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广海
“定见”,《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一定的见解或主张。“三人成虎”的寓言故事又告诉我们,一个人遇事心有定见,该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那么,怎样才能心有定见?
遇事不可人云亦云,不可被事态简单左右,要有主张。曾国藩曰:“集思广益本非易事,要当内持定见而六辔在手,外广延纳而万流赴壑,乃为尽善。”
1861年,湘军拿下安庆,准备进攻南京,风头正健。就在这个时候,李秀成率20万大军挥兵江浙,连下苏州、杭州,兵锋直指财赋重镇上海。上海在湘军战略全局中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故李鸿章率8000将士救援上海。一到上海,本应立即开战,打一仗来个扬威立万。可李鸿章没有这么做。为什么?要知道李鸿章带去的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这支队伍多数是湘兵,其中有2000多人原是安徽团练后成土匪,这样的队伍有没有战斗力,可想而知了。任情势再危急,任朝廷催战圣旨一道道下来,任无数的指责与非议,李鸿章不为事态所动,不为人言所动,“任尔风狂雨骤,我自岿然不动”,忍住,憋着劲儿不动,只知苦练淮军,练成一支“扎硬寨、打死仗”的队伍。数月之后,淮军与太平军开战,一战成功,力克李秀成数万大军。李鸿章在上海打开了一片新局面,就此开始了他的淮军时代。
遇事不可心地狭窄,要有眼光,对大趋势把握在胸,从全局与战略的角度出发,“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长达十数年,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他有一条总的作战原则:按照由西向东的作战趋势,沿长江中下游一线逐步压缩太平军的战略生存空间,沿江而下的武昌、九江、安庆、南京四个核心堡垒逐个攻克。他大力发展水师,使得水师在长江流域的战斗力具有压倒性优势。湘军水陆两师坚守这一总的战略原则不动摇,任太平军有声东击西、南突北击、围魏救赵之灵活战术,任朝廷时有左调右遣、朝令夕命之瞎指挥,却咬定青山不放松,最终他赢得了整场战役的胜利。毛泽东评说:“观其收拾洪扬一役,完美无缺。”这是对曾国藩作为战役决策者眼光高远又能如此把握战略趋势与原则的一种敬佩和叹服。
遇事不可固执,但要坚守信仰。人生是一棵大树,时时不忘记根的坚持,也就是立定脚跟,才是在人世间撑持事业的关键。这立定脚跟就是对人生信仰的追求与对人生追求的坚持。
《西游记》中西行取经小团队的领袖是唐僧,也是最窝囊的一个人,每遇到危险,其反应就是四肢僵硬,身体瘫软地从马上掉下来。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换一个角度,得出的结论就大相径庭。悟空、八戒、沙僧确实是无所畏惧,但他们的无所畏惧是有资本的,那就是一身了不得的本领。唐僧呢?除了令男妖精食欲大动的一身好肉,令女妖精垂涎万分的完美肉体,可以说他是一无所有。但就凭着自己的肉身凡胎,他居然能下定西行求法的决心,纵有千难万险,也仍然一往无前。他不是不畏惧死亡,但对死亡的畏惧也不足以令他放弃对取经大业的执著;他不是没有感受到性欲望的吸引,但再强烈的吸引也不足以让他既定的目标有所偏移。唐僧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自己虔诚的信仰。他在一些具体事情的处理上显得固执,这是他坚定的信念使然。他经历了无数的磨难,终于到了灵山,完成了取经任务。
由此看来,一个领导者要想成就一番大的事业,就要认真磨砺自己,心中自有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