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七期省管干部进修班
发展临港产业,必须选准产业着力点和重点领域,依托项目带动,以临港产业大繁荣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结合具体实际及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机遇,江苏临港产业的发展重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江苏沿海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有纺织服装业和机械产业。南通拥有纺织业的资源禀赋,棉花种植和养蚕业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很大的优势,南通家纺产销总量在国内同行业中更是曾经占据半壁江山。目前,发达国家的纺织业正在进行产业转移,江苏沿海地区应抓住这个机会,充分发挥本地纺织业的优势,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品牌服饰,提高产品的档次,特别是高档纺织与服饰业,形成品牌与规模效应。打造以南通和盐城为中心的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纺织服装业基地。
沿海三市的机械制造业都有很优厚的基础,盐城市的运输机械制造业、农机制造业都是其优势产业,同时,盐城还是农机零部件集散地。船舶修造和海洋装备产业一直是南通的优势产业,新加坡吉宝、日本川崎重工、美国高盛以及中远集团等著名企业先后落户南通,同时,中集集团、振华港机以及民营的熔盛重工也都在南通建立了制造基地。而连云港的纺织机械、石油化工机械和造船业也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之下,应该利用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契机,进一步提升江苏沿海地区作为全国风力发电基地的地位,大力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
把握当代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立足现状、发挥优势,着力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做好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及产业化方面的准备,统筹产业规划布局、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使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江苏沿海海岸线很长,自然资源优异,尤其风力资源丰富,发展风电、核电、液化天然气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新能源是江苏沿海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布局的重点。应大力建设三个组合:即连云港核(电)-风(电)组合,盐城风(电)-光(伏)组合,南通风(电)-气(电)组合。已经规划布局了南通的如东、启东、盐城的东台、大丰及连云港的徐圩,到目前为止,我国风电排名前五的公司都已经在江苏沿海投资建设。另外,江苏沿海有建设核电厂的条件,目前,江苏沿海只有连云港的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建成使用,“十二五”期间,还将建设3#、4#核电机组。除此之外,还将积极建设江苏第二核电站。继续发展液化天然气发电,在南通市如东LNG接收站的基础上,规划建设连云港LNG接收站和调峰电厂,发展盐城滨海规划建设液化天然气利用的项目。
综合环境保护和煤炭供应的考虑,从长远规划,江苏省煤电产业应逐步从沿江转移到沿海地区。沿海的吕四、洋口、大丰、射阳、滨海、陈家港等港口都具有建设煤电厂的条件,其中,陈家港和吕四港煤电厂已经投入建设。今后,应在上述地区集中有序地布局和发展临港煤电产业。
从世界著名的临港产业集群如美国的“阳光地带”、日本的太平洋沿岸、韩国的东南沿海等经验来看,石化、车船、林纸、物流等是临港主导产业的首选。江苏沿海地区要发展以连云港等大型海港为依托,以化工产业园区为载体,全力建设重大石化项目。具体而言,就是在连云港和南通沿海布局炼油和乙烯项目,同时,连云港还将作为原油储备基地;在盐城大丰、滨海等地布局石化产业。与省内沿江地区的化工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争取在“十二五”期间能使本地区成为新兴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
车船制造业本来就是江苏沿海地区的主导产业,盐城地区是以东风悦达起亚为核心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理应形成整车及零部件的产业集群。南通船舶制造的优势地位日益突出,目标是在2015年将南通建设成为亚洲一流的远洋船舶修造基地。
江苏沿海的开发离不开物流产业的发展。整个沿海地区规划布局了多个港口,这些港口的定位很明确,不与别的省市的港口比大,而是高度专业化,相互之间分工明确,组团发展,提高区内港口的整体竞争力。依托这些港口建立物流基地,目标定位为国际物流,同时,建立货物的交易中心,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成为东部地区重要的物流基地。
江苏沿海地区海洋自然资源丰富,应利用好这些自然资源,发展海洋渔业、海洋食品加工业、海洋医药业和滨海旅游业。
江苏在发展海洋养殖业的同时,还要加快发展远洋渔业,将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的比值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提高水产品加工和海洋医药的发展水平,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工设备,培养骨干龙头企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对海洋医药业的扶持力度,加大研发力度,发展创新药。
促进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对江苏沿海地区进行深度开发,完善配套设施,形成独特的滨海旅游带。连云港突出山、海和历史文化资源,强调其作为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这一亮点。盐城则主打自然保护区,如丹顶鹤、麋鹿自然保护区、东台的湿地生态旅游区,同时,还可以发展红色旅游。南通则根据黄海的自然景观特色,建设圆陀角自然风景区、吕四渔港风情区和如东南黄海旅游休闲区等。
大力发展临港服务业。围绕港口优势发挥、亚太地区重要门户地位确立的需求,强化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港口信息、通关服务等核心业务市场主体的培育与引进,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态势,构筑现代化港口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海运相关产业,延伸航运服务产业链,探索推进建设国际海运信息平台,打造临港江苏沿海多个物流节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