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红梅
(甘肃省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肝细胞或某些组织损伤或坏死,都会使血液中的ALT水平升高,故常作为临床重要的检验指标之一[1]。肝炎是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传染病,高校是人群密集的集体生活区域[2]。为了解近3年来甘肃省某高校入学新生ALT异常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对该高校2008年至2010年入学新生体检的ALT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甘肃省某高校2008年至2010年入学并参加体检的学生共计6852名,其中男2225名、女4627名,年龄18~22岁。
由校医院与相关教研室进行健康体检,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率、血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心电图、B超、胸透等项目。采集被调查学生前臂静脉血2~3 mL,常规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试剂盒由上海科华实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操作程序与结果判断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用GRT-300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济南格利特科技有限公司)检测ALT水平,每次检测均设阳性与阴性对照。ALT>40 U/L判为阳性,可疑者重复3次,对ALT异常学生均进行相关因素个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乙肝疫苗接种率、吸烟史、饮酒、体重、感染其他病毒、脂肪肝、疲劳程度、肝炎家族遗传史、口服营养品、服用其他药物等。
采用 EpiData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描述。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852名新生中检出ALT升高157例,阳性率为2.30%;其中男生阳性率为2.53%、女生阳性率为2.19%,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P >0.05)。检出 HBsAg阳性233 例,阳性率为3.40%,其中男生阳性率为3.91%、女生阳性率为3.16%,男、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P <0.05),见表 1。
对6852名受检者中ALT异常者进行个案调查。在导致ALT异常的各种因素中,HbsAg阳性所占的比例最高,为 19.74%,其次为脂肪肝(18.47%),第三为疲劳(17.83%)。男生的脂肪肝患病率稍高于女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P >0.05)。而女生的疲劳率高于男生(χ2=2.86,P <0.05)。其他病毒感染(感冒病毒)引起的 ALT异常占14.02%;家族遗传史占10.19%;有服用各类药物史的占10.83%[其中服用感冒药 4例(23.50%)、抗菌药物 5例(29.41%)、中成药及其他 8 例(47.06%)];口服各种营养品导致的ALT异常占8.92%。
表1 甘肃省某高校2008至2010年新生ALT体检结果分析 [例(%)]
表2 甘肃省某高校2008至2010年新生导致ALT异常的因素分析 [例(%)]
以ALT水平异常为因变量,以吸烟史、饮酒、性别、感染其他病毒、脂肪肝、疲劳、家族遗传史、口服营养品、服用其他药物等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3],采用后退法选择变量,在α =0.05水平上,最终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有感染其他病毒、脂肪肝、疲劳、家族遗传史、口服营养品、服用其他药物6个变量。以上6个因素都是导致ALT异常的因素,见表3。
表3 甘肃省某高校新生ALT异常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乙肝疫苗接种率较高是学生群体HBV感染率较低的直接原因。本研究6852名学生中ALT阳性率为2.30%,HBsAg阳性率为3.40%,低于2002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15~19岁年龄组9.17%的HBsAg阳性率[4],这与我国自1985年开始批量生产和大力推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有关。本研究受检对象均为1986年后出生,家长与社会的健康意识较强,新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达到93.7%,免疫效果好,有效降低了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率[5]。但对新生中HBsAg阳性、ALT异常应作进一步检查和抗HBV治疗。
ALT异常与多因素相关,应进行综合治疗。ALT异常反映了肝细胞的损伤,不论何种原因引起均应进行医学治疗。本研究表明造成ALT异常的原因中以感染HBV和其他病毒比例为最高,其次为脂肪肝、疲劳、家族遗传史、口服营养品、服用其他药物等因素。新生经高考承受巨大的压力,在接到通知书前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入学后又面临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各种因素均可引发ALT异常。入学1个月后体检ALT异常者,可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加大,情绪焦虑[6]。建议新生要调整心态,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辅导员老师要多关心,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积极采取心理与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配合医生制定治疗计划;同时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和科学的饮食结构,合理的安排学习,劳逸结合,每天保证不少于8~10 h睡眠[7],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减少营养滋补品的摄入,尽量避免损害肝功能的药物,早治疗早康复[8]。
[1]周义生,廖 征,张文俊,等.南昌市1929名大学新生HBV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5):469.
[2]梅 敏,李海珠,帅 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测定分析中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4):371-372.
[3]彭文伟.病毒性肝炎的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21.
[4]吴宇芳,关晓东.8181名体检者中HBV血清学标志物与ALT的检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53-354.
[5]王小玲,朱 玲.高考与普通体检血清ALT结果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1,23(8):475.
[6]张文俊,李 端,黄利华,等.南昌市高校新生HBV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3):296-297.
[7]朱美琴.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者肝炎病毒检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4,20(3):32-33.
[8]周文虹,陈书裕,费选文.慢性乙肝患者HBV-DNA定量与肝脏病理及血清ALT关系的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4):36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