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丰,崔浩杰,边小松,马俊彪,宗亚振
(任丘市人民医院,河北任丘 062550)
自1973年任全保首创将亚甲蓝用于肛肠术后止痛以来,该方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止痛效果差、肛门烧灼感明显、肛门失禁、肛缘水肿等情况。2009~2012年,我院将复方亚甲蓝注射液骶管麻醉用于120例肛肠手术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同期于我院行肛肠手术的患者共240例,ASA分级Ⅰ~Ⅱ级,术前呼吸、循环、肝肾、神经系统均无明显异常。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其中观察组男63例、女57例,年龄14~70(41.9 ±12.3)岁,体质量(67.2 ±9.8)kg,原发疾病为痔41例、肛瘘19例、肛裂38例、肛周脓肿22例;对照组男65 例、女55 例,年龄(43.5 ±13.9)岁,体质量(69.2±12.6)kg,原发疾病为痔 39 例、肛瘘21例、肛裂41例、肛周脓肿19例。两组年龄、性别及原发疾病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麻醉方法 两组均取俯卧位,在耻骨联合处垫一薄枕,以连接20 mL注射器的7号针头于两侧骶骨角连线中点骶裂孔处垂直进针,穿过骶尾韧带后有落空感,做回吸试验证实无血液、无脑脊液且注入液体毫无阻力时先注入1%利多卡因3 mL,间隔5 min后若无脊髓麻醉现象,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经骶管注射复方亚甲蓝注射液(2%利多卡因注射液+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亚甲蓝注射液+注射用水配制而成)、1%利多卡因注射液各17 mL实施麻醉,注药时间不得小于10 min(注药过程中患者可有骶尾部轻度胀痛,下肢出现异样感多提示针尖确实在骶管腔内),注药完毕后患者取坐位,15~30 min后针刺肛周皮肤无疼痛、肛门括约肌完全松弛时开始手术;手术结束时观察组常规处理创面,对照组则在术毕前于创面基底、肛周皮下、结扎基底部注射复方亚甲蓝注射液10~20 mL。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换药或排便时肛门疼痛程度:术后第1、3、6、9天分别采用四点口述分级评分法(VRS-4)[2]评定。1分为无痛,患者安静;2分为轻微疼痛或不适,能耐受;3分为有中等度疼痛及持续性疼痛,需辅用其他麻醉完成手术;4分为剧痛,麻醉失败,改用其他麻醉。以得分为1、2、3分者统计总有效率。②药物毒性反应及并发症:药物毒性反应主要包括头晕、耳鸣、心慌、恶心等,并发症主要包括尿潴留、肛门失禁、肛门烧灼感、肛缘水肿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组间计量数据比较行t检验,率的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术后肛门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换药或排便时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尤以术后1~3 d为著,详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换药或排便时肛门VRS-4评分比较(例)
2.2 两组药物毒性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 例(2.5%)、4 例(3.33%)发生药物毒性反应,P>0.05。观察组发生尿潴留23例(19.17%)、肛缘水肿 5 例(41.60%)、无肛门失禁及肛门烧灼感病例,对照组分别为26例(21.67%)、12 例(10.00%)、8 例(6.67%)及 13 例(10.83%),组间比较 P 均 <0.05。出现头晕、耳鸣、心慌、恶心等药物毒性反应者,均于停止注药及平卧、吸氧、补液后缓解;尿潴留患者经热敷、注射新斯的明、导尿后缓解;肛门失禁于术后10~15 d消失。
肛门周围神经末梢丰富,对痛觉极为敏感。肛肠病术后切口疼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局部组织手术创伤刺激肛门括约肌中的传入神经发生反射性痉挛;②开放性术式使创面暴露,局部神经受外界不同理化因素反复刺激;③术后创缘水肿导致便意频繁及局部感染等刺激;④术中填塞物及术后排便导致肛门扩张,引起肛门括约肌持续痉挛,外周和中枢敏感化;⑤创面愈合后的疤痕压迫末梢神经;⑥麻醉方式选择不当或麻醉效果不佳等[3]。上述原因所致持久(一般24~72 h)的剧烈疼痛常对肛肠手术患者生理、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不利于术后康复与生活质量改善。故及时采取镇痛措施极为必要。目前对肛肠病术后疼痛有如下几种治疗方法:①口服止痛药、止痛栓塞肛。优点是能及时止痛;缺点是镇痛时间短,镇痛效果不甚理想,存在个体化差异,且往往因排便、换药等刺激再次引起疼痛。②肌注镇痛剂如强痛定、度冷丁、吗啡等。优点是镇痛效果确切;缺点是反复应用有成瘾的可能。③自控镇痛法(PCA)。优点是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止痛时间长;缺点是镇痛药的用量大,阿片类镇痛药的毒副作用明显,且费用较高,不适宜在基层医院使用。
目前常用的长效镇痛剂主要为亚甲蓝,其作用主要机理是:①有较强的神经亲和作用,可直接阻碍神经纤维的电传导。②参与糖类代谢,促进丙酮酸氧化,改变神经末梢内外的酸碱平衡和膜电位,从而影响其兴奋性和神经冲动的传导。③具有可逆性损害神经髓质作用,而新生髓质需要30 d左右的修复期感觉才能恢复[4]。文献报道,肛肠手术后肛周注射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出现麻醉作用前有2~4 h潜伏期,此期间内患者多有烧灼样疼痛反应,常难以忍受,称为初弱期[5],初弱期疼痛最明显的时间为2~3 h[6]。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同属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其中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低,低浓度时具有感觉和运动分离的特性[7],其理论麻醉时间长达2~6 h(基本与亚甲蓝初弱期同步)。亚甲蓝应用于骶管麻醉已有文献报道[8,9]。由利多卡因、甲磺酸罗哌卡因、亚甲蓝配制的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应用于骶管麻醉国内鲜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换药或排便时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尤以术后1~3 d为著。可能原因为复方亚甲蓝注射液直接作用于骶脊神经,可有效缓解肛肠病术后疼痛,对术后1~3 d止痛效果尤为显著;利多卡因起效快、弥散广、穿透性强,罗哌卡因麻醉持续时间长,亚甲蓝具有长效镇痛的特点,三种药物联合应用时不留麻醉间隙,可减轻初弱期反应、达到长效镇痛效果。
有研究证明,伤口局部注射亚甲蓝24 h后,显微镜下可发现皮下出血、水肿及散在的细胞变性坏死,个别患者皮肤还出现点状坏死、肛门水肿[10]及肛周组织坏死[11]。本研究显示,两组药物毒性反应及尿潴留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提示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应用于骶管麻醉是安全的。笔者认为,为防止浓度过大造成不可逆性神经损伤,应严格控制亚甲蓝的浓度<0.1%。此外,观察组肛门失禁、肛门烧灼感、肛缘水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能机制:①肛周注射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可损害肛门感觉末梢神经,使感觉减退、肛门麻木、直肠侧壁机械感受器反应迟钝、便意降低,甚至影响肛门括约肌功能,引起稀便失控;注射深度仅限于皮肤、皮下组织,注射后皮肤及皮下组织隆起,增加肛缘水肿发生率。②经骶管注射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可避免对肛周组织的刺激。综上所述,复方亚甲蓝注射液骶管麻醉用于肛肠手术中具有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04-407.
[2]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4:385.
[3]龚海,俞一峰,姚勇.亚甲蓝长效止痛剂于肛肠术后的临床应用[J].西部医学,2008,20(6):1189-1190.
[4]刘铫.肛门病术后镇痛方法及应用[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2,22(9):30.
[5]梁正恒.布比卡因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初弱期止痛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1996,16(1):53.
[6]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93.
[7]赵宏,李亦梅.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8):882.
[8]孙涛,张西玲,贺向东.复方亚甲蓝注射液简化骶管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6):740.
[9]曾永坚,赵威盛.肛肠手术新骶麻法麻醉57例效果观察[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6):569.
[10]吴家虹,刘惠君.肛门病术后镇痛治疗的新进展[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3,23(11):30.
[11]姜德海.复方亚甲蓝注射致肛周组织坏死1例[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5,11(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