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辉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探析
曹学辉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50例,均为本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 均采用胺碘酮辅助治疗, 回顾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 显效33例, 占66%;有效13例, 占26%;无效4例,占8%, 临床总有效率为92%。无效病例因肺部感染、心源性休克或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仅血压下降1例, 后积极对血容量进行补充后纠正。治疗前后心率、QT间期、QT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 可显著改善预后, 降低病死率,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探析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剧, 老年心血管疾病人群不断增多, 急性心肌梗死占有较高发生比例,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导闭塞性血栓形成所致。严重者有心律失常合并发症, 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1]。选择一种有效方案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50例, 均为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 均采用胺碘酮辅助治疗, 回顾临床资料,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50例, 男39例, 女11例, 年龄56~82岁, 平均(64.2±1.7)岁。急性心肌梗死均经心脏酶学标记物及心电图检查确诊, 其中高侧壁梗死4例,下壁16例, 心内膜下3例, 前间壁9例, 后壁1例, 广泛前壁5例, 前间壁1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前区急性发作时疼痛。心律失常: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5例, 室性心动过速21例, 室上性心律失常15例, 心室颤动9例。合并肺气肿2例, 糖尿病3例, 高血压9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即行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 包括积极吸氧, 对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予以纠正, 心电监护, 饮食指导等。在上述方法治疗的同时, 取胺碘酮75~150 mg加入生理盐水完成稀释操作, 至20ml后静脉推注, 在10min内完成, 以1.0mg/min的速度在6h内维持静脉滴注, 后对剂量进行调整, 减至0.5mg/min, 并行2d维持。并同时口服胺碘酮治疗, 以600mg/d为初始1周剂量, 后每周呈200mg/d的减少, 剂量至第3周时减至200 mg/d, 并行2~4周的维持。
1.3 效果评定 显效:阵发性室性过速或室性早搏消失、室性早搏发生率呈>90%幅度减少;有效:成对室性早搏率呈>80%幅度减少, 室性早搏率呈>60%幅度减少;无效:有阵发性室速或成对室性早搏出现, 室性早搏率呈<40%的幅度闰少。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采用12导联心电图对QT离散度(QTd)及QT间期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 组间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 计量资料行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50例患者中, 显效33例, 占66%;有效13例, 占26%;无效4例, 占8%, 临床总有效率为92%。无效病例因肺部感染、心源性休克或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仅血压下降1例, 后积极对血容量进行补充后纠正。治疗前后心率、QT间期、QT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s)
注: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心率(次/min)QTQTd治疗前94±12396±3767±10治疗后62±8a465±46a44±9a
实践表明, 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 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中占有较高比重[2]。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通常有以下原因导致:供血在心肌处中断, 心率受交感神经反馈调节而明显增快;心脏节律传导路径为梗死部位时可致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细胞损伤后局部电流反折;交感神经在心肌梗死后重构导致空间分存不均[3]。胺碘酮在临床应用时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QTd减少可使猝死和严重心律失常率降低, 可用于评估胺碘酮效果。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胺碘酮可减小QTd, 延长QT间期, 明显减慢心率,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可能与其可阻断钠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抗室颤相关[4]。
综上,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降低病死率,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 陈灏珠.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83.
[2] 蒋世亮, 张运, 季晓平, 等.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对住院患者治疗和预防的影响.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33:779-781.
[3] 姚焰.恶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状态.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 2010, 24(6):521-522.
[4] 候丽敏, 陈婷.胺碘酮静脉应用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山东医药, 2008, 48(1):37.
474250 河南省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