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2013-09-08 01:45马朝阳万文俊王艳富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性针灸

黄 琪,马朝阳,万文俊,王艳富,唐 雷,张 燕,张 婷,王 颖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0;2.武汉市中心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高达20% ~54%,约占消化科门诊的40%[1]。主要以反复或持续出现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为主,伴有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症状,经实验室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西医主要用吗丁啉等促胃肠动力药物对症治疗,疗效不满意,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近年来,临床采用针刺治疗FD,疗效明确,但缺乏统一治疗标准[2]。本课题组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别采用辨证针刺法及普通针刺法治疗64例FD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FD病例均来自武汉市中心医院消化科、康复科的住院部及门诊,所有病例均符合2006年罗马Ⅲ学术委员会制定的FD诊断标准[3],先将就诊序号编号,再按Excel软件随机分组技术进行分组,分为辨证针刺组和普通针刺组,并由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由于针灸疗效比较试验环节无法进行双盲或单盲法操作,故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仅对临床治疗者、疗效评价者、资料收集者和统计分析工作者分离,并对疗效评价者、资料收集者和统计分析工作者采用盲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18~65岁者(包括18岁和65岁);③在治疗前至少15天内没有服用过任何胃肠促动力药,未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项研究者。同时符合以上4项的患者,方可纳入本项研究。

1.2.2 排除标准 ①意识不清、不能表达主观不适症状及精神病患者;②进展性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消耗性疾病,易合并感染及出血者;③合并心血管、肝、肾、消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凡符合上述任何一条的患者,即予以排除。

1.3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4年通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4],根据患者主证及次证将FD分为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肝气犯胃证、湿热滞胃证。

1.4 治疗方法

1.4.1 针刺取穴 辨证针刺组:基本取穴:中脘、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辨证配穴:肝气郁结配膻中、章门;脾胃气虚配脾俞、胃俞;肝气犯胃配期门、太冲;湿热滞胃配阴陵泉、内庭。普通针刺组:取穴与辨证针刺组基本取穴相同。

1.4.2 针刺方案 ①穴位定位参照沈雪勇所著《经络腧穴学》[5];②针具选择: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规格为30号1~1.5寸毫针;③针刺方法:患者取卧位,常规消毒后,针身与皮肤呈90°,进针深度0.5~1寸,针刺后提插捻转至得气,留针20 min。两组均连续6次治疗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共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2 结果

2.1 指标观察

2.1.1 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6]包括症状指数(NDSI)和生活质量指数(NDLQI)。NDSI总分=症状出现的频率+程度+影响度,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重;NDLQI得分转换:首先将各个条目的原始分相加为S,总的最小分为M(每个条目最小可能得分的总和),总的得分的最大范围为R,则转换后的总得分=100-[(S-M)/R]×100。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2.1.2 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测定 采用放射免疫法,放射试剂由北京福瑞生物公司生产提供,放射免疫室采用GC-1200γ放射免疫计数器检测。分别于治疗前后早上8点抽取空腹血液2 ml进行检测。

2.2 统计方法及结果分析

表2 两组患者NDSI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NDSI结果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 <0.01;与普通针刺组比,△P <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1个月辨证针刺组 32 49.84 ±11.47 17.94 ±9.30*△ 20.88 ±9.32*△普通针刺组 32 50.88 ±9.59 25.09 ±8.28* 30.56 ±9.36*

表3 两组患者NDLQI结果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NDLQI结果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 <0.01;与普通针刺组比,△P <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1个月辨证针刺组 32 54.44 ±5.92 71.42 ±7.23*△ 75.53 ±5.30*△普通针刺组 32 53.60 ±5.72 63.06 ±6.96* 59.17 ±5.49*

表4 两组治疗前后GAS与MTL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GAS与MTL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 <0.05;与普通针刺组比,△P <0.05。

组别n GAS(ng/L)MTL(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辨证针刺组32 51.81 ±15.82 65.38±19.26*△ 110.94±36.02 151.38±38.12*△普通针刺组32 52.16 ±17.90 56.53 ±15.51* 111.97 ±35.57 130.53 ±34.86*

3 讨论

FD属于中医之“胃脘痛”、“痞满”、“纳呆”等病症范畴,最早见于《内经》。中医认为该病多由情志内伤、饮食伤胃、劳倦伤脾所致,基本病机是肝郁气滞、脾运失职、胃失通降。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治疗上实者应施以理气消食,虚者则重在健脾和胃,对于虚实并见之候,治疗宜攻补兼施,补消并用。

现代研究证明,针灸治疗FD的主要作用机制在于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影响神经通路、改善胃肠运动功能等方面,并且安全可靠,无对内脏造成损害的毒副作用。但是目前国内针刺治疗大多停留在研究循经穴位或局部穴位对FD的治疗效果上[7-10],并且选穴缺乏统一标准,没有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治疗。本课题组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立足于整体观念,分析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症状辨证分型后再选择合适的配穴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尼平消化不良指数上,还是在胃泌素、胃动素水平上,疗效较未进行辨证分型的患者有显著差异。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同时又是胃的下合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记载“合治内腑”,强调合穴是治疗六腑疾病的重要选穴。中脘既是胃之募穴,又是腑会,能通调腑气、和胃止痛。天枢为大肠经之募穴,为多气多血之穴,能治疗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症。取中脘、足三里、天枢为主穴,三穴远近配伍,既可调理胃肠腑气,又可运转腹部气机。以此三穴为主穴,再根据患者的症状辨证分型,不同证型的患者配以不同的穴位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尼平消化不良指数包括症状指数和生活质量两部分,已广泛用于人群的生活质量测定及实验效果评价等,并得到国际认可,是反应患者生活质量的较好的指标,并且易于操作。但是它是一种主观感受调查问卷,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偏差。因此,笔者实验过程中,也选择了胃泌素、胃动素两种胃肠激素作为客观指标以观察疗效。胃泌素由胃窦黏膜中的G细胞产生,它能引起胃酸分泌,并能促进胃的运动,对胃排空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胃动素是对胃肠动力起兴奋作用的胃肠激素之一,产生且广泛分布在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黏膜隐窝中Mo细胞,可引起胃、小肠、结肠及食管下端扩约肌收缩,从而促进胃排空、小肠及结肠蠕动。笔者从主客观两方面来观察辨证针刺治疗FD,发现其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较普通针刺组好,同时发现,辨证针刺治疗FD远期疗效较近期疗效效果更好。可见,立足于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针刺,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

[1]周福生,祝淑贞.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17(5):256 -258

[2]胡晔,张红星,周利.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2):60 -63

[3]Tack J,Talley NJ,Camilleri M,et al.Functional gastroduodeal disorder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466 - 1479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6):559-561

[5]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1-201

[6]Talley NJ,Verlinden M,Jones M.Validity of a new 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a United States multicenter trial of the Nepean Dyspepsia Index[J].Am J Gastroenterol,1999,94(9):2390-2397

[7]王德军,常小荣,严洁,等.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与非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比较[J].中国针灸,2012,32(8):703-707

[8]缪奇祥.穴位注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7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6):383 -384

[9]杨家耀,陶冬青等.电针穴位刺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3):268-271

[10]杨佐琴,吴曦.针刺经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43(4):76 -78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性针灸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