学品从源头消除隐患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目前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的化学品共分为八大类,3823种,其中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的有335种,化工行业主要大宗原料和产品80%以上属于危险化学品。

上海 危险化学品现状

第一,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上海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超过1.1万家,但多数规模较小,布局分散,造成危险源多而散的局面。截至2011年底,尚有218家危化品生产企业、82家危化品储存企业不在工业园区内。

第二,安保水平低。危险化学品生产条件差,安全保障水平低。许多中小从业单位设备陈旧老化,设施简陋,技术落后,存在安全隐患。

第三,思想上不够重视。许多企业未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由于思想认识有差距,《安全生产法》关于企业安全保障的各项规定,在一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没有得到认真的贯彻落实。

第四,化学品安全科研工作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化学品安全的科学技术研究落后于先进工业化国家,安全生产技术基础薄弱;化学事故防患、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等实用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存在较大差距;化学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中很多内容已不能满足日常安全管理的要求。

危险 化学品结构调整重点

第一,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城区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的危险化学品企业的搬迁、治理、防控工作。新建项目,必须进入化工园区,避免二次搬迁。危化品在化工园区内的布局与化工产业链、资源、能源、物流等相协调,结合园区内产业特点,在产品结构与质量、工艺技术、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严格危化品企业的入园条件,实现化工园区的规范管理。鼓励企业合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减少危险源。

2009~2011年3年间,上海累计调整237家危化企业,其中生产企业195家、储存企业23家、使用企业19家;3年共减少危化品生产、储存总量140万吨,其中包括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等;消除了一批潜在的危险因素,减少了进出中心城区的危化品总量,降低了危化品生产、储存、运输给城市公共安全带来的潜在风险。2012年上海危化品企业布局调整目标是完成70家非工业园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进区入园”。

第二,增强科技研发投入,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鼓励企业加大对危化品行业安全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安全科技成果的转化并加以推广应用,促进企业淘汰落后技术、设备,提高全行业技术水平。

上海危险化学品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第一,强化行业管理。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准入门槛、规范园区规划;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并严格控制;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加快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鼓励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的企业采用有利于提高安全保障水平的先进技术、工艺、设备以及自动控制系统,鼓励对危险化学品实行专门储存、统一配送、集中销售。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活动严格遵守《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

第二,增加安全投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机构,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生产装置及储存设施的检查,及时发现各类隐患并加以整改,确保生产安全。严格审查安全生产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工艺和设备安全可靠性、周边安全距离以及企业总体布局等安全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

猜你喜欢
煤制煤化工化学品
控制液相加氢提高煤制乙二醇产品质量的研究
煤制烯烃副产混合碳四的综合利用
煤制聚丙烯需谨慎发展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
2015年《造纸化学品》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