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跨境人民币结算

2013-09-17 07:12:54本刊编辑部
时代金融 2013年16期
关键词:跨境人民币银行

本刊编辑部

总把关:苏丽霞

栏目主持:黎 风

执行编辑:伍芳

图片:王蓉蓉

盛开的边贸之花——探访云南跨境人民币结算之“德宏模式”

5月中旬,云南省瑞丽市连下了几场大雨,一扫入夏的炎热,湿润的空气里透着难得的凉爽。路边的树木青翠欲滴、郁郁葱葱,庇荫着逛街纳凉的边民,人流中常见皮肤黝黑、穿着花哨筒裙的缅甸男女,或悠闲地漫步,或骑着带缅甸文车牌的摩托一溜烟不见了踪影。

在瑞丽的姐告口岸,中缅边界仅仅只有一栅栏之隔。2005年成立的云南普惠进出口有限公司姐告分公司就在栅栏的中方一侧,40岁开外的老板龙汝亮一边指着对面的栅栏,一边幽默地说:“这个栅栏见证了双方经贸的发展。以前中缅交易都隔着这个栅栏,我们把钱从栅栏这边递过去,他们把货物从那边弄过来。”他告诉记者,他的公司主要进口木材和矿产品,已经成为中缅商人贸易的桥梁,去年产值1.7亿元,进出口贸易1亿元,退税1200万元,进出口贸易在云南省内排第五,矿产品和木材贸易在省内排第三、在德宏州排第一位。在谈到跨境人民币结算给公司带来的好处时,他说,以前都是现金付款,需要带大笔的现金进行交易,携带不方便也不安全,现在很多缅甸商人都开了人民币账户,大笔资金可直接转账,中缅双方都便利了。

在瑞丽,像普惠这样的进出口公司不胜枚举。瑞丽市金星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外出办出口退税去了,记者未能见到。该公司办公室主任李文军接待了我们。他介绍说,金星公司在1996年7月成立之初主要做进口中药材的贸易,至2006年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现有资产总额10亿元,员工220人,去年产值4亿元左右,完成进出口总额22112万元,税费2164万元,实现利润240.04万元。公司在缅甸建有罂粟替代种植项目橡胶种植基地和腰果、橡胶加工厂,在轻工业园区建有金星农副产品加工厂、在勐秀排罗山建有万亩南药种植基地,同时拥有橡胶制品厂、房地产公司、大瑞药业公司、畹町星和商贸公司和南亚红木家具博览中心等项目。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李文军感触良多,他告诉记者,以前只有美金才可以退税,现在人民币也可以退税了,去年公司出口退税1000多万元;以前中缅交易需要从新加坡中转美元,时间长不说,汇率损失也是常有的事,现在人民币结算不仅规避了汇率损失的风险,而且银行业务网络化也使结算时间大大缩短。

记者在采访中,边贸企业对此都十分感激,纷纷反映:这一切都得益于政府政策,人行德宏州中心支行和人行瑞丽市支行大胆探索,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为边贸企业疏通经济命脉创造效益搭建了边界的结算渠道,走出了一条“德宏模式”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道路。据悉,去年德宏州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80亿元大关,达86.89亿元,比2011年增长44.81%,中缅银行间结算业务量突破20亿元大关。

人行瑞丽市支行行长李锋对记者介绍,瑞丽作为中缅最大的陆路口岸地区,全国唯一“境内关外”模式的建立为人民币区域化发展搭建了最好的平台。早在上世纪90年代,人行和地方各级政府就为促成中缅央行签订结算合作协议作出努力,但因缅甸特殊国情始终无果,造成银行结算长期缺位。随着中缅经贸规模的扩大,结算需求更趋多样化,加之民间货币兑换等非规范结算渠道风险重重,亟需建立规范的、满足市场发展需要的结算渠道。为此,人行瑞丽市支行深入市场了解企业需求,多次与缅甸银行机构接洽,于2009年9月17日正式达成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协议,中国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分别先后与缅甸经济银行签署了协议并开立了人民币结算账户。目前,缅甸经济银行已能办理存款、汇票、信汇、托收和信用证等业务。截至去年底,缅甸经济银行在中方银行存款9843万元。同时,为满足中缅两国边境地区个人本外币兑换业务的需要,维护中缅边境正常金融管理秩序,尽快促使民间货币兑换商等在相关监管部门的视线范围内开展业务,2010年10月25日,中国工商银行瑞丽支行台丽公司外币代理兑换点和大通公司外币代理兑换点正式开业,标志着由企业承办的外币兑换业务方式在瑞丽拉开了序幕,填补了无正式外币代理兑换机构的空白。

李锋告诉记者,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在瑞丽最明显的一个效应就是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迅速提高,减少了边贸企业对外汇的需求和汇率风险,使民间兑换商外汇交易量大幅萎缩。特别值得赞许的是,中缅双方建立的按季合作会谈制度,对沟通、协调、保障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为缅甸经济银行在中方银行存款最多的银行,建行瑞丽市支行副行长王雪梅告诉记者,2009年9月17日《人民币清算协议》签署当天,缅甸经济银行在建行瑞丽市支行存入现金5500万元;2010年9月1日,建行瑞丽市支行又与缅甸经济银行签署了《人民币代理结算协议》,进一步推进双边人民币结算合作。2010年,中缅银行结算汇票成功开通,由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汇票格式、印刷、发行等都由建行瑞丽市支行自己设计。由于人民币结算使国内企业减少了汇率风险,从而节省结算成本,加之结算周期也大大缩短,建行瑞丽市支行的人民币结算占比越来越高,已经由起初的40%上升至96%。

工行瑞丽市支行从个人本外币代理兑换机构的挂靠行变为其指导行,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做出了填补空白的贡献。工行德宏州支行国际业务营销中心主任赵丽雁告诉记者,2009年9月17日《人民币清算协议》签署当天,缅甸经济银行在工行瑞丽市支行存入现金500万元;自2012年4月17日,工行瑞丽市支行与缅甸经济银行签署《人民币代理结算协议》以来,人民币结算量达20亿元,人民币结算占比达96%。工行瑞丽市支行副行长李云江补充说,工行瑞丽支行台丽公司外币代理兑换点和大通公司外币代理兑换点于2010年10月25日正式开业;2011年12月7日,两家公司获准开办个人本外币特许业务;2012年6月26日,获批挂牌缅币汇率,正式经营个人人民币与缅币的兑换业务。截至去年年底,两家公司共发生兑换业务139笔,兑换金额23.9万美元。

离姐告货物出境口岸不到30米的距离,记者见到了台丽公司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不管是门面装修,还是里边的两个业务柜台,记者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旁的李云江介绍说:“这是完全按照工行的标准设计的,是不是有点像工行的网点?”记者这才恍然大悟。李云江告诉记者,这一机构是由台丽集团子公司瑞丽台丽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台丽公司是一个台资公司,总裁和副总裁都是台湾人。据台丽集团副总裁郭鸿辉介绍,这个兑换机构面积有78平方米,由于个人本外币兑换需求量不是很大,且按有关规定个人每年每人只能兑换5万美元,现在只有3个员工。郭鸿辉呼吁,如果能将企业本外币兑换也一起承办下来,特许机构将能更好地服务于边境贸易,业务量也会随之增加不少。

而大通公司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则在姐告的国道旁,是由瑞丽市大通实业有限公司承办的。道路旁机构的汇率牌显示着能兑换美元、英镑、欧元、日元、港币和缅币六种货币,记者见到缅币兑人民币的现钞汇率为0.00662,即100缅元兑换人民币0.662元。瑞丽市大通实业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尚忠义告诉记者,由于缅币汇率机制不完善,人民币和缅币的汇率是由特许机构根据其他货币的汇率综合制定的。尚忠义说,2001年成立的大通公司在缅甸有自己的工厂和办事处,去年出口总额达2.6亿元,是德宏州海关评级的唯一一家双A企业。在大通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记者见到有洗衣粉、电池、肥皂、饮料杯、洗发水、牙膏、洗洁精、咖啡等日用品,全用缅文,尚忠义自豪地说:“这些产品都是销往缅甸,缅甸70%的日用品都是由我们提供的。”

瑞丽跨境人民币结算能取得以上成效,和瑞丽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分不开的。瑞丽开发开放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龙汝林告诉记者,2008年2月,瑞丽市政府与缅甸经济银行达成互访机制;2009年9月,初步建立了姐告口岸人民币现金跨境回流“绿色通道”;2009年10月,成立“争取瑞丽市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领导小组”,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快速发展。龙汝林表示,下一步将在瑞丽边境地区推广人民币跨境结算金融IC卡试点,减少跨境人民币现金搬运、加快跨境交易资金结算速度、扩大人民币结算范围、对人民币的跨境流动信息进行收集和监控。

人行德宏州中心支行行长罗本祥介绍,早在2004年,中央就正式批准云南试行与缅甸、老挝和越南的边境小额贸易用人民币结算,并享受退税政策。自2004年以来,云南省边贸人民币结算逐年呈上升态势,全省边贸出口结算95%以上都是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人民币已经成为边贸双方自发选择的最主要结算工具。2010年7月,云南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范围从周边国家迅速扩大到8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了云南省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德宏地处西南边陲,毗邻缅甸,拥有两个国家级和两个省级口岸、20多个边民互市点,年进出口物资总量达100亿元,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金大门、桥头堡。人行德宏州中心支行针对德宏特有的边境贸易区位优势,不断探寻扩大跨境结算的有效途径,着力有序拓展银行结算渠道和完善人民币离岸专户的结算模式,先行先试,成功闯出德宏模式;针对缅甸至今仍沿用落后的电话结算方式的现状,组织对缅甸经济银行进行培训,推出“不可背书银行汇票”结算工具及凭证,试点推出“银关通”、“网银支付”等结算方式,逐步形成“海、陆、空”全覆盖的结算模式。

云南省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成效显著

2013年6月6日,昆明将举办中国-南亚博览会。为更好地提供金融服务,提高社会各界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认知度,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人行昆明中支将牵头各商业银行,在会场设置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宣传展台,宣传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和业务。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作为云南省“桥头堡”建设和昆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其战略地位和经济意义不言而喻。自2010年7月云南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在省政府、人行昆明中支以及各部门强力推动下,辖内人民币跨境结算蓬勃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作为云南省“桥头堡”建设和昆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已成效显著。

“从内到外”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齐抓共管显合力。在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中,云南省成立了以常务副省长任组长,相关副省长为副组长,人行、外管局、海关、税务等部门和州市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协调机制、上下联动。大力支持银行结算渠道的范围不断扩大,不断完善和畅通各试点单位信息反馈渠道和方式,不断拓展跨境业务范围,跨境人民币结算范围从边贸结算扩大到一般贸易,对货物贸易结算业务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协调机制的作用,逐个加以解决。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各项跨境人民币结算管理政策、措施得以顺利贯彻执行,齐抓共管的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合力。

加强协作显成效。据人民银行昆明中支副行长刘莹介绍,昆明中支积极发挥云南区位优势,在巩固发展与泰国北部央行和老挝银行业已建立起一系列业务合作关系及双边协调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金融部门开展合作对话,2011年6月9日,促成中老两国央行就跨境人民币结算相关事宜在昆会谈;2012年6月,老挝国家银行(老挝央行)正式对外宣布指定中国工商银行万象分行作为当地的人民币结算行,标志着老挝对人民币结算的认可;2012年成功组织了“中泰双边本币结算会谈(昆明)”,促进了中泰本币结算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双边银行开展本币结算和货币兑换业务。受惠于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化,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方式不断改善,结算范围逐步扩大,形成了云南省特有的代理行清算、港澳清算行、非居民账户(NRA)结算及现金四种清算方式,满足了辖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正常开展。截至2012年10月,越、老、缅3国的11家银行分别在云南省10家银行金融机构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24户,较试点前增加了13户。越、老、缅、泰4国的机构和居民在中方银行开立银行人民币账户(NRA)691户,较2010年增加了459户,银行间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量大幅增加。

营造氛围促发展。围绕云南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方针,加大调研和政策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对外经贸交往使用人民币结算,支持金融机构为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走出去”企业提供信贷等融资服务。截至2012年10月底,全省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企业达639家,较2010年增加近1倍;全省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银行分支机构179家,较2010年增加了4倍多。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全省全面开展,成为云南对外开放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及深化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全省人民币跨境结算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

凸现五大特点

一是跨境结算总量大幅增长。从试点开始至2013年3月末,银行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869.16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在全国贸易结算总量中约排16名,在边境8省中排第3位。

二是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占进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1季度,云南省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占同期海关货物进出口总额的19.5%,较试点初期提高10.5个百分点,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

三是以人民币结算的国家和地区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13年3月末,与云南省开展贸易经济往来以人民币结算的国家和地区,已从2010年的9个扩展至包括了众多欧美国家在内的50个国家和地区,不再限于香港、缅甸、越南和老挝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目前,与云南省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前五位的国家(地区)为缅甸、香港、越南、澳大利亚、新加坡。

四是跨境人民币结算参与主体大幅增加。截至2013年3月末,全省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企业达885家,约占云南省涉外企业总量的三分之一;全省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银行分支机构210家,较试点初期增加了2倍。

五是人民币对周边国家货币直接挂牌交易保持活跃。自2011年12月19日市场区域交易启动至2013年3月末,人民币对泰铢银行间市场累计交易482笔,金额共计26.05亿元。

云南省中行:加速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

云南联合外经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云南机械进出口公司和云南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于2009年合并组建,有着二十多年的外贸经验。累计进出口额超过30亿美元,在东盟国家尤其具有突出的业绩和强大的影响力。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在境外已完成的水电工程项目有近20个。而这些大工程、大项目,受汇率波动影响的风险较大,特别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持续升值,这对于长期从事进出口的企业,冲击还是很大的。

成绩的取得,与中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给予公司的支持密不可分,据介绍,2012年该公司业务规模达到2.4亿美元,其中有10%的业务均采用人民币结算,随着中行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推广,公司减少了很大的汇率损失。如今,公司可以从容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业务发展情况良好。

据了解,中国银行发挥集团整体优势,目前该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方面已形成了四大优势:一是领先优势。国际结算业务是中行的传统优势业务,该行曾经长期承办与许多国家的双边贸易(外汇)人民币计价结算,有许多成型的经验可借鉴。二是产品优势。在符合相关监管规定的前提下,中行为客户打造丰富多样的人民币结算产品,形成了公司金融、金融机构、离岸市场,以及其他附属机构产品与服务。三是渠道优势。目前中国银行拥有内地近10000家网点和遍布全球32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386家境外机构,并与1600多家国外银行总部及其附属机构保持业务往来,为其在全球开拓人民币业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四是专业优势。中国银行是中国唯一持续经营百年的银行,拥有丰富的处理跨境贸易业务的经验。

据云南省中行介绍,自2010年中行云南省分行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以来,已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客户数近200家,涵盖外资企业、“走出去”企业、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等各类型企业,实现了客户多元化。该行利用境内外市场变化时间窗口,为众多企业提供的特色跨境人民币产品组合,为客户降低财务成本、规避了市场风险,赢得客户好评,该行客户也逐年增多。在实践中,该行牢牢抓住市场机遇,不断推出多个符合市场、符合客户需求的跨境人民币创新产品。目前,该行跨境人民币产品资本项下FDI(外商直接投资)及ODI(对外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信用证、托收、电汇、保函,人民币转收款,人民币协议付款及协议融资,联证对证通等新产品均成功落地,受到了用户欢迎。

云南联合外经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也认为,除了在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方面得到了中国银行的大力帮助,银行推出的多项创新业务,如订单融资、人民币信用证等新产品,对公司帮助非常大。

从中行在省内各区域的业务规模分布来看,中行除了在昆明地区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早已突破百亿元外,该行在玉溪、红河、大理、德宏、普洱等地的分支机构业务量也已突破1亿元,玉溪市已突破5亿元,德宏州则已突破20亿元。

7.雏鸡7日龄第一次免疫后,一旦出现肠炎,雏鸡拉水现象,可用速效肠毒清(恩诺沙星、头孢等),1 500只鸡1袋,溶于40~50 kg水中自由饮用,在14~17日龄更换Ⅱ号料后出现的球虫肠炎,可使用肠安康,按每瓶对水150~200 kg计算用药量,21~24日龄前后的球虫肠炎,轻微病例可单用肠毒克(地克珠利、胺丙啉、甲硝唑等),按每袋对水150~200 kg计算用药量,有明显小肠球虫时,可配合使用杀球威或球肠安(磺胺嘧啶),40日龄到出栏前,可用痢停(地美硝唑、丁胺)。

2012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该行大力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2年该行跨境人民币业务量累计逾140亿元,全面超越2011年全年的跨境人民币业务量,并且继续保持了云南省跨境人民币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

中行云南省分行在不断的实践中,充分利用了中行的四大优势,在云南省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一步,该行还将致力于建设完备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体系,丰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品种;加大跨境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主要包括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创新、人民币衍生产品创新等,同时还将加大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省内各州市的推广力度,加强与周边国家金融业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另外,该行还将以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为契机,面向社会大力宣传人民币结算相关产品,并采取多项措施推进中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在云南的新发展。

云南省工行:累计结算业务97.44亿元

自云南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以来,中国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以下简称“省分行”)抓住机遇、积极部署,着力于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借助工行丰富完善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产品体系,在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理财、资金衍生产品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领域的跨境人民币服务。

自2010年7月云南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始至2013年4月,省分行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97.44亿元。其中,货物贸易42.56亿元;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14.32亿元;资本项下40.56亿元。据了解,省分行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经历了由试点初期的探索阶段到近两年来的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起特别是2012年以来,省分行加强内外联动,加大跨境人民币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成效明显,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始提速发展。2012年,省分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实现重大突破,共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68.38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46.19亿元,增幅208.17%。

从结算的地域范围来看,目前,省分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比较高的结算对象主要分布在亚洲,如:中国香港、越南、缅甸等。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业务种类主要有汇入汇出汇款、信用证、海外代付、保函及通知等;清算模式主要有代理行模式和清算行模式及NRA账户模式。

自云南成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省区以来,云南的商业银行与泰国、越南等周边国家的一些商业银行互开本币清算账户,为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搭建清算网络平台,大大提高了与周边国家的资金清算效率,也增强了拓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竞争优势。在这期间,省分行一直积极推进与境外银行(特别是云南周边国家银行)的合作。截至目前,省分行已与缅甸经济银行木姐分行、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越南工商银行老街省分行签订了边贸结算合作协议。上述三家银行也在省分行开立了人民币清算账户,并有业务往来。截至2012年末,工行已在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近400家境外机构,与1630家银行建立了代理关系,形成了强大的全球服务网络,并在绝大多数领域保持国内市场领先地位。近年来,工行更加快了在东南亚国家的网络布局,目前,东南亚所有国家均有工行的分支机构。工行是国内中资银行中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在缅甸设立代表处的银行机构。2011年12月2日,工行仰光代表处正式开业,在今后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有望升级为分行。2012年6月,工行万象分行成功获得代表老挝国家银行行使人民币清算中心职责的批复,成为老挝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老挝国家银行之外的货币清算银行。省分行正在与万象分行合作开展人民币现钞调运工作,从而促进中老双方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2013年2月,工行新加坡分行成功获得新加坡人民币清算行资格,为该行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以及境外人民币业务打开了全新局面。

2012年6月,泰国央行率团到昆明访问,省分行作为参加会谈的商业银行之一,与盘谷银行、泰国农业合作银行、泰华农民银行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探讨,针对中泰和滇泰的资本市场、经贸合作与投资、企业情况、跨境人民币结算、投资等进行信息交流,了解泰方银行需求,并与之达成一定的合作意向,为下一步与泰方银行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

2011年12月,省分行成为首批人民币兑泰铢区域银行间市场报价行和参与行,并获准开办人民币兑泰铢柜台挂牌业务。人民币对泰铢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正式启动当天,省分行完成了人民币对泰铢银行间市场首笔交易,也成功办理了第一笔银行与客户端的人民币对泰铢结售汇交易,并在后续为企业办理了以泰铢为结算币种的汇款、进口信用证、进口代付等业务。目前行内已确定24家支行开办人民币对泰铢柜台挂牌业务。

2012年上半年,省分行抓住人民币海外代付价格远低于同期人民币贷款利率,以及海外代付不受贷款规模限制的明显竞争优势,积极向有出口业务的客户推荐该行的内外联动出口订单融资业务。2012年共办理人民币出口代付业务11.38亿元,占同期跨境人民币业务量的13.61%。人民币海外代付业务有力提升了该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市场竞争力,推动了该行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快速增长。今年,省分行将借第21届昆交会暨第一届南博会召开这一契机,与人民银行一道,加大对于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为推动云南省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不断发展做出应有的支持与贡献。

据了解,省分行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代理网络及清算渠道,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合作代理行范围。不断与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银行或工行在当地机构积极往来,开展广泛的业务合作与交流,逐步拓展与建立省分行边贸结算和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代理行网络。除传统的边贸结算外,结合云南省与周边国家贸易、投资发展的趋势,对日益增长的投资办厂、劳务输出、工程承包等业务需求,与周边国家银行、工行在当地机构寻求结算合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在开通中老边境贸易网银结算合作业务方面,在解决中老银行间人民币现金跨境调运问题上,争取能够进一步获得人民银行的帮助和支持,早日促成省分行和工行万象分行开展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业务。

此外,省分行将积极参与和推动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的柜台挂牌交易业务,一是进一步加强泰铢业务营销力度,促进业务量的快速增长。二是在人民币与越南盾、基普等周边国家货币挂牌兑换业务上,争取获得人行的支持和指导,早日实现突破,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资金结算服务,进一步拓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空间。

富滇银行:立足云南谋发展

富滇银行作为云南省唯一一家省级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具备多项业务资格,具有国内资金和债券市场业务、票据业务方面的优势,在业务与产品创新、经营与管理创新方面体现了极大的能动性。富滇银行自创建以来始终遵循“立足云南,辐射西南,面向全国,走向泛亚”的区域发展战略,为区域内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支持,在人民银行等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富滇银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获得较快发展,不断丰富跨境人民币业务产品,打造口岸机构的跨境人民币服务的亮点和品牌。

据富滇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张金斌介绍,目前,富滇银行基本上能提供较为全面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包括边贸、一般贸易和投资项下的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已占全行国际业务量的一半。作为云南省唯一开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富滇银行与周边多个国家建立了跨境人民币清算渠道、跨境人民币投融资渠道。2012年,富滇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结算量达19.2亿元人民币。以瑞丽支行为例,边贸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已经占到当地市场份额的20%以上,为富滇银行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做出了亮点和品牌。

张金斌表示,自2012年以来,富滇银行在不断完善周边国家小币种清算结算和交易上下功夫,在拓展客户基础和业务基数上下功夫:针对政策未明确规定的企业的合理业务需求,多次与监管机构和企业进行有效地沟通和协调,为企业争取业务办理所必需的监管明确意见和相应支持;同时,争取获得了《老挝钢铁有限公司开立基普NRA账户办理资金结汇业务的批复》,努力推动境内母公司的贸易、非贸易应收应付账款及时清算与结算;另外,该行在监管机构政策的指引下,把握好当前国外市场融资成本低的有力时机,通过把国外同业市场低利率资金“引进来”,帮助国内客户满足“走出去”需求,为云南省内企业在老挝和缅甸承建工程(老挝公路建设、中缅石油管道建设)提供了及时的融资支持,通过拉动境外金融机构资金为该行支持云南省“桥头堡”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作提供了实质性支持。富滇银行突破传统业务模式的约束,以差异化的盈利模式增强该行的竞争力,扩大了相关业务的发展空间。

2012年,富滇银行在以GMS国家(GMS国家指大湄公河次区域的6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和我国云南省)银行境内人民币账户行的角色,进一步为区域内银行提供人民币代理清算业务,积累作为境外金融同业人民币账户行的操作经验,使该行积累了一定的同业资金,并联动带来同业资金交易等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张金斌说,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进程中,富滇银行同样面临诸多的困难,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就是要在现有关于外汇管理、对外贸易和投资、海关、税收等政策框架约束下推动业务创新,使得人民币能够顺利、方便地“走出去”和“流回来”,能够被国内外的企业和个人接受和使用。近年来,对于人民币出口退税、人民币境外投资、境外人民币回流等,政府已经开始改革优化现有政策并逐步突破,但很多细节仍然有待完善,需解决一些政策不明朗的问题,使得企业和金融机构能够较容易地进行实际操作,并根据云南建设“桥头堡”的实际需要争取更多的金融政策。

针对跨境人民结算业务,富滇银行的目标为:

逐步实现“走出去”战略,加快合资子行的建设步伐。围绕“立足云南,辐射西南,面向全国,走向泛亚”的区域发展战略,富滇银行参与“金融支持桥头堡”工作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构造地缘金融网络、搭建跨境金融平台、提供整体金融支持、促进区域金融繁荣。富滇银行将把老挝的营业性机构作为布局东盟、东南亚和南亚的“马前卒”。在老挝设立合资机构成功后,将尽快把这一模式复制推广,加快在缅甸、柬埔寨等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分支机构拓展步伐,把打造富滇“泛亚子银行板块”作为境外机构发展的主模式,使境外机构与境内机构系统支撑、相互呼应,以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支持。

打造区域金融服务商的角色。富滇银行将积极发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能动性,努力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区域金融服务供应商,为昆明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作贡献。同时,促进金融资源聚集,积极参与推进云南跨境人民币服务中心的构建。富滇银行将逐步深化与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等国家的金融机构业务联动,进一步推动周边国家小币种挂牌、双边本币结算、跨境资金合作,积极支持云南逐渐形成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结合的综合性多国货币市场的建设。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境外设立控股子行、开展在毗邻国家货币汇率挂牌、泛亚区域内人民币跨境资金融通、跨境人民币结算、毗邻国家货币兑换等业务,突出特色,使富滇银行努力成为桥头堡金融战略的“境外参加行”,凸显其作为周边国家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的特色供应商角色,不断丰富昆明之人民币跨境结算区域金融中心的内涵。

支持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富滇银行瑞丽分行已经成为当地主要的跨境人民币结算行,为云南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今年来,富滇银行已经将原瑞丽支行升格为瑞丽分行。随着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中缅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深入,将在信贷规模、人员配置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快推进在芒市和姐告等设立分支机构,配合瑞丽分行提升服务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以瑞丽分行为代表的口岸分支机构的金融保障功能。

链接

广西省

作为中国对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持续位居中国西部地区首位。截至2012年12月末,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累计达1151.8亿元人民币。

据人行南宁中心支行介绍,2012年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企业普遍反映,当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可消除企业所承受的汇率风险,节省汇兑成本,资金到账周期缩短1~2天。金融机构借助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推出多种产品及服务创新,有效增强了与海外金融同业的互动合作,国际化经营步伐向前迈进。

据统计,2012年,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671.58亿元,同比增长85%。广西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市场主体稳步增长,已采用人民币开展跨境结算的市场主体达1481个,同比增长60%。广西已有15家银行的115家分支行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覆盖东盟等57个国家和地区。

广西于2010年6月正式成为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目前,东盟已连续13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广西与东盟的贸易规模跻身全国十强,位居中国中西部地区首位。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自2010年实施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已有13家银行和400多家企业开办了跨境人民币业务,与32个国家发生了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业务,试点两年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313.2亿元。

黑龙江省是全国对俄贸易“桥头堡”,2011年对俄进出口实现189.9亿美元,占全国对俄进出口总额的23.96%。为深化对俄经贸合作,黑龙江省自2010年6月开始实施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试点两年来全省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企业由2010年试点初期的96家增加到400多家,按人民币结算比外币结算节省2%~3%的成本计算,使用人民币结算共为企业节省资金超过7亿元。

目前,黑龙江省卢布现钞兑换、中俄直接汇价形成及做市商挂牌交易、对俄金融产品定价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全面突破并积累了宝贵经验。截至2011年末,黑龙江省共有12家银行与俄罗斯24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办理对俄人民币结算业务5.45亿元,同比增长155%。

内蒙古

2012年内蒙古共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197.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47%。对此人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跨境人民币业务负责人表示,内蒙古作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地区以来,这样一个快速增长的比率是经济自发的需求,是境外多国要求持有更多人民币的结果。

中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始于2009年,内蒙古作为第二批试点地区之一,2010年6月被列入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仅两年时间,全区已有557家企业,14家金融机构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与44个国家与地区存在业务联系。

据悉,2010年12月末,自治区共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33.45亿元。2011年全区办理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是2010年的4.03倍,2012年内蒙古共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197.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47%。其中跨境人民币收入79.15亿元,同比增长38.21%;支出业务118.29亿元,同比增长47.21%。自试点以来,全区已有557家企业、14家金融机构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与区内企业发生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达44个。

新疆

自2010年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新疆以周边国家为突破口,业务规模和服务区域不断扩大。截至2012年8月末,新疆已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巴基斯坦、格鲁吉亚等3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超过318亿元,有力促进了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

新疆与中亚五国及俄罗斯、蒙古等开展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收益与经常转移项下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截至2012年8月末,累计办理金额达267.42亿元,推动了新疆与周边国家在资源、能源开发方面的战略合作和经贸往来。

2010年,新疆成为国内首个开展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的省区。据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统计,目前,新疆发生人民币跨境对外直接投资3595万元,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44.41亿元,对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新疆资源开发和民生工程建设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新疆还向周边国家商业银行发放人民币贷款3361万元,支持国外采购商从国内进口商品。此外,新疆各类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办理超过13亿元,有效缓解了区内企业资金不足的压力。

新疆和境外金融机构银行清算、结算渠道不断拓宽延伸。截至2012年8月末,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9个国家的33家境外银行在新疆境内6家商业银行开立了35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新加坡、香港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新疆辖区6家商业银行开立了25个非居民机构人民币账户。

猜你喜欢
跨境人民币银行
怎样认识人民币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中国外汇(2019年20期)2019-11-25 09:54:56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中国外汇(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28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中国外汇(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14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