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鸿荣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陈少宁
城市人口以及市政管网都较为密集,在进行基坑支护类型的选择时显得非常重要,关乎到经济性及安全性,一旦选择不合理,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及安全事故。因此,基坑支护类型优先具有重要意义。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约50000m2,设1层地下室,桩基采用PHC-500(B)-125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筋混凝土伐板基础标高为-8.25,厚度为1.5~1.8m,基坑开挖深度为-6.0~8.25,局部达9.25m。深基坑工程支护设计采用钻孔灌注桩悬臂+被动区加固的支撑结构。
根据本工程勘测报告,场地内所分布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或互层)、细砂层及中砂层和砂夹卵石层,下伏志留系中统坟头组强-中风化泥岩 。在基坑开挖及支护结构施工深度范围内的土层依次为:① 素填土;② 粉质粘土:呈饱和的可塑状态;③ 淤泥质粉质粘土:呈饱和的软塑~流塑状态;④ 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砂、粉土:呈饱和的流塑状态;⑤ 细砂:呈饱和的中密状态。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分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两种类型。上层滞水赋存于①层素填土层中,无统一水位,主要接受地表水与降水补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下部砂层中,以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为相对隔水层顶板,与长江水有较强的互补关系,动储量丰富,有较高的水头压力。
地基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
本工程施工场地狭窄,基坑边距A路边约16m,距围墙边最小距离约7m;基坑东侧为B建筑物,均为2~4层的砖混结构建筑,建筑物基础为天然地基,基坑边距该门诊部及住院部的距离为12.8~17m;基坑北侧为4层和6层的建筑物,均为砖混结构,其中4层距基坑边最小距离7.2m,6层办公楼距基坑边最小距离约4.6m;基坑西侧为4层砖混居民住房,距基坑边最小距离约13~17m。基坑的平面见图1。
表1
图1
从基坑周围环境条件、开挖深度和地质条件分析如下:
(1)本工程基坑周长约333m,面积约6480m2,由于基坑开挖深度及面积较大,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重要性系数取1.1。
(2)本工程基坑平面形状极不规则,布置满堂整体支撑难度较大,造价较高。
(3)本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在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有较厚的软塑~流塑状态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对基坑支护的影响较大。
(4)基坑东边及北边有2~4层砖混结构的门诊楼、住院部以及6层办公楼,距离基坑边较近,且基础埋深较浅,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要严守原则,确保安全。
在进行基坑支护类型方案优选时,同时原则也是具有多方面。主要总结以下4个方面:
(1)先进性、施工技术可靠性分析;
(2)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
(3)施工工期长短分析;
(4)支护的综合经济对比。
(1)复合喷锚方案
基坑采用复合喷锚方案必须具有较大的放坡空间,而本工程距离周边原有建筑物较近,而且基坑侧壁存在较厚的软塑~流塑状态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因此本工程不能采用复合喷锚方案。
(2)重力式挡土墙方案
重力式挡土墙所占空间很大,本基坑周边环境较紧张,不具备实施重力式挡土墙方案的条件。
(3)排桩+满堂整体支撑方案
本工程基坑平面形状极不规则,布置满堂整体支撑难度较大,造价也较高,由于施工上设置支撑、拆撑、换撑等工序,使得工期也较长,因此本工程不宜采用。
(4)地下连续墙方案
地下连续墙安全性能高,但其造价很高,本基坑工程不宜采用地下连续墙方案。
(5)钻孔灌注桩悬臂+被动区加固支护方案
根据本基坑工程的特点、场地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在基坑东、北侧邻近医院门诊部、住院部及局部场地狭窄的地段采用φ800和φ1000钻孔灌注桩悬臂+被动区加固的支护方案(局部开挖深度达8.4m的位置采用双排桩支护结构);在基坑南侧、西南侧场地开阔及距离周边建筑物较远的地段采用φ600钻孔灌注桩悬臂结构。该方案支护结构简单,既能确保基坑及周边建筑的安全,又有利于基坑土方开挖,大大降低了基坑土方开挖的成本和工期。
根据以上方案比选,综合考虑基坑的安全、经济、工期、环保等多方面因素,本工程的基坑支护方案宜采用钻孔灌注桩悬臂和钻孔灌注桩悬臂+被动区加固的支护方案。支护剖面见图2
图2
(1)支护桩及冠梁
①采用φ800@1200钻孔灌注桩悬臂结构,桩顶设置一道1000×800mm钢筋混凝土冠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
②采用φ1000@1300钻孔灌注桩悬臂结构,桩顶设置一道1200×800mm钢筋混凝土冠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
③采用φ600@1000钻孔灌注桩悬臂结构,桩顶设置一道800×600mm钢筋混凝土冠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
(2)深层搅拌桩
①基坑底被动区加固采用φ500@400深层搅拌桩,加固宽度10.1m,平面上呈格构式布置。
②基坑侧壁止水帷幕采用φ500@350深层搅拌桩。
③深层搅拌桩施工采用粉喷工艺,有效桩长内全程复搅,水泥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不得小于55kg/m。
(3)挂网喷射混凝土
桩顶放坡采用60mm厚挂网喷射C20细石混凝土护面,挂网钢筋采用钢板网,喷射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为水泥:砂:石=1:2:1.5,水泥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根据地质报告,该场区基坑开挖深度内均已揭穿含水层,因此按疏干降水考虑,降水后水位设计值为基底以下0.5~ 1m。
(1)基坑开挖前,施工支护桩、粉喷桩以及降水系统:(2)开挖上部-3.0m土层,并施工冠梁;(3)在混凝土期龄达到后,分层对称开挖下部土方,在基坑开挖至-9.25m深后分批启动降水井;(4)承台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
为确保基坑的可靠及安全性,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测信息化施工,主要监测如下:
(1)在冠梁顶部隔15m设置一个观测点,通过控制冠梁的位移来判定周边土体变形的影响。确保在规范要求内。
(2)对支护桩体的深层水平位移进行监测,隔15m设置一个观测点。
(3)对周围建筑物的沉降进行监测,在相邻建筑物的角点部位设置监测点,如果边线的距离比较长时应在中间适当的部位进行设置观测点。
通过全过程的监测数据,与预期的较为接近,支护结构安全可靠,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根据以上的工程实践表明,沉降及位移的监测数据都在规范内,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均达到规范要求和验收标准,说明了在土质较差及变形控制要求高的条件下,采用此方法是可行的,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小,缩短了施工工期及节约投资成本,获得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