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路昌 张艳敏
目前,胆囊穿孔在临床中相对少见,老年人往往合并有诸多基础疾病,是胆囊穿孔发病的高危人群,中青年少见。本文报告1例青年男性胆囊体部穿孔病例,病例介绍如下。
患者男性,32岁。因“突发腹痛4h,伴恶心,呕吐”入院。患者于4h前(约凌晨1:00)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诉改变体位后全腹部疼痛,无放射痛,伴恶心,呕吐,无发热,急诊来我院。既往有胃病史,诉胃痛时口服“胃康宁”后好转,不间断服用该药物,无其他基础疾病。查体:腹部平,全腹部腹肌稍紧,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抽出淡黄色液体。腹部B超示:肝胆脾胰腺未见明显异常,少量腹水(如图1)。腹部立位平片示:不全性肠梗阻(如图2)腹部CT示:少量腹水,胆囊炎(如图3)。临床初步诊断:弥漫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完善相关检查后,立即在全麻下剖腹探查术,见腹腔内大量淡黄色胆汁样液体,约800mL,胆囊体部有一大小约0.5cm穿孔,胆总管未见扩张,亦未扪及结石。术中向胆总管内插入输尿管导管,导管顺利进入十二指肠。予以行胆囊切除术、腹腔冲洗引流术,留置胆囊床及左右结肠旁沟各一根引流管。术毕解剖切除的胆囊,见胆囊粘膜充血水肿,体部穿孔处未见明显溃疡或新生物,胆囊内未见结石;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出院。
图1 B超
图2 腹部立位平片
图3 CT平扫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生率约占急性胆囊炎的5%~10%,通常在严重烧伤、创伤等危重病人中发生,合并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最易发生;其致病因素主要是胆汁瘀滞和缺血,导致细菌的繁殖且供血减少,导致坏疽、穿孔[1]。在解剖学上,胆囊动脉为终末动脉,很少有侧支循环,当胆囊壁的主要血管受压或者在低灌注的基础上发生的血管梗阻[2]导致血供障碍、进而导致胆囊缺血坏疽,发生穿孔,是胆囊炎的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胆囊底部和颈部。
分析本病例:患者为青年男性,既往有胃病病史,CT提示:胆囊炎,未发现胆囊穿孔,肝胆B超未见异常,临床极易误诊为消化道穿孔,根据术后病理报告: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并胆囊体部穿孔。考虑:胆囊穿孔后,胆囊腔内压力下降,病变处炎性粘连,阻止了胆汁完全排空,因而胆囊穿孔后胆囊内尚有部分胆汁充盈,误导临床诊断。有文献报道[3-4],B超对于胆囊底部和颈部穿孔的诊断率较高,但对于胆囊体部穿孔的诊断率却较低可能与其位置的隐蔽性有关。其临床上胆囊穿孔的超声图像可表现为:胆囊肿大,囊壁增厚欠平整,胆囊底部或颈部壁局部膨出或缺损,胆囊内回声粗大或有气体强回声,胆囊周围或肝周局限性积液。而胆囊穿孔CT表现的直接征象包括:胆囊壁不连续,局部缺损,可见穿孔等,但部分隐匿性胆囊穿孔患者症状不典型,需要进行影像学资料的全面评估,及时的诊断治疗[5]。本例患者胆囊体部穿孔,但仍有胆汁充盈,CT见胆囊壁连续,未见缺损,造成了影像学的误诊。
胆囊穿孔后病情发展迅速,尤其是老年人,因而及时正确诊断、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把握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在患者一般情况允许下尽早手术治疗[6-7]。
[1]吴在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49-551.
[2]张建新,姚昌宏.45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1992,18(7):389.
[3]刘晓燕.超声对胆囊穿孔的诊断价值.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77-78.
[4]马惠.胆囊穿孔的超声诊断分析[17].当代医学.2011,17(17):82.
[5]纪建松,邵初晓,涂建飞,等.隐匿性胆囊穿孔的CT、MRI诊断[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9,15(5):382-385.
[6]李恒力,王艳静,许丙辉,等.老年急性胆囊穿孔38例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7):17-19.
[7]吴勇.31例老年胆囊穿孔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1):234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