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阶段性差异分析

2013-09-03 22:47杨立勋
统计与决策 2013年14期
关键词:居民家庭居民消费农村居民

杨立勋,边 博

(西北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兰州 730070)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阶段性差异分析

杨立勋,边 博

(西北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兰州 730070)

文章利用H-P滤波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分为两个阶段,并通过构建VAR模型对两个阶段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两个阶段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人均收入和财富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不同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相应建议。

农村居民消费;阶段性差异;影响因素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实施,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农业税改革、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农村建设推进以及城乡一体化推进,实现了农村居民收入可持续增长。而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不断提高。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阶段性差异,因而导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明显阶段性差异。而分析不同阶段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差异,对于我国制定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相关政策具有现实意义。根据中国学者对消费理论研究,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教育和住房,社会保障和医疗等是影响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阶段性差异关注不够。为此,本文在划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阶段的基础上,对其影响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

1 农村居民消费阶段划分

H-P滤波是目前在宏观经济学中被广泛使用,用于获取时间序列长期趋势成分方法,该方法在Hodrick and Prescott(1980)分析战后美国经济周期的论文中首次使用。利用H-P滤波方法可以将时间序列中的长期增长趋势和短期波动成份分离出来。本文正式采用这种方法获取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的周期性变化。

通过H-P滤波方法,可以得到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的H-P滤波结果(如图1),红色曲线(trend)表示分解出来的长期趋势序列,绿色曲线(cycle)表示分解出的循环变动序列。在图1,可以看到分解出来的序列比原序列光滑,呈现出明显的长期上涨趋势,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分解后的序列曲线的斜率也在不断的变大,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逐渐变大。循环要素序列实际上表示围绕长期趋势曲线上下波动的缺口序列,这一缺口序列正反映出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周期性变化。从1982~1996年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从1997开始又再次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之后又上升。因此,本文依据1982~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的变化趋势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阶段进行划分。

图1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的H-P滤波结果

1.1 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以及发展非农产业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阶段:1982~1996年

从1982年开始,政府通过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减轻部分地区的农村税负担,之后又通过取消农产品统一派购制度,放开农副产品价格,相应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进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由于农村居民增收手段单一,尽管从1982~1992年农村居民消费有所增长,但增速缓慢。从1992年,国家采取多元化的农村居民增收措施,除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和经济作物的收购价格外,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并在地区间有序流动,农村居民收入的到快速增加,从而使农村居民的消费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阶段。

1.2 通过放开农产品销售价格以及减免政策和保障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消费阶段:1997~2010年

1997~1999年由于乡镇企业亏损不断扩大,亏损额增加,债务水平升高;农产品的价格持续下跌,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续3年下降;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输出受阻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收入下降,进而导致消费下降。2001年国家开放粮食销售区的收购市场,开放城市劳动市场,提高农民收入;从2004年,中央政府连续出台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产;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政府也先后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农民持续增收,消费持续增长,尤其是从2004年以后农村居民消费得到快速增长。

2 不同阶段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差异分析

2.1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这一部分主要分析不同阶段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C)的影响因素。根据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等国外的消费研究和李子奈等国内的消费研究,我们可知当期的消费水平不仅仅与当期的收入有关,还有前期的收入、财富存量和前期的消费水平有关。此外还受到价格指数的影响,所以选取变量如下:

(1)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Y)。凯恩斯(1936)提出本期消费支出是当期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之后J·杜森贝利(1949)提出了当期的消费不仅与当期收入有关还与前期消费有关。赵航、赵可心、李子奈(2000)通过建立一个多元回归模型,结论表明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农户收入。

(2)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财富存量(CF)。这里主要指的是农村居民的储蓄,等于农村居民年末人民币储蓄余额/农村人口数。F·莫迪利安尼和R·布伦贝格(1954)指出理性的消费者要根据一生的的收入来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消费与储蓄,因此农村居民的财富存量与消费有一定的关系。

(3)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DEX)。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农村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该指数可以观察农村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直接反映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实际变化情况。

分别用lnC、lnY、lnCF、lnDEX表示自然对数的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财富存量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所选指标的数据来源:农村居民年末人民币储蓄余额数据取自于2010年的《中国金融年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人口数都取自于1985~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

2.2 模型构建和含义

本文选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财富存量之间的关系。向量自回归(VAR)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的模型,VAR模型通过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由多元的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其形式如下:

其中:yt是k维内生变量向量,xt是d维外生变量向量,p是滞后阶数,n是样本个数。k×k维矩阵A1,…,AP和k×d维矩阵B是要被估计的系数矩阵,是k维扰动向量。

2.3 VAR模型的估计

本文选用的内生变量分别为lnC、lnY和lnCF为VAR的内生变量。根据AIC信息准则和SC信息准则取最小值并满足数据的有效性的原则确定的模型的滞后阶数为1,即VAR(1)。此分析中,将模型的滞后长度设为1,并引入lnDEX作为此VAR(1)的外生变量。利用EViews6.0软件,分别得出两阶段的VAR(1)模型参数估计值、个方程检验、整体检验结果。通过输出的结果可以看出,三个回归函数的调整拟合优度分别是:第一阶段是0.9966、0.9967、0.9873;第二阶段是0.9971、0.9991、0.9951,说明这三个回归函数拟合效果好。将参数估计结果分别写成矩阵形式,为:

其中(1)为第一阶段的矩阵形式,(2)为第二阶段的矩阵形式。

2.4 VAR模型的分析

2.4.1 VAR模型的滞后结构检验

对于滞后长度为p且有k个内生变量的VAR模型,AR特征多项式有p×k个根。如果被估计的VAR模型所有根的倒数的模小于1,即在单位圆内,则VAR模型是稳定的,否则所得的VAR模型是无效的。利用EViews6.0软件,得到表1的结论。

表1 AR特征多项式根

表1给出的是AR特征多项式的根的倒数(即Root),所估计出来的VAR模型有6个根,这些根的模都小于1,即没有根位于单位圆外,说明所估计的VAR模型满足稳定性条件。

分别对两个阶段的lnC关于lnY和lnCF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利用EViews6.0软件,得到表2的结论。

表2 因果关系检验表

由表2可以看出,模型(1)在临界值为10%的情况下,内生变量lnC对应的方程中不能将变量lnY排除,即变量lnY是lnC的Granger原因;最后一行的数据结果表明,内生变量lnC相对于lnY和lnCF滞后项显著水平不明显。模型(2)在临界值为1%时,内生变量lnC对应的方程中不能将变量lnCF排除,即变量lnCF是lnC的Granger原因,但是lnY不是lnC的Granger原因,最后一行的数据结果表明,内生变量lnC相对于lnY和lnCF滞后项在临界值为1%时是联合显著的。通过表2可知,第一阶段中收入和财富存量与消费之间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但是第二阶段中只有财富存量和消费之间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

2.4.2 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是用来检验变量之间的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从检验的对象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回归系数的协整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另一种是基于回归残差的协整检验——EG两步法,本文采用的是Johansen协整检验。利用EViews6.0软件,得出两个阶段中迹(Trace)统计量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迹(Trace)统计量检验结果

由表3迹统计量检验结果可知,两阶段第一列的中的“None”表示检验原假设是“存在零个协整关系”,该假设下的迹统计量分别为95.26578,130.4713均大于1%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表明两个阶段中lnC、lnY、lnCF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即两阶段中三个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两阶段的协整方程分别为方程(3)、(4):

其中μˆt是误差修正项。根据上面的长期均衡方程,可以看出:两个阶段中lnY和lnCF对lnC都有一定的作用。第一阶段,lnY增加1%,lnC增加0.96%;lnCF增加1%,lnC增加0.50%。第二阶段,lnY增加1%,lnC增加2.97%;lnCF增加1%,lnC减少0.60%。因此,两个阶段中lnC、lnY、lnCF三个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但是协整方差有明显的差异。

2.4.3 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用于研究VAR模型的动态特征,通过分析每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度量)的贡献度(即相对方差贡献率),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

利用EViews6.0软件,可以分别得到两个阶段中变量lnC方差分解的结果,如表4、表5所示。

表4 第一阶段变量lnC方差分解的结果

表5 第二阶段变量lnC方差分解的结果

表4、5中都共有5列,第一列为预测期,第二列为S.E.预测标准误,后三列分别表示各变量的扰动项对lnC变化的冲击作用即贡献度,每一时期三者之和为100。表4、5结果表明两个阶段lnC受自身扰动项的冲击作用随着时期的推移逐渐减弱,而lnY和lnCF的扰动项冲击作用逐渐增强,并且两个阶段中各变量扰动项的冲击作用在10期左右基本稳定。第一阶段,到第十期lnC受自身的扰动项的冲击作用为72.81%,而lnY和lnCF的扰动项对lnC的预测方差的影响分别为11.38%和15.80%。第二阶段,到十期lnC受自身的扰动项的冲击作用为23.30%,而lnY和lnCF的扰动项对lnC的预测方差的影响分别为21.59%和55.10%。由上面的数据可知两个阶段的方差分解的结果有所差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与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财富存量之间Granger因果关系,且在两个阶段差异明显。第一阶段,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的Granger原因,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财富存量不是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的Granger原因;第二阶段,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财富存是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的Granger原因,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收入不是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的Granger原因。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在第一阶段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收入和财富存量都比较低,消费水平主要由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决定;而近十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财富存量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发生了变化,再加教育费用支出的增加,医疗费用的增加等原因,财富存量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不断加大。

(2)两个阶段中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财富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第一阶段,取对数后的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收入增加1%,取对数后的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增加0.96%;取对数后的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财富存量增加1%,取对数后的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增加增加0.50%。第二阶段,取对数后的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收入增加1%,取对数后的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增加2.97%;取对数后的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财富存量增加1%,取对数后的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减少0.60%。

(3)两个阶段中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财富存量的扰动项对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预测方差都具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是不同阶段的冲击作用程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随着冲击作用的稳定,第一阶段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自身扰动项的冲击作用比较大,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财富存量的扰动项对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预测方差的扰动作用相对较小。与第一阶段相比,第二阶段中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自身扰动项的冲击作用减弱,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收入的扰动项对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预测方差的冲击作用有所增加,但是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财富存量的扰动项对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预测方差的扰动作用很大,是影响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的主要因素。

3.2 建议

(1)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不够多元化,收入相对不稳定,我国应该建立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首先,增加农村居民的长期收入,加大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的抗灾能力,降低自然风险对收入造成的波动;其次,增加农村居民的短期收入,加大对农业生产经营的补贴,扩大政策补贴的覆盖范围;再次,增加对农村居民的教育和培训,扩展农村居民收入的来源,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最后,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2)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健全社保体系,引导传统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农村居民对储蓄的过度依赖反映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滞后,现期及未来对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和预期支出增加。为了摆脱这种现状,首先,健全和发展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的体系,并扩大保障体系的覆盖面积,使农村居民无后顾之忧;其次,增加对农村居民中的弱势群体的帮助,提供必要的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再次,放宽农村居民的信贷政策,解决农村居民的资金困难,增加融资渠道;最后,积极引导农村居民传统消费观念的转变,培养农村居民积极的、合理的消费习惯,推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而拉动经济的发展。

[1]张晓山,李周.中国农村改革30年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尹志宏.消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杭斌.经济转型期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4]樊欢欢,张凌云.EViews统计分析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李连友,唐文进.几种主要消费函数理论的比较分析[J].经济评论,2000(,4).

[7]尹清非.近20年来消费函数理论的新发展[J].湘潭大学学报,2004,(28).

[8]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历史的跨越:农村改革开放30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9]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0]Hubbard,Skinner,Zelds.Precautionary Saving and Social Insurance[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5,(66).

F063.2

A

1002-6487(2013)14-0088-04

杨立勋(1965-),男,甘肃武山人,教授,研究方向:政府统计及宏观经济统计分析。

边 博(1986-),女,辽宁葫芦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统计学。

(责任编辑/浩 天)

猜你喜欢
居民家庭居民消费农村居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基于空间行为约束的北京市居民家庭日常出行碳排放的比较分析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