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中师范生教学反思状况的调查研究

2013-09-03 07:17:06王冬明张小菊谭鸳鸳
关键词:师范生日记交流

王冬明 ,张小菊,谭鸳鸳

(1.湖北师范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2.湖北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2;3.十堰市广东路小学,湖北 十堰 44200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以解说和诠释概念为特征的传统教师培养模式并不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内化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更不用说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能力的发展必须立足于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教师自己的反思而形成。如何培养反思型教师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关于高等师范教育对未来教师的培养,人们也意识到:仅仅帮助他们发展教学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帮助他们在职前阶段形成并保持终身学习、研究教学的意愿,培养他们良好的反思能力……在我国,相对在职教师而言,对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研究还没有得到普遍的关注。从文献来看,只有少数人在关注这一问题。王先荣、高向东(2010)对高师院校如何将师范生培养成为反思型准教师的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职前教师教育可以通过反思型模式的途径进行,通过引导师范生经过“观察与描述”-“设计与演习”-“体验与实践”-“研习与反思”-“观察与描述”……的反思循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不断反思、融合和转化,从而获得准教师的专业化。[1]张薇(2007)以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06级的研究生新生为对象对师范生的反思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研究结果认为:师范生在个人实践中初步形成了反思意识,但反思自觉性不高,深度不够,反思的实践行为不够。[2]李铁成(2004)以朝阳师专小学教育2000级1、2、3班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在校师范生反思能力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其研究认为:师范生的职业理想对于反思能力的培养有着深刻的影响,师范生对反思型教师教育缺乏了解,反思意识淡薄,反思能力水平低下。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职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生初步运用已有的教育理论、教学理念从事教学实践的阶段,也是体现师范生教学反思能力的重要阶段。师范生的教学反思状况:在教育实习中教学反思活动,教学反思的意识,教学反思的主要方式,教学反思的水平,都能够较好地表现出教学反思的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的教学反思状况,为高等师范院校有针对性地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反思能力、改革师范生的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某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大四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该师范大学的学生采取的是不同专业混合编队的方式进行教育实习。在师范生教育实习结束返校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涉及中文、数学、外语、历史、物理、化学等教育专业。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139份,有效问卷138份。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教育实习中师范生的教学反思意识

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一般从观摩指导教师的课开始,观摩学习一两周之后自己走上讲台,在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中,师范生的教学反思活动是不是存在?这些教学反思活动是师范生有意识的、有目的地进行还是自发行为?调查研究的数据(表1)表明:在教育实习时,对大多数的师范生而言,教学反思活动一直伴随着他们,无论是在观摩指导教师讲课的过程中还是在自己上课的过程中。

表1 师范生在听课过程中的教学反思活动状况

在问卷调查中,通过了解师范生对指导教师的课的评价和对自己课的评价来了解其教学反思活动进行的状况,近20%的学生总是能够说出指导教师的课特别精彩之处,能够对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案及教学效果进行思考,能够说出其中最吸引自己的地方;近60%的学生经常能够说出指导教师的课特别精彩之处;20%的学生会在每次听课后跟指导教师交流自己的听课体会,45%学生经常跟指导教师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些数据说明80%以上的师范生在观摩指导教师的课的过程中,都对指导教师的课进行了反思、回味、分析,说明师范生普通具备了一定的教学反思的意识,但大多数反思活动不是师范生自觉地去做的,反思活动没有特别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在师范生自己上课的过程中,31.2%的师范生在上完课后总会对自己的课进行自我评价,47.1%的师范生经常对自己上的课进行自我评价。11.6%的师范生在对自己的课进行评价时,总是能够说出自己课做得成功的地方,52.9%的师范生也能经常性地找到自己课的成功之处,35.5%的师范生只能偶尔说出自己的课做得成功的地方。见表2.

表2 师范生在上课过程中的反思状况

可见师范生在教育实习的活动中,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省与思考。从调查研究的数据我们认为:师范生在职前的教育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教学反思的意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教学活动进行了一些反思活动,他们初步意识到了教学反思活动对自己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及意义,但是自觉性还不是很强,目的性还不是很清晰。

2.2 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教学反思的主要方式

教学反思的方式指“教师对具体的反思内容进行思维加工时所采用的外显的方法。”[3]常见的教学反思方式有:“想一想”、“记反思日记”、“口头交流”、“行动研究”。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主要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学反思?调查研究的数据(表3)表明: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教学反思的主要方式是口头交流(包括同伴交流及与教师的交流)和写反思日记。相对于写反思日记而言,口头交流的方式更普遍一些。相对与同伴的交流而言,与教师的交流更普遍一些,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实习的过程是一个向指导教师学习同时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的实践过程,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是实习的模式影响了师范生之间的交流,本校采用的是不同专业混编实习的模式,同一专业的师范生在同一所学校通常会比较少,并且在实习的过程中,许多实习学校没有给师范生共同办公的地点,而是将他们分散到各指导老师的办公室,这样,便于师范生与指导教师的交流,削弱了师范生之间的交流。

表3 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教学反思的方式

从表3的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近20%的师范生几乎不与指导教师交流自己的教学的心得体会,近43%的师范生从来不与实习的同学交流。交流是促进师范生教学反思的重要方式之一,他能够为师范生的自我教学反思提供环境的支持、同时也能提高其教学反思的质量。

2.3 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教学反思的水平

师范生教学反思日记的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教学反思的水平,调查研究中,将教学反思的内容分为四项:分别是对教学过程的描述、对教学效果的描述,对出现教学效果的原因分析,对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分析。通过对师范生的教学反思日记的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得统计数据见表4.

表4 师范生教学反思日记的内容分析

对师范生教学反思中日记的内容的项出现的多少进行统计结果表明:17%的教学反思日记只有一项内容,30%的教学反思日记有两项内容,30%的教学反思日记有三项内容,16%的教学反思日记有四项内容。另外,对师范生的教学反思日记选择项的每一个选择项进行统计,有如下统计数据:

54.3%的师范生对教学过程进行描述,55.0%的师范生教学反思日记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57.7%的师范生在教学反思日记中对产生教学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37.5%的师范生的教学反思日记对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可以分为不同的水平,参照Van.Manen(1977)对教学反思水平的划分,申继亮,刘加霞将教学反思的水平分为:前反思水平、准反思水平和反思水平。前反思水平指关注最多的是程序性的、技术的问题,关注的是“怎么教学”、“面临问题应该怎么处理”的问题。准反思水平的教学反思能够透过教学行为层面来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但是基于个人的经验来探究行为背后的原因,教师对结果做解释是基于个人对环境的主观观点而不是对客观结果描述。反思水平的教学反思将问题与社会背景相结合来考虑问题,关注知识的价值以及对教师而言有利的社会环境并且能够去除个人的偏见。对于课堂和学校行为能够做出防御性而非盲目的(不是人云亦云)选择,以开放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其中包括伦理、道德的思考。这一水平,能够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政治意义来分析教学行为,这一水平才是真正的“反思水平”。[3]从这一理论来看,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中的教学反思还处于前反思水平,他们的反思关注的主要是怎样从事课堂教学的问题。

2.4 师范生对教学反思的认识

师范生对教学反思怎样看待?他们是否认识到了教学反思对提高其教学能力的重要作用?在问卷调查中,将认同度分为五个等级,调查研究的数据如下表5.

表5 教学反思对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提高调查情况

从这些数据来看,有约1/3的师范生较深入地认识到了教学反思对其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性,还有1/3的师范生对教学反思对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还有待加强,他们意识到教学反思对他们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但对其积极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运用教学反思的重要时机,同时也是提高师范生教学反思能力的重要时机。那么,师范生自己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调查研究的数据如表6.

表6 自己的教学反思的能力提高情况

近30%的师范生认为教育实习很好地锻炼了自己,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近60%的师范生认为通过教育实习,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有了一点提高,还有近14%的师范生认为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提高不大或者是没有什么提高。

3 研究结论

作为现代社会教师的后备力量,师范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反思意识和教学反思能力。从本调查研究的数据来看,在教育实习中,师范生有了一定的教学反思的意识,大部分的师范生认识到教学反思对其教学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他们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对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的思考,进行着教学反思,但其教学反思的水平还比较低。师范院校在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反思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发挥。

[1]王先荣,高向东.师范生反思性专业发展模式探析[J].江苏高教,2010,(4):133~135.

[2]张 薇.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申继亮,刘加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9):44~49.

猜你喜欢
师范生日记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新体育(2016年9期)2016-09-07 10:11:42
成长日记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