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马关本
(责任编辑/姚 远)
威宁县城北门河畔,一座具有阿拉伯情调和建筑风格的绿色寺院特别引人注目。其顶部为浑厚饱满的巨大绿色穹顶,气势恢宏,与四角四个三级绿色球体相串的小塔浑然一体。穹顶三级圆球塔尖,挺然托起一弯新月嵌向天穹。
人们一看便知,这是伊斯兰建筑——清真寺。
具有悠久历史的马坡清真寺,毁于清咸丰七年(1858)内忧外患的“镇压”中。现仅存的马坡寺遗址,只剩有残墙断瓦和幸存的北厢。为了保存遗址,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广泛征求穆斯林民众的意愿,另在风景秀丽的北门河畔新建了城关清真寺。
城关清真寺集东西方建筑艺术特色于一身。寺院为前后一体组合,是中、西式相结合的造型。立于正面的是“邦克楼”,威宁回民统称为“礼拜楼”。“望月亭”由顶层巨大的绿色穹顶作亭尖,浑厚的圆弧线与各层门窗的半圆拱门浑然一体,与西梁山的弧形山迹交映成趣。巧妙融入了阿拉伯情调的建筑风格,一入门便引起人们对异国他乡圣地景观的种种遐想。
穿过厅堂,后面是以礼拜大殿为正中的四合院。正殿与后窑殿、南北厢毗连组合成挑檐拱脊、蜿蜒起伏的中国古典式建筑群。正中轴线高朗挺直,两翼结构垂直对称,造型工整完美,结构坚实稳定,后窑殿立于大殿正后,到顶则以亭阁趋应,托起三层宝瓶。塔尖笔直地标识着正西麦加圣址天房“克尔白”的方位。
大殿前廊位于一米高的石阶之上,宽阔明朗。正中为五级缓步石梯,天井与侧大门甬道相连。这富有浓厚生活情趣的庭园风格,反映出回族穆斯林注重现实、追求完美情操的人生态度。
宽敞的大殿内厅装饰素洁、典雅,乳白色的吊顶花板和内壁喷塑涂饰柔和、朴实。整个寺院没有塑像和绘画,后窑殿和正殿设有素净的屏风,上嵌经文。
全殿以红色地毯铺就,在殿西北角陈放着可移动的亭阁“敏拜尔”,意为“宣教台”或“领拜台”。正厅的中轴线上悬挂着一组乳白色的吊灯,两翼则是四组日光灯、壁灯,交相辉映,给朴实、素洁的殿厅带来柔和的光明。
整个寺院,布局紧凑,庄严而柔和,华丽而淡雅,屹立于小河之畔、人民北路繁华路段,为威宁小城增添了一个新景观。
寺庙落成,有人赠长联一副:
上联:
从天穹掷落秀宇,幽庭深院,疏檐琉瓦,添得小城生姿,敢问是何方胜迹?揽古今云霭,考乌撒书史,揭岭背残碑,有扎马图志,郑和遣使,海瑞谏言,典赤政议,一教名流,随沧桑变局百年兴废,楼阁庵堂。值中华之盛泰,抚斯民之抑情,川问暖色,汇新殿回风,摇一湖翠波,掩半壁城霞,缠与长天争皓月。
下联:
借祥云腾起飞龙,高梁横卧,马摆回首,携卷万峰涌来,惊赞此鸿篇巨诵。鉴先贤遗训,阅世事兴衰,听过耳雄风,续康梁变法,逸仙倒清,毛公建制,邓继征鸿,瀛洲蓝图,乘高原爽气备追前峰,芳草回春。绿故里之山色,添新岁之枯荣,葡泉矾珠,涌溪流远逝,携一片浮云,掠两行雁影,扑来湖光山色中。
对联将数百年风云变幻的历史融汇其中,赞颂了历代回民先贤为祖国统一、民族富强和文化进步作出的卓越贡献。从扎马剌丁的天文研究、郑和七下西洋的对外联系到海瑞的刚正不阿、赛典赤·赡思丁的治政精神,对联一一列举,并讴歌历代革新者、革命者的丰功伟绩,把穆斯林的信念与国家繁荣富强紧密联系起来。
与草海之景、湖光山色相应,皓月既是景观,亦是伊斯兰教的象征。清真寺的绿色和故里山色相依存,体现了回族民众与其他民族团结和睦、共存共荣建设美好未来的决心。
每逢重大节日,回族穆斯林便开始了以寺为中心的节日活动。每一个参与者都满怀喜悦,以各种纪念形式进行庆祝和交流,并在寺院共同办理的宴席中分享自己的快乐。
威宁回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姑太节。
每年伊斯兰历的九月(莱麦丹月),是每个成年男女穆斯林的斋戒月,从破晓到日落,禁一切饮料、食品,戒一切邪念和非分念头。
斋戒的意义在于,使人学会节制,磨炼意志,清心寡欲,维护安宁。斋戒又是负疚的人忏悔和求赎的方式。斋戒月的最后一日,即伊斯兰历10月1日,就是开斋节,届时将举行会礼和重大的庆祝活动。
开斋节,阿拉伯语称为“诶德·菲特尔”。清晨,男女穆斯林沐浴后前往清真寺聚礼,安排寺院席会餐。无论贫富,各自凭意愿集资或集物,共同分享,并在会礼结束后,把每家每户送到清真寺的“油香”当众散发。大家共度欢乐,互问吉祥,谅解往昔的一切成见或矛盾,在新的生活中互敬互爱,遵从主命。
“油香”是回民风俗中各种节日的礼节性“打散”物,以圣洁的规矩和方式制成,接受后不能任作褒贬,不宜用口直接咬食,尤其注重文雅。
古尔邦节,意为“宰牲”或“献牲”节,在伊斯兰历12月10日,是一年一度朝觐麦加的最后一天。回族民众在千百年的信仰习惯中,已沿袭成为民俗传统。凡一生至盼朝觐的人,都积极参与此盛大集会。有的地方还借机举行较有特色的体育活动。
圣纪节,阿拉伯语称“冒路德·奈比”,时间为伊斯兰历3月12日,纪念穆罕默德诞辰、逝世,故习惯上将圣纪和圣忌合并,与其他“圣诞节”区别。
穆罕默德,生于古阿拉伯太阴历象年(公元571年)3月12日,逝于伊斯兰历11年(公元632年)3月12日。每逢圣纪,家家户户都将房前屋后、院里院外打扫干净,沐浴净身,赶到清真寺,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挂“功德”捐献钱物。清真寺扎制各种松柏牌坊,银花彩带,有的时候宰牲,设宴聚餐,主要活动为诵经、赞圣、讲述穆圣生平及故事,解释“圣训”的内容和意义。演变为民俗性节日后,圣纪节旨在激励人们缅怀先贤,遵循遗训,修身行善,普济贫民。
姑太节,又称法蒂玛节。伊斯兰历6月15日,是纪念穆罕默德与赫底撒之女法蒂玛·宰海拉的节日。她在穆罕默德逝世后半年过度悲伤而死,是位女德修养较高的穆斯林妇女。以伊斯兰教什叶派为主的国家常以此作为纪念节日。威宁穆斯林举行姑太节纪念,目的在于鼓励妇女注重女德修养,倡导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