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荣
不同溶栓药物的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观察
胡玉荣
目的 探讨不同溶栓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冠心病常规治疗方法, 除抗栓药物的不同以外, 其他治疗方法均相同。结果 将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使用溶栓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和C反应蛋白(CRP)显著低于对照组, 胃黏膜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不仅溶栓效果好, 而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
溶栓药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不良反应
近年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血小板在这个过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溶栓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治疗方法,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属于吩噻吡啶类药物, 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近来有研究发现, 氯吡格雷的溶栓效果优于阿司匹林, 且不良反应较少[1]。为探讨两种抗栓药物的治疗方法, 现回顾性分析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00例冠心病患者, 纳入标准为:①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符合冠心病诊断;③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经超声心电图确诊。排除标准:①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晚期恶性肿瘤等严重全身疾病患者;②脑出血、急性感染、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及脑血管意外等患者;③糖尿病、心房颤动心瓣膜病等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 年龄 41~77岁, 平均 (57.2±5.3 )岁。病程2~8年,平均(6.8±2.4)年。心功能Ⅱ级20例, Ⅲ级50例, Ⅳ级30例。心绞痛分级:Ⅰ级30例, Ⅱ级45例,Ⅲ级25例。将该组患者按照使用溶栓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冠心病常规治疗方法, 除抗栓药物的不同以外, 其他治疗方法均相同, 如:他汀类调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等,以及控制血压、降血脂等药物。绞痛发作严重时, 均临时含服硝酸脂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①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商品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 睡前口服, 100 mg/d, 1次/d。②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商品名波利维)75治疗, 75 mg/d, 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治疗期间均进行血、尿常规、血糖和心电图的监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效果、心绞痛的疗效以及胃黏膜出血的发生率。其中溶栓效果采用血小板的聚集率来考察, 心绞痛疗效的判定标准:分为显效(发作减少90%及以上, 缺血性ST 段改变恢复0.1 mV 以上或ST 段改变恢复正常)、有效(发作减少50%~90%及以上, 缺血性ST段改变恢复0.05~0.10 mV)、无效(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标准)三个方面,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C反应蛋白(CRP):用干燥管取患者4 ml外周静脉血, 离心, 分离血清, 用免疫透射散射浊度法测定CRP。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 软件进行数理统计, 用(x-±s)表示计量资料, 用频数表示计数资料, 统计方法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溶栓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小板聚集率、CRP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绞痛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 胃黏膜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溶栓效果比较(N=50)
表2 两组患者心绞痛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N=50)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死亡率较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又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出现了硬化、狭窄, 血流不畅, 进而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并年轻化的趋势。由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阻塞血管腔, 或是使管径绝对或相对狭窄是冠心病发病的基本原因。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已成为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目前溶栓疗法根据用药途径可分为冠状动脉内溶栓及静脉内溶栓2 种。冠状动脉内溶栓是先用导管经动脉插入冠状动脉再注射尿激酶或链激酶, 使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溶解, 其成功率为69%~90%, 但是由于冠状动脉内溶栓需要进行动脉插管, 可能会延搁一定时间, 因此近年来多采取静脉内溶栓。静脉内溶栓治疗不需插管, 而且可在一般医院内进行,甚至可在救护车中进行, 因此使用更为广泛。阿司匹林为环氧化酶抑制剂, 是抗血小板药物的基石, 其通过不可逆的抑制环氧化酶的途径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素, 抑制血栓形成, 目前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但阿司匹林不仅具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不良反应,而且容易导致患者出血。氯吡格雷为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 在机体内的代谢产物能选择性与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 从而抑制二磷酸腺苷与之结合, 此外其结合过程还具有不可逆性的特点。同时氯吡格雷还可能抑制凝血酶、胶原等参与的第三条血小板活化途径。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氯吡格雷溶栓的不良反应要显著少于阿司匹林(P<0.05)。且氯吡格雷在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炎性因子方面的效果也显著好于阿司匹林(P<0.05)。综上所述, 氯吡格雷不仅溶栓效果好,而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
[1] 李小卫.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6):245-246.
132400 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