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出路——2013中国经济大趋势》
胡舒立、谢立主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年1月版根据“现在是不是买房出手好时机”而做的民调,大家的回答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第二类是“继续持币观望”,最后一类是“看不明白,信号错乱”。数据显示,选择第三类的占到了61.97%。除去现在要出手的20%,持“继续持币观望”和“看不明白,信号错乱”态度的占到了80%。除了房地产调控原因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任志强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完全是因为政策不明,没有一个好的经济预期。
香港丰联集团总裁刘亦方对此表示赞同,但同时也指出,这跟投资人的心态还不是很成熟也有关系。我们在买房的时候,不要总盯着昨天的价格,而应该看五年十年以后这个房子值多少钱,要将眼光放长远一点。在任何时候都应考虑买未来涨得最多的东西,这才是成熟的投资心理。
任志强曾不止一次说过“有钱不买房就是傻瓜”的言论,但在2011年他发表这个言论不久,房价就降了,现在有很多人对他的话表示质疑。那他作出此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
对此,任志强解释说,房地产市场的预期价格是随着宏观经济和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的,企业家必须按照供求关系来判断未来的价格涨跌,但前提是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中央政府把信贷、利率都控制住的话,那就是非市场化了。在非市场化情况下,价格的涨和跌只能政府说了算,只有在市场化条件下才能由企业家说了算。现在不管是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民众的购房需求依然存在,只是由于贷款利率的上升让人们没有办法兑现自己的需求,那么房价自然就会下跌。如果房贷利率被政府约束,而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候,一定会出现房价的下跌,甚至于崩盘。
2012年5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结束上,虽然提出继续严格控制房地产,但稳增长被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是否预示着调控政策已经没有原来那么重要了,甚至可能有所调整呢?这是政策松动的信号吗?
任志强分析认为,稳增长并不是针对房地产而提出的,它和房地产没有任何关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因为经济出现了持续下滑势头,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而定的基调。稳增长和控房价两者之间没关系,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现在对房地产已不是宏观调控了,而是一种微观控制。
刘亦方则认为,作为总的经济政策,对房地产发展肯定有一定影响。像国务院这个层次的会议,应该讨论总的经济形势和总的经营环境,特别是经营环境,包括执法、立法等。虽然房地产的发展会影响国家的整体经济,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但不应该把房价调控作为主要工作目标,而应把增加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宏观调控不能变成微观控制。
那么,对房地产该不该实行政策调控呢?又该怎样调控呢?
任志强认为,我国应建立健全住房社会保障制度,降低人们购买住房的门槛,让更多的人有能力买房。对个人购买住房的,应采取和国际接轨的做法,减免个人所得税,使更多的人有能力去买房,这样也就不用花纳税人的钱去建保障房了。同时要解决土地财政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土地的产权问题。土地的买卖,应由市场决定,而不应是政府,政府出台的房屋限购政策是错误的。他建议,低价房子要限价,但是对高价房子不限制。
刘亦方建议,政府应该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对于房价,根本不需要政府去干预,城市的定位决定了城市房价水平。如果你觉得这个城市房价高、竞争强,那么你可以换个城市去生活去发展。高房价并不一定就是坏事,有一部分人可能会抱怨,但对另外一部分人是得利的,例如,现在北京市70%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住房,房价下跌也就意味着这70%的人的资产缩水了,只不过70%的人没有说。现在叫得凶的是10%买不起房的人,房子就是降价了可能也买不起。所以希望政府在做决策时要考虑得更全面一些。
2013年,我们的房价能再降点吗?希望,更多的人能圆自己的住房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