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小城市特色的夜景照明规划初探

2013-09-16 00:50马振肖辉朱平
照明工程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夜景规划特色

马振肖辉朱平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上海 201804)

1 概述

“城市特色”是指一座城市在组成、形态和空间上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及特征。城市特色包括以下两个层面:一是城市的物质性层面特色,包括城市的自然特色、城市的格局与自然肌理、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和城市的各种构成元素 (如道路、建筑、雕塑等),它们是城市精神的物质载体与组成;二是社会心理层面的特色,如传统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行为活动等,是城市独有的精神风貌[1]。这两个层面的个性及特征在人们对城市的建造及认识过程中得以体现并相互作用。一个具有特色的城市,可以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加强城市的可识别性,同时也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展现城市文化、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中小城市是指市区常住人口在100万以下的城市。2011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指出,我国中小城市数量已达2212个,经济实力已占据我国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由此可见中小城市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小城市的发展要想突出重围,就必须以质取胜,在自身优势和特色上下工夫。相对于大城市,中小城市规模适中,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更易于建设宜居的城市环境;中小城市地域分布广,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山水特征、气象条件、历史文化、民族习俗、和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等各不相同,以至于每个城市的空间形象、发展模式、文化氛围和产业特征又是不相同的,非常容易形成自己的城市特色。例如具有“千岛之城、水上之城”特征的浙江舟山,具有“蔬菜之乡”美誉的山东寿光,具有浓厚维吾尔民族风情的新疆喀什等。而大城市往往由于建设量大,发展速度快等原因,使其城市特色被水泥钢筋抹杀,呈现出千城一面的城市面貌。因此与大城市比起来,中小城市在形成和展示城市特色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条件[2]。

城市夜景特色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特色夜的体现。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的要求,201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和东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划编制要求,完成城市照明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工作。全国59%的大城市在2012年之前完成了城市照明专项规划[3],但由于经济实力弱、起步晚等原因,完成此规划编制的中小城市较少;且已编制的规划在特色化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主要表现在部分中小城市没有或者很少结合自身的人文、历史、地理、景物等特色因素编制规划,而是盲目模仿大城市的夜景照明;没有结合经济能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实力因素,而是在出政绩、顾眼前、想局部等心态和目的下定规划,出现一个模式、一张脸的城市夜景照明现象[4],无法充分发挥中小城市特有的自然和人文优势,不利于城市竞争力的形成。

本文在分析中小城市特色的基础上,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中小城市夜景照明规划之路,以期为照明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工作提供方向。

2 城市物质性特色的夜景照明规划因素

2.1 自然特色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天人合一”的城市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小城市区别于大都市的重要特色[5]。在自然环境因素中,尤以地势、山、水最为重要,例如滁州就具有“一座城市半城山光”特征。中小城市具有的得天独厚的山水等因素,为打造特有的夜景提供了良好的实物载体。

2.1.1 地势[6]

城市建设与地势的关系有两种:

a、结合地势的起伏形态,在坡地高处建适当高度的建筑物,强化建筑物的高度效果,塑造强烈的景观形象,突出整体效果 (见图 1(a)、图 1(b));

b、在洼地上适于建设高耸的建筑物,并与起伏的地势相呼应,造成一种动感 (见图1(c))。

如果忽略了地势景观,在夜间会产生以下两种效果:

a、轮廓线无法形成连续片段,缺少连续感(见图2(a));

b、轮廓线生硬,缺少过渡与趣味性 (见图2(b)、图2(c))。

图1 城市建设与地势的关系Fig.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opography

图2 忽略地势景观的夜间效果Fig.2 The nightscape ignoring topography effect

如果在照明规划过程中考虑到地势的变化,城市夜晚轮廓线则会更加完整丰富 (见图3)。

图3 顺应地势的城市夜晚轮廓线Fig.3 The outline of nightscape adapting for topography

对于已经形成的不理想的城市夜景轮廓线,可以通过照明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二次设计 (见图4);对于平原中小城市,由于不受地形支配且城市规模小,更易于利用建筑物突出重点,控制轮廓线。

2.1.2 山体

在夜晚,山体不仅仅是城市光环境的底景,它还能丰富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特色空间的重要组景元素。可参考“山形主导轮廓” (见图5)的夜景开发策略,结合地势打造夜间轮廓线[6]。例如湖北十堰市就利用山体与夜空的对比,通过建筑群的统一的夜景照明,突出了城市总体轮廓线 (见图6)。

图4 轮廓线的二次照明设计Fig.4 The secondary lighting design of the outline

图5 山形主导轮廓Fig.5 The outline dominated by the shape of mountains

图6 十堰市夜景Fig.6 The nightscape of Shiyan city

2.1.3 水体

在被规则几何形体充斥的城市中,水体是最能抒情的自由形[7],“小桥流水人家”一语道破水体给中小城市生活带来的悠然意境。要使水体旁边的夜空间活跃起来,就有必要强化水体的表现力。除利用先进的音乐和照明技术对城市水体及周围地区进行声、光的渲染,相应地开展夜间水上活动,实现亲切的人水交融的水景,会使城市的夜晚“因水而得佳景,因活动而得生气”[6]。在城市照明规划点线面结构中,把水体作为“线” (河流)或者“点”(小型湖泊)重点打造,犹如一条银色的丝带和亮丽的明珠镶嵌在城市的夜空。例如水乡乌镇由于具有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的特点,其夜景就具有把小桥流水的意境升华到悠然生活的能力 (见图7)。

图7 乌镇夜景Fig.7 The nightscape of Wuzhen

2.1.4 气候条件

不同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城市特有的空间特征与环境。随着季节的变化,城市环境亦发生变化。尤其对北方中小城市而言,季节的变化对水体和植被最有影响。鉴于中小城市市民夜间行为的集聚性特点,照明规划要在市民活动路线的周边区域,根据季节的不同对夜景照明做出相应调整,巧妙地利用自然的馈赠。例如,北方中小城市冬季可充分利用街道冬季积雪,打造冰雪主题照明,把雪作为突出街道夜景观的背景,形成具有寒冷地区城市特色的夜景观[8]。此外园林绿化对气候条件也比较敏感,此处夜景照明的光色控制要依季节而变,实现“一年四季各不同,红绿橙黄总相宜”的园林夜景美化效果。

2.2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与规模是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发展定位。例如,嘉兴市的三大发展战略定位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重镇、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城。这个定位既考虑了区位优势,又体现了在城市中如何打好文化名城、水乡泽国个性牌的战略眼光[9]。对中小城市来说,其更容易通过一个或几个优势产业支撑城市的良性发展,进而形成特有的城市印象。如香格里拉可以只发展旅游,深圳大芬可以只做油画。

中小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密度较小,城市产业多以制造、旅游等二三产业为主,且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不同性质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格局、空间气氛,照明规划要服从和服务于以上两点。例如丽江古城的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城市,它的夜景观反应的主要是悠久的历史氛围和旅游空间的悠闲雅致 (见图8)。

图8 丽江古城夜景Fig.8 The nightscape of Lijiang Old Town

此外,不同的经济结构与实力也对照明规划有影响,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个城市有多大的可能性去实现。城市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规划的标准也不同。对于中小城市来说,要考虑到发展的因素,根据其经济实力恰当地规划夜景照明建设,提出分期规划目标,分期实施。

2.3 城市的格局与形态肌理

受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北方中小城市多以道路纵横交错的棋盘式布局为主[10],而南方中小城市多以依山傍水的道路和古朴雅致的民居空间为主。这种格局与肌理,可以通过城市的平面结构、可视的建筑形式和可感知的城市公共空间来体现。

2.3.1 城市结构

从城市设计的观点来说,维护一个城市的城市结构是维护城市特色的重要方面[11]。中小城市的结构布局往往由产业功能布局决定,不同的功能分区,照明的基调也不同。例如商业区宜在节能的基础上规划热闹繁华的夜景,使用灯光的艺术促进商业的发展。对于城市的夜景结构的分析,应将城市白天的图底关系反转,使城市中次要的附属部分融合在一起,作为黑色的“底”;强调城市中精髓的部分,作为明亮的“图”,可使城市夜景结构突显出来,易于识别[12]。另外,选择城市标志性建筑物或广场,运用城市设计的联系理论,分析人们夜间活动路线与场所[13],有助于整合城市夜间功能及景观视觉通道骨架,建立和谐有序的城市夜景结构。

2.3.2 建筑实体

建筑是城市空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其强烈的形象性、特色性和标志性,最能反映一个城市的面貌和特色[7],例如山西平遥古城外雄内秀的四合院建筑就是其一大特色。而建筑实体的夜景同日景具有不同的韵味。对于中小城市尤其是具有“小、散、隐”建筑的山地城市来说,选择最能反映城市历史文化、人文风情、时代风貌的建筑节点进行夜景照明可以对城市夜景特色的形成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历史建筑,它及其周边环境往往给城市注入了内在的含义,增加了环境感知因素,是城市文化的主要标志[11]。例如嘉兴月河历史街区夜景可集中展现江南特有的水乡古城风貌 (见图9)。照明规划要对此类建筑及其周边环境极为重视,使历史建筑在城市夜环境的天际线或景观通道上均处于主导地位。

图9 嘉兴月河历史街区夜景Fig.9 The nightscape of Yuehe historic district in Jiaxing

2.3.3 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是指城市中大大小小的广场、公园及各种形式与尺度的街道等,它构成了城市生活的联系体系,是城市特色的基本因子,每个城市都有许多这样的特色元素,一旦形成就不可复制,成为城市固有并延续的形象[11],如大理古城的街道就可作为大理的标志形象 (见图10)。随着居民消费休闲时间逐渐向夜间推移,公共空间在夜晚比在白天显示出更多的使用性、功能性和标志性。因此照明规划中,要增强此类元素特征的表现力,使公共空间在人们的视觉中更加明晰,增加夜景结构中此类代表性节点的比例,使城市以开放的心态展示独有的魅力;对街道、广场、园林等运用轴线空间处理手法,使重要建筑与广场空间通过轴线空间的连接形成完整而富有张力的夜景视廊[14];注重以人为本,运用场所理论,把文化、社会、自然尤其是人的需求加入到公共空间[13]的夜景规划中。此外,公共空间的灯具造型也是夜间城市特色的活跃因子,塑造着独特的空间个性[8],不是以体量取胜,而是在于景观寓意的反复暗示[15](见图11)。

图10 大理古城街道夜景Fig.10 The nightscape of the street in Dali Old Town

图11 诗词景观灯造型Fig.11 The shape of landscape lamp with poetry elements

3 城市社会心理特色的夜景照明规划因素

城市社会心理的特色带有浓郁民俗味和地域性,渗透着该城市和百姓的风俗习惯、言谈举止,可以形成独特的地域性价值判断体系,是最稳定、最易感受到、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城市特色[1]。城市人们的行为活动是社会心理特色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从节庆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行为活动方面探讨照明规划的特色化。

3.1 节庆民俗

中国传统节日的确定和节日游戏娱乐的安排是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才逐步臻于定型,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习俗[6]。中小城市一般节庆民俗活动较多,或为庆祝丰收或为祈福还愿,每个节日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些节日的有关游戏娱乐活动又因地域的不同而具有不同内容和特色。在照明规划中,要深入挖掘节庆民俗的文化内涵,并以光的形式反映出来。如傣族的泼水节可使用灯光表演配合音乐喷泉,为节日增加视听享受;鄂伦春民族的篝火节,可将桦皮文化和狩猎文化进行物化,或通过灯光下的空间布局或通过直接的灯具造型,都可为节日增添文化氛围。

3.2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中小城市存在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山东高密市的剪纸、芜湖铁画、安徽省的凤阳花鼓等。有的已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有的却因为影响力不强、不被重视等原因正在随着老一辈艺人的离去而消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用现代语言进行淡化变形使之兼备现代形态与传统符号,或形似或神似,是照明技术可以为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的贡献,同时也是照明规划中地方特色的重要表现形式。例如鼓与LED照明技术结合的动敲打LED屏显鼓灯,兼具声、光、力性能,可作为具有鼓文化地地域的园林景观灯 (见图12)。

4 智能化管理

智能化管理的关键是实现即时控制,即通过监控系统的夜景效果反馈,实时地对夜景照明做出调整。它可以增强维护管理工作的快捷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节能效益,提高社会服务满意度;同时也是形成城市夜景照明特色的有力保障[3]。《“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第二项重点工作是建立全国城市照明信息监管系统,这也说明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性。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的中小城市来说,智能化管理的建设需要逐步推进。笔者认为可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夜景照明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图12 自动敲打LED屏显鼓灯Fig.12 The LED drum lamp with automatic hammering

4.1 功能照明

如今中小城市最常用的路灯控制方式是半夜灯方式,如在半夜车流和行人稀少时,关闭部分光源,自动降低光源功率等[3]。此种控制方式不能实现路灯的即时控制,因此路灯照明还有很大的节能空间。

实现路灯无线智能化管理不仅是节能减排的需要,也是城市照明信息化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道路照明委员会2011年的统计,32.43%的城市路灯照明采用了无线三遥 (遥控、遥测、遥信)智能化控制系统,不仅节能效果显著而且可以进行高标准的照明维护工作[3]。对于中小城市来说,路灯智能化管理可实现“三步走”战略:一是在现有基础上升级,全面实现路灯的无线智能化监控;二是将路灯监控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提高决策能力;三是在以上两步的基础上直接升级到单灯控制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路灯控制系统的节能效益。

4.2 景观照明

中小城市的景观照明管理,大部分是针对建筑单体的分散管理,无法达到夜景观的整体效果,不利于城市夜景照明特色的形成;景观照明控制以传统的场景、时段控制为主,灵活性较差,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同时由于建设资金的来源问题,照明景观的归属不一,所属方各自为政的现象突出,缺乏统一的管理,达不到节能环保的要求。

因此必须使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照明景点实行智能化的无线集中控制系统,实现绿色、健康的夜景照明。该系统是由无线通信网络、计算机控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GIS)、GPS等组成,可实现对城市景观照明进行遥控、遥测、遥信、遥视以及信息采集、存储、分析、查询等功能[3]。而LED景观灯的大量使用,为集中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实现顶层控制因特网化、供电控制自动化、节能控制交互化和故障反馈自动化[16]。中小城市可率先把集中控制系统用于若干建筑群或广场周边区域,待条件成熟后,再实现全面的集中控制。

5 总结

以上的各方面要素在中小城市夜景的塑造中,都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它们相互弥补,又相互制约,都从不同侧面体现着城市特色。除非是历史上已有鲜明城市特色的中小城市,对一些新建和扩建城市,夜景照明想要在短时间内形成城市特色不是那么简单的。它是在照明技术成熟的基础上,自然科学文化和社会科学文化渗透的结晶。对于中小城市的夜景照明规划建设,就其途径而言,可以归纳为:尊重自然,突出自然之美;因地制宜,凸显城市形态;保护历史遗产,延续历史风貌;加强民众参与,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智能化管理,提高科技水平。

[1]魏伟.城市特色是什么 [J].中华建设,2007,(01):41~45.

[2]任致远.中小城市发展要在特色上下功夫 [J].城乡建设,2005,(01):34~36.

[3]《“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课题组.《“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研究 [R].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12.

[4]郭秋兰.中小城市的城市规划问题探讨[J].现代工贸商业,2007,19(12):97~98.

[5]韩林飞;江畔.中小城市的城市特色与城市风貌初探[J].华中建筑,2011,(11):140~144.

[6]王晓燕.城市夜景观规划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7]王莉.城市夜景照明与城市文化特色塑造 [J].艺术百家,2011,121(04):233~235.

[8]詹创轩.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体系初探 [J].建筑设计与装饰,2008,(08):40~43.

[9]王国文.嘉谋兴市 [N].经济日报,2001-12-12(11).

[10]李农,张琳,慎仁重.平原生态型城市照明规划的研究 [J].照明工程学报,2007,18(4):55~59.

[11]金广君.城市特色的物质构成[J].城市规划,1990,(05):14~17.

[12]俞丽华,吕庆峰.城市夜景照明规划初探 [J].光源与照明,1996,(Z1):7~12.

[13] 徐雷.城市设计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14]李伦亮.城市公共空间的特色塑造与规划引导 [J].规划师,2007,(04):5~9.

[15]万敏,唐俊扬.城市夜景观的特色营造 [J].小城镇建设,2003,(03):42~44.

[16]温源.LED智能控制的大规模市场应用趋势 [J].高工LED-技术与应用,2012,(05):18~21.

猜你喜欢
夜景规划特色
不妨写夜景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Lightroom让夜景照片更通透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城市夜景
为夜景添加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