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文 陈亚萍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上海 20024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是妇科常见病,多见于20~45岁育龄妇女;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主要为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不孕等;发病率高,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在不孕患者中其发病率更高,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危害。因此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该类疾病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是具有恶性疾病的特点,如侵袭性和复发性等[1-3]。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就目前的研究结果看,主要有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诱导学说、遗传学说、免疫调节学说等,其中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仍是目前研究比较广泛而深入的一项,有研究显示,EMS患者中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血管形成增强,参与了EMS的发生机制。目前认为基本病理变化是异位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导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囊肿、粘连形成,从而引起临床上常表现的慢性盆腔痛、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症状有关。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的种植中起着重要作用[4-5],对EMS患者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一定得临床意义。有资料显示,EMS患者中存在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且随着异位内膜病灶的增加而发生改变,主要原因可能是EMS患者免疫系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从而引起子宫内膜抗体的改变,但是与EMS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6]。VEGF和EMAb的检测对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价具有一定临床价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EMS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患者血清VEGF及EMAb的水平,探讨其在EMS诊断和疗效评价中意义,为临床上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EMS患者50例观察组,年龄23~48岁,平均(30.2±9.4)岁。选择体检正常者45例为对照组,年龄21~45 岁,平均(29.8±8.4)岁。近 3 个月内未用激素类药物,心、肝、肾、肺功能等均正常,并排除合并有恶性肿瘤及糖尿病等疾病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且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经完善相关检查无禁忌证者,给予手术治疗和(或)药物治疗。服药期间每月复诊,观察有无闭经、盆腔痛等症状、体征及药物副反应,并复查肝肾功能。
观察组:均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约5 mL,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采集,常规离心,分离血清,低温保存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VEGF和EMAb水平,操作步骤按照说明书完成。其中EmAb阳性标准为待测血清450 nm处的OD值/阴性对照450 nm处的OD值大于2.1。敏感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前血VEGF和EMAb水平及EMAb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血VEGF和EMAb检测结果(±s)
表1 两组治疗前血VEGF和EMAb检测结果(±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MAb:抗子宫内膜抗体
组别 例数 VEGF(ng/L) EMAb(ng/L) EMAb阳性[n(%)]观察组对照组5045182.5±14.7a 97.4±12.50.37±0.09a 0.25±0.0231(62.0)a 2(4.4)
VEGF和EMAb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检测。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见表2。
表2 各项目诊断价值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血VEGF含量及EMAb阳性比例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后观察组血VEGF和EMAb检测结果(n=50)
EMS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不孕等,有部分患者临床表现和症状不典型,而且也缺乏特异性,对于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7-8]。因此做到早期准确的诊断及治疗EMS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关于EMS确诊的方法较多,但是多采用腹腔镜取内膜组织活检行病理性检查确诊,该方法是诊断EMS的金标准,准确率高,但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方式,创伤性比较大,费用高,不宜作为诊断EMS的常规手段[9]。因此寻找一种简单可行,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监测手段势在必行。
EMS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有研究显示与异位内膜的黏附、侵袭和血管生成等有关。目前VEGF是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之一。VEGF是一种二聚体糖蛋白,能与肝素结合。人类VEGF基因为单一基因。VEGF作为内皮细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主要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刺激内皮细胞分化、迁移和增殖;VEGF还可增加微血管通透性,诱导内皮细胞及小血管形成提供基础。VEGF同时还具有增加微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为内皮细胞和小血管形成提供基础。近年来有研究发现EMS患者内膜血管形成较正常内膜明显增加。也有研究发现EMS患者VEGF表达显著增加,提示VEGF可促进异位病灶的新血管形成,使异位内膜组织的血管生成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导致充血,这可能与临床上慢性盆腔痛、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临床症状有关。此外,子宫内膜内细胞增殖,为异位内膜细胞在子宫以外部位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并为植入及存活提供了基础;同时内膜增殖能力的增强干扰正常着床,可造成流产或不孕。VEGF在生理及病理性血管形成中均有重要作用,不仅参与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血管生成,而且与以过度血管形成为特点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因此研究VEGF及其在内膜异症中表达调节,有利于寻找针对VEGF并通过阻断异位灶的血管形成达到治疗目的。大量国内外研究资料显示,EMS患者血中VEG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经过治疗后降低,接近于正常水平,在EMS患者得诊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此通过对VEGF及其在内异症中表达和调节的研究,有利于寻找EMS的诊断方法,并可过调节VEGF的表达的量达到治疗目的。但是目前研究大多VEGF单相检测在该类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与其他指标联合检测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VEGF和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探讨两者的检测在EMS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后效果评价的指标之一。本文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相关报道相一致[10-12]。
EMS患者免疫学方面因素逐渐受到人们重视。EMAb是一种以子宫内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有研究证实,EMS患者血清中有特异的EMAb。主要是由于患EMS时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异位的内膜组织使机体产生免疫诱导进而产生抗EMAb,使得血清中EMAb水平升高,呈阳性表达,对EMS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但缺乏较高的阳性率[13-14],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因此单相检测对于EMS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比较,观察组患者VEGF和EMAb水平及阳性检出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8.2)次/min]、RR[(21.6±3.2)次/min]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 PaO2、HR、SaO2和R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重症肺部感染时高水平的CRP、IL-6、IL-8和TNF-α是造成肺损伤的可能机制,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NIP-PV可显著降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IL-6、IL-8、TNF-α和CRP水平,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及预后。
[1]Fan YH,Liu YF,Zhu HY,et al.Effects of recruitment maneuver in prone position on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J].Zhongguo Wei Zhong Bing Ji Jiu Yi Xue,2012,24(2):103-106.
[2]洪永青,朱蓉,孟自力.机械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介入诊治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10(3):237-240.
[3]钱叶长,危蕾,陈无庄,等.支气管冲洗术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疗效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9):1455-1457.
[4]Conceicao M,Genco G,Favier JC,et al.Fiberoptic bronchoscopy during 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with hypoxemia and hypercapnia[J].Ann Fr Anesth Reanim,2000,19(4):231-236.
[5]黄丹,赵碧双.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8,10(19):17.
[6]Lin WC,Lu SL,Lin CF,et al.Asma kallistat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J].Crit Care,2013,17(1):R27.
[7]Kersul AL,Iglesias A,Rios A,et al.Molecular mechanisms of inflammationduringexacerbationsof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J].Arch Bronconeumol,2011,47(4):176-183.
[8]Tasaka S,Kobayashi S,Kamata H,et al.Cytokine profiles of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in patients with pneumocystis pneumonia[J].Microbiol Immunol,2010,54(7):425-33.
[9]朱齐琦,李军,尹庆纯,等.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0):3014-3016.
[10]闫文丽,朱慧敏,牟旭伟,等.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23):91-92.
[11]Huang T,Zhou FC,Wan D,et al.Difference between single hole exhalation valve and plateau exhalation valve when used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BiPAP Vision ventilator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hypercapnia [J].Zhongguo Wei Zhong Bing Ji Jiu Yi Xue,2011,23(4):216-219.
[12]王娜,林育红.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2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2,11(11):846-848.
[13]刘东阳,高院.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58例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1,10(9):693-694.
[14]Kapala M,Meterissian S,Schricker T.Neuraxial anesthesia and intraoperative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undergoing elective sigmoid resection [J].Reg Anesth Pain Med,2009,34(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