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若民众收入没增长,GDP增速只是自拉自唱
我们的经济发展应当实现一种 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提高。经济的增长应当与收入增长同步,因为大多数人民群众相对GDP的增长,更关心自己的收入。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并不利于发展,也不利于稳定。
李扬(中国社科院副院长):
就业将成明年宏观调控首要指标
2013年宏观调控已达成一致思路,就业将成为首要指标。与过去物价、投资等指标不同,从就业出发的宏观调控政策将更能体现以人为本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就业率指标外,包括各行业的就业和各层次的就业等结构性因素都将成为宏观调控政策关注的重点。
周天勇(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城镇化要注意保护农民权益
新型城镇化进程可带来大量投资机会与消费升级,可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强劲力量,但在土地方面应注意农民权益保护。在土地问题上,建议实施“同地同价,平等入市,政府收税”政策,不能用“行政拍卖”来代替市场问题,否则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以及经济问题,导致两极分化更严重。应该出台户籍制度改革、财税改革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配套政策。在户籍制度上,取消城乡分割二元户口登记制度。在财税上,应减税来鼓励创业,尤其是创办小微企业,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进城与就业。否则,只是土地城市化,而产业与人口并没有城市化。最后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市民化过程中,应该从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让进城的农村人享受到城市人的均等待遇。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2013年积极财政政策有两大特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与2010年、2011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很大区别。2013年积极财政政策有两大特点,一是投资对于基础、公共设施以及民生领域将继续扩大,二是受中央对于经济预期和地方换届效应双重因素影响,2013年初将会加快投资节奏。积极财政政策同样也将会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如扩大营改增的试点和实施行业。明年可以适度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赤字率可以适度提高到2%左右。
倪星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院长、教授):
官员财产公示需上下合力
官员财产申报公开试点上取得突破,还需要从哪几方面努力?第一,不能又让申报制代替公开制,官员财产公开一定是全部的公开、网络的公开、面对社会公众的公开,这是大方向必须坚持。第二,官员财产公示迫切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支持,需要建立一个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监管部门要可以随时掌握官员的存款、房产、股票、证券等财产信息,并随时进行核查。而且,对于官员财产的核查一定要主动进行,不能依靠社会、网络举报,否则就会被社会牵着鼻子走,陷入消极被动,查处的越多越被动,社会也越不信任。第三,官员的财产公示不能总是自下而上的,而应该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施正文(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
地方非税收入突增或影响结构性减税效果
众所周知,为了应对严峻经济形势,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引人关注的就是通过减税来扩大企业投资和私人消费,将更多的钱留给企业和个人,从而实现刺激经济的目的。可在当前许多省份税收收入下降,非税收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效果就在一定程度上被抵消掉了,企业负担并没有减轻,国家刺激经济的目的也被大打折扣。
许小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
经济体制改革有5件大事要做
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路线图,有几件大事儿一定要做:第一、政府退出经济。在过去政府广泛的参与经济活动,对市场的过度管制和干预这些都构成了腐败的源头,政府退出经济,因此具有提高经济效率和实现社会公正的双重意义。第二、财税改革近期需要全面减税,要大幅地削减政府的支出,特别是在投资方面的支出和冗员工资支出,在人大适当到会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财政的自主性。第三、监管改革,要遵照凡是市场能做的都交给市场的这样一个原则,实行最小监管法,把监管的范围缩到最小,提高监管的透明度,监管部门要依法监管,不得以监管为名,干预企业的经营,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和行业组织,凡是有可能的地方,均用行业自律代替行业监管。第四、取消国有和民营资本的区别。第五、土地制度改革,确定农民的土地权益入手,允许多种政权的流通,打破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对于保护农民利益,降低低价和放价,释放民间需求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