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孙璟璐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全胜
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三个方向,未来,BIM将成为中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如今,BIM理念已经在我国建筑行业扩展开来,并被明确写入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BIM是改变中国建筑业现状的趋势,基于BIM的设计和施工的应用也势必引发建筑工程行业技术的变革风暴。
对于建筑设计行业而言,BIM技术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所在,BIM的推广普及只是时间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设计师将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利用BIM技术进行建筑设计。目前,一些设计人员以及设计院掌握的BIM技术相对深入一些,这对于对接建筑设计任务、完成建筑设计任务来说无疑是领先了一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院)一直积极推动BIM技术的发展,始终秉承开放、合作的态度,与更多地机构、设计院以及相关人员共同研讨BIM技术。
虽然BIM目前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但也是迅速的推广时期,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各方协会都非常支持各个企业的BIM发展,在北京院决定全院推广BIM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与具体执行步骤。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全胜表示:“在2012年北京院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开展建筑数字技术的研发,实现CAD协同设计模式的全面普及,初步形成全院整体的三维和BIM设计方法的能力。要在全院推广BIM技术,提高设计产品的质量和完成度,要在互联网时代,利用最新的科技,成为整合全球设计资源的平台,成为建设项目完整的设计成果文件的供应商。真正实现向顾客提供高完成度的建筑设计产品的追求。”
2012年4月18日北京院召开了全院的BIM启动大会,在大会上提出了对生产部门的要求,要求全院每一个生产部门在2012年按照北京院BIM的要求,至少完成一项BIM设计工作。北京院希望通过BIM的实践使每个生产部门能够培养出自己的BIM设计师和BIM经理人,同时,各专业的设计师要在BIM上有所尝试。董事长朱小地先生也提出了BIAD今后的问候语——“今天你BIM了吗?”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信息部部长卜一秋向记者介绍:“为了更好地推进BIM,北京院成立了院级的BIM领导小组,由董事长朱小地直接作为组长,相关的院领导和主管部门形成了BIM小组。2011年,在北京院技术委员会下设数字建筑技委会,同时成立了BIM研究室。在成立BIM研究室之前对BIM相关技术进行长时间的跟踪学习,从而使BIM研究室更好地完成探索性、铺路性工作。BIM研究室成立到现在已有两年的时间,它对于一些准备性的东西,像平台性、基础性,包括标准、规程以及设计人员的培训、指导等等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从这两年的进程当中可以看到,这个方法基本上能达到北京院想要的效果。”
关于北京院推广BIM之路,卜部长认为:“BIM的推进是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一些大的设计机构例如北京院、中国院、CCDI等,在这样一个关键技术上都有自己的尝试,每家设计机构都是在BIM处于前沿时刻去探索BIM的发展道路。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每个设计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推进BIM技术的时候都有各自的特色。但所有设计院对于BIM都达成一个共识,仅从设计环节来说,BIM最终是一个设计的手段,秉承这一理念,北京院推进BIM的最终目标就是让每个设计人员都能够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们在推进的过程当中需要一步一步让全体的设计人员、所有的设计团队逐渐地具有BIM的设计能力。”
北京院一直专注于设计主业,推进BIM是看到它对建筑设计重大的支持作用,北京院强调以建筑创造为核心,建筑设计方法指导下BIM技术的采用。同时,目前BIM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对建筑技术的支持,它对工程设计领域以至社会各方面都已经做出了突出贡献,北京院也将以开放的态度进行BIM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目前,BIM技术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在众多优秀设计院的努力之下,已经出现了很多成功应用BIM技术的案例。对于北京院来说,BIM技术的应用无论是在工作方式还是经营管理方面都为北京院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变革。当然,BIM技术目前在帮助北京院提升产值,尤其是大量提高工作效率这方面的效果还不是特别明显。“过去我们都是强调需要做就做,不需要做就不做,还是以建筑设计、建筑传播为出发点。现在北京院决定下大气力去推广BIM,主要因为公司的领导层和主要的设计师,他们已经看到了BIM带来的和即将带来的巨大的价值与作用。”徐全胜对记者说。
BIM技术对项目来说比较大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设计自身的,它可以提高建筑创意的完成度、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今后有可能把BIM的作用传递到下一方。以北京院的Z15项目为例,它是北京院正在做的一个BIM项目,它涉及到协同设计和系统的集成,这些东西只有在BIM的平台上才能发扬壮大,在二维平台上还是有很多的掣肘。Z15项目有些采用BIM技术,有些不采用BIM技术,实际效果还是有明显的差别。
对此,徐全胜介绍到:“Z15是在已介入创作为核心,同时有两个指导,一个是协同设计指导,一个是系统设计指导,通过这两个设计方法来指导BIM的设计。因此,只有BIM这个平台才能真正把这两个指导作用体现出来,并真正去实现协同设计。所谓的协同设计就是相关工作人员在一个平台上进行设计,北京院内部所有的设计师在一个服务器的一端图上工作,这是协同设计。然后再与不同的公司在一个标准的平台上协作,这就是通过BIM技术利用三维加上数字集成的方法使协同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对于Z15这样一项超大型工程,BIM技术的优势在其中充分体现,它的可视化、准确性、质量、效益等优势都在项目中发挥出来。”
总设计高度为632米的上海中心全面应用BIM技术打造绿色、人文都市标志性建筑,使得BIM技术的知名度得到了质的飞跃,Z15项目期望在上海中心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众所周知,上海中心是在设计阶段完成了设计的BIM模型,总包介入后又重新做了总包的BIM转型,它很难转化,如此一来,设计阶段所做的BIM只是为设计服务,没有把优势转化到施工阶段。对于这一难题,北京院与甲方重新确定课题,使设计阶段的BIM模型尽可能地转接到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这一设想如果真的实现,对时间成本和造价成本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徐全胜说。
BIM技术在设计的精细化程度上,在设计的效率上,在降低施工难度上以及在降低工程的造价上都将起到巨大的作用。至少能通过设计更加多地来控制今后的基建过程,这也是业主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投资商通过设计环节完全掌控项目的品质,这一效果也将逐步体现。
目前,北京院BIM的设计流程和业务已经形成一定程度的整合,并努力向施工方向发展。对于BIM,北京院有其独到的认识,对此,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师陈宜解释道:“从BIM推广前期来看,BIM技术在北京院有一个特点,就是BIM技术必须跟着设计走,并不是当设计完成后,再利用BIM去进行一些修饰。所以北京院的BIM一般都是根据设计提出一定的原则,然后设计师再利用BIM技术或者根据设计的原则搭建整个BIM模型,最后通过BIM模型找到设计过程中的问题,而不是说当所有设计全部做完,再利用BIM做一些交合工作。因而北京院的BIM一般都是整合到整个设计过程当中,并在设计过程中做出很多模型,这些并不是最终模型而是供设计师研究的模型。利用BIM技术,设计师在设计前期已经考虑到很多后期的事情,所以对北京院来说,BIM是完全为设计服务的。”
北京院在走具有自身特色的BIM发展之路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阻力与困难,因为BIM是一个较为前沿的技术,很多东西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在建设行业的各个环节上,目前所有规则都是在原有技术、原有条件下制定的,BIM这一新技术无法适应现有的规则、标准,很多方面都需要重新制定,包括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些都是目前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目前无论是行业内还是各个设计院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都在基于项目或企业的标准编制各种BIM标准,只有在标准制定的不断完善下,才能促成整个行业、整个国家的标准,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在这个相互探索的进程中,可能会走一些弯路,但最终一定会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卜部长表示。
在实际项目中,北京院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自己的标准,并与相关软件厂商配合,形成北京院的BIM标准。同时,利用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在院内搭建专用的BIM平台,免费服务于全院。目前,各方都在积极参与国家BIM标准的制定,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北京院也将针对国家标准对企业内部标准的整个体系进行把控,并根据国家标准的不同进展调整自己的标准。
BIM技术已经在工程建设行业中大范围地展开,北京院作为实践的一个环节,将与各方形成联盟,选择适合的项目,在项目中共同探讨、解决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随着BIM的不断推广,BIM技术已经不仅局限于建筑设计领域,北京院也将与甲方、供货商、总包方、相关主管部门、软件供应商、分包方等,依托项目形成平台,把在项目中已经解决的问题资源共享,并把这些对策、经验加以分析、整理、整合,形成实践中的BIM指南,共同去面对将在项目中出现的难题,从而来推动BIM的发展。
BIM技术使建筑设计更快、更省、更精确,让各工种配合得更好,减少了图纸的出错风险,大大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BIM技术已经超越了对建筑设计的支持,辐射到整个工程建设行业,渗透到建筑全生命周期,它不断提供质量高,可靠性强的信息来使建筑物的运作、维护和设施管理能更好的运行,持续地节约了成本。毫无疑问,BIM将对建筑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