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 余琳 邓峰
19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对不同家庭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最后对消费结构的变化总结出一个规律,即: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1]。由此可以推断出,一个地区越穷,这个地区人们的收入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越大;反之,一个地区越富,其比例就会越小。故而国际上都把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Home)对恩格尔系数作了一个标准划分,以此统一衡量世界各地的生活水平,即:恩格尔系数>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相对富裕,小于30%为富裕。
但是,恩格尔系数是根据特殊经验提出的,且恩格尔系数成立的前提是假设其他变量都是常数。由此可以看出,恩格尔系数的提出其实是具有地域性色彩和相当严格的限定条件的。在我国,恩格尔系数也常常被套用来评价人民的生活水准,但是,目前也有很多学者已对此提出质疑。学者王少飞提出,在考虑恩格尔系数的“食物支出”应有明确的统计含义,需要对食品消费中的必需型食品和非必需型食品进行界定[2]。学者邓明认为,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且居民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都将使得恩格尔系数出现失效的情况[3]。鉴于此,本文认为,恩格尔系数的评判标准是否合适中国,是否能真正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状况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论证。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其数学表达式为: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额÷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本文主要是通过测算近十年来新疆城乡的恩格尔系数,通过纵向与横向两个角度,来证明恩格尔系数的失效现象。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本文把2002年至2011年新疆城乡居民平均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及食物消费支出作了简单整理,并由此计算出相应每年的恩格尔系数。如表1。
表1
由表1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若按照国际标准,2002年到2011年间,新疆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都一直处于相对富裕的状态;新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从小康奔向了相对富裕。值得注意的是,到2011年,新疆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36.1%)甚至低于了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38.3%)。那这些,是否就能说明新疆全区居民的生活水平都达到了所谓的“相对富裕”呢?是否又能说明目前新疆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比城镇居民的生活状况还要好呢?众所周知,新疆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南疆地区的农村,大多数少数民族家庭超生情况严重,且本来家庭就不富裕,抚养孩子成为一个家庭沉重的负担,甚至在个别偏远的农村地区还有很多人连温饱都是问题。十年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不断增加,但从图1可以看出,其恩格尔系数却有曲折渐进上升的趋势。就城镇而言,恩格尔系数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并没有呈负相关关系,这一点就与恩格尔定律不符了。其次,据统计资料表明:2011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14平方米,而同期全国人均住房面积为36.24平方米,相差10.1平方米,对于现代有车有房才算富裕的思想来说,这显然与新疆2011年恩格尔系数36.1%(相对富裕)得出的结论相悖。
为了将新疆的恩格尔系数作一个横向的比较,本文例举了几个代表性省市(其中包括发达省,中部省,直辖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的数据,就全国范围来看,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最低的是内蒙古31.25%,比经济发达的上海低了4.23个百分点,比广东省低了5.64个百分点。那是不是就能说明内蒙古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在上海和广东这样的发达省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之上了呢?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拥有最大外贸港口和最大工业基地,并且也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201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内蒙古的1.8倍;广东也属于沿海发达地区,是一个工业化相当发达的省,其GDP连续21年居全国第一,2011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是内蒙古的3.7倍。通过表2的数据,可看出,新疆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低于重庆、福建、四川、湖北、海南等地区,那是不是也意味着新疆城镇居民的生活比这些地区城镇居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呢?显然也不是。福建和海南都属于沿海城市,福建省2011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新疆多出9394元,虽然地方物价会有一定差异,但在某种程度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能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后者的旅游业相当发达,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虽然海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但从现实情况反映来看,海南人民生活状况还是要稍好于新疆;重庆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国家对其经济的扶持力度可见一斑,2011年重庆市的生产总值达到10011.37亿元,而整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才6610.05亿元,这里便可明显看出差距有多大。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恩格尔系数应用于评价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确实出现了失效现象。
图1 新疆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表2 2011年全国及部分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恩格尔系数
在本文前面已经提到,恩格尔系数是基于其他变量为常数的条件下提出的,并且受当时地区与社会发展状况的限制;再加上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本身就与欧洲国家不同,若把恩格尔系数生搬硬套用于评价中国各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状况,确实欠妥。基于以上观点,本文认为,恩格尔系数失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就目前来说,买房已成为中国家庭居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就是认为有房子才有安全感,所以不惜一切代价买房,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已成为“房奴”。房价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人民收入的增长,对于漫天的房价,人们只好“节衣缩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每个月工资基本都是固定的,除去房贷之后,剩下来的一部分收入还要用于交通、穿着、人际交往等方面,故对于食物方面的支出就所剩无几了,显然食物支出下降是由于其他方面支出增多的挤占结果。
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物质需要增长的同时,人民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人们除了“吃饱穿暖”之外,还更加讲究“吃好穿好”了。从表3可以看出,近三年来,新疆城镇居民在衣着方面的支出比例持续上涨,并且其比例数量在消费结构中位居第二。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也产生了变化,追求时尚新潮的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各方面,所以人们在衣着打扮方面更愿意花钱,这也是导致恩格尔系数下降的一个原因。
表3 2009~2011年新疆城乡消费结构
随着人们绝对收入的增加,储蓄动机开始增强。比如说,有的人把多余的钱存入银行,目的是为了孩子长大后的教育费用;有的人存钱则是为了在以后能够买房买车;也有人存钱是为了给下一代更好的生活条件;也有人存钱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养老。当然,不同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储蓄动机,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储蓄动机,并且人们的储蓄意识也随时间增强,所以人们倾向于把更多的钱存入银行,这一点从表4可以看出。
表4 新疆城乡2006~2011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单位:亿元)
在表1中,可以发现新疆农村恩格尔系数呈现下降趋势,并且在2011年低于了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食物的商品化程度。我们都了解,城镇居民的食物大多数都需要自己从菜场、小商店或超市购买,也就是说必须用现金货币支出,食物对城镇居民来说显然是一种必要的商品,几乎每一样食物都需要货币;但是农村居民则不同,农民有地,除了可以在市场上购买食物之外,很多农民的生活食物还可以来自自家的农地,他们有一定程度上的自给自足的现象。基于这两点,也就不难解释新疆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什么比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还要低。
不同地区商品的价格会有一定差异,这在食物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新疆属于偏远地区,消费水平肯定不如发达省市,沿海地区水产品海鲜类消费得比较多,而海鲜水产品属于高端消费食物,这样就表现为沿海城市居民的食物消费花费比较多,像新疆这样的地区,这类高端食物的消费明显不如内地那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当地居民在食物上的支出。而且因为沿海本身就比较发达,所以在整体物价方面会高于新疆,这也是沿海一些中部省市恩格尔系数高于新疆的一个原因。
恩格尔系数用于评价国民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意义和影响,但不可否认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如本文所述,房地产价格、人民的消费观念变化、居民储蓄量的增加、食物的商品化程度、地区的物价差异等都会影响着恩格尔系数的大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的扩大,这种意义和影响力在逐渐弱化,并且在实际的生活中,发现了很多与恩格尔定律相悖的现象。为国家准确地衡量居民消费能力情况,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划分居民贫困程度,提供决策依据和支持[4]。但并不是意味着恩格尔系数对于评价居民生活质量毫无意义。对于此,本文认为,在运用恩格尔系数评价分析时,不要盲目使用国际标准,要分地区来评判,也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消费结构的不同,还有就是需要将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GDP结合使用。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地方就是,人民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以上提到的这些都是属于物质的范围,但是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应该也有精神方面呢?所以,本文认为,在评价人民生活质量的时候,也应该把人民的幸福感这类指标与恩格尔系数一起使用,共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这样不仅更全面反映了人民生活状况,也弥补了恩格尔系数本身的不足,使得恩格尔系数能更好发挥其作用。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少飞.用恩格尔系数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可行性研究[J].统计研究,2002(06).
[3]邓明.恩格尔系数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统计,2008(04).
[4]黄春淼,熊春波.恩格尔系数在我国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及修正分析[J].经济纵横,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