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在河口镇实施的成效

2013-08-31 02:47:34张素琴缪卫民
江苏蚕业 2013年4期
关键词:小蚕示范户全镇

张素琴 缪卫民

(如东县河口镇农业服务中心 226406)

栽桑养蚕是如东县河口镇的传统支柱产业,为全镇的农村经济建设、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2011年起,如东县与江苏省蚕种所对接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河口镇作为科技示范镇,其中关口、澪河和龙坝等3个村作为专家挂钩村参与项目实施。2年来,通过专家对接指导,加强科技培训,培育科技示范户,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组建农民蚕业专业合作组织,实施物化补贴等措施,取得了显著实效。

1 主要做法

1.1 领导有力,机制健全

首先,该项目分别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执行小组,建设领导小组由江苏省蚕种管理所和如东县分管领导以及职能部门领导担任,项目执行小组,由江苏省蚕种管理所驻村专家、如东县蚕桑技术指导站技术人员和河口镇、村联系人等组成;其次是督查监管措施得力,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情况定期进行全面督查,采取事前方案制定,事中方案实施、事后问题处理进行重点监管;再是开展绩效评价,对实施优秀的示范户给予奖励。

1.2 各项措施落在实处

1.2.1 实行专家对接

省选派了蚕种管理所对接专家作为驻村指导员,同时镇配备一名包村指导员,对接专家为挂钩村全面设计和规划蚕桑生产,制定技术指导方案、组织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指导材料、进行技术指导示范、开展技术咨询,协调和规范包村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的生产技术服务工作。

1.2.2 选择确定特色专业村,推进一村一品发展

在全镇10个村中选择了桑园面积超千亩的关口、澪河、龙坝等3个村作为挂县强农富民项目挂钩村,在专业村中率先使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

1.2.3 培育科技示范户

在确定的蚕桑特色专业村中,经过村经济合作社推荐,镇农业服务中心审核,省蚕种所与县农委联合确定,在关口、澪河、龙坝等3个村培育60户科技核心示范农户,通过技术辐射带动周边蚕农蚕桑生产水平的提高。

1.2.4 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服务

驻村专家和包村指导员首先对60户核心示范户分别制定了技术指导方案,采用“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方法,指导示范户应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做到了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包村指导员对有困难的技术问题直接联系驻村专家;二是技术培训到位,根据河口镇实际情况选派了3名包村技术指导员去盐城生物高等学院进行系统重点培训;两年来根据挂钩村实际,在不同饲养季节,不同养殖户,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户培训的形式举行培训20多场次,受训人数达6 000余人次;发布主推品种与技术信息30余条,发放品种简介和技术讲座资料、农林信息资料2万余份等,让广大养蚕户掌握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与此同时还组织了科技示范户与辐射带动户进行相互交流与观摩,充分发挥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全镇整体养蚕水平。

1.2.5 物化补贴到位

省蚕种所与县农委以实物形式对专业村和示范户进行了补助,围绕蚕桑高效生产模式中推行的续春桑园栽培技术、续春蚕饲养技术、小蚕人工工厂化饲育技术等,选择了科技含量高的物化补贴,如优良桑品种强桑1号、强健性家蚕品种两广二号、续春桑园专用复合肥、大力桑枝剪,桑树伐条机、小蚕人工饲料等,推动示范户优先使用优质、高产、高效、节本省力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械,调动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实施成效

2.1 促进了蚕农的增产增效

通过挂县强农工程项目的实施,挂钩村生产成绩和示范户生产成绩较往年明显提高,3个专业村2011年共有桑田面积283.6hm2,全年养蚕16 683张,生产蚕茧704 018.8 kg,茧款收入2 830.41万元,667m2平均产茧165.6kg,比全镇平均水平135kg高出30.6kg,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增 13.4%。667m2平均茧款收入6 656.6元,比全镇平均水平5 441元高出1 215.6元,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增31.9%;2012年,因道路建设,桑园面积略有减少,3个村共有桑田面积261.9hm2,全年养蚕15 650张,生产蚕茧659 661.3 kg,茧款收入2 482.18万元,667m2平均产茧 167.9kg,高出全镇平均水平37.9kg,667m2平均茧款收入6 320.8元,高出全镇平均水平1 405.8元,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增9.5%。667m2茧款收入比前三年平均增15.3%(见表1)。60户示范户,2011年桑园面积10.86hm2,全年养蚕692张,产茧30 448.8 kg,茧款收入123.35万元,平均667m2产茧 187.0kg;比挂钩村平均水平高21.4kg,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增15.0%,667m2平均茧款收入7 576.7元,比挂钩村平均水平高920.1元,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增38.3%;2012年60户示范户桑园面积10.07hm2,全年养蚕650张,生产蚕茧28 535.3 kg,茧款收入107.06万元,667m2平均产茧188.9kg,比挂钩村平均水平高21kg,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增10.2%,667m2平均茧款收入7 090.1元,比挂钩村平均水平高769.3元,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增18%(见表2)。

表1 2011~2012年挂钩村生产成绩

表2 2011~2012年示范户生产成绩

2.2 养蚕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2.2.1 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3个挂钩村有小蚕共育室56座,小蚕集中共育率保持100%;续春桑园丰产栽培技术、续春蚕饲养技术得到有效推行。两年来饲养续春蚕6 134张,通过推广两广二号蚕品种,使蚕茧质量和亩桑效益得到了提高;采用人工饲料共育小蚕1 968张,有效解决共育室用工难、秋季用叶易中毒的矛盾;采用大蚕漏空透气育技术养蚕农户由2010年的408户增加到2012年的1 020户,增加了150%,占养蚕总农户数的比例也由原来的18.91%提高到47.27%,实现了省工、节本、增效。

2.2.2 组建蚕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了社会化服务

两年来,3个挂钩村相继成立了以共育室长为骨干的蚕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主体,建成了蚕桑专业服务队伍,开展小蚕共育、消毒防病、桑树病虫害防治等社会化服务,社员生产的蚕茧由合作社与苏通茧丝绸公司签约实行统一出售;为减轻蚕农劳动强度,合作社先后引进切桑机40台,桑园伐条机25台,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2.2.3 辐射带动,提升了养蚕整体水平

在对接专家、挂钩技术指导员的精心帮助下,科技示范户已能根据自己的养蚕实际,学用结合,成功解决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碰到的新问题,同时以示范户为核心,通过培训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对周围蚕农进行技术辐射和带动,两年累计带动辐射户3 840户,有效提升了镇内养蚕总体水平。

3 体会

3.1 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形成新型农技推广机制

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是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创新科技推广的新举措,由省级专家挂钩对接,把先进的蚕桑科技直接应用于农村生产,实现了零距离的科技服务,形成“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新型技术推广模式,有效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帮助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对乡镇农技推广人员进村入户形成较强的鞭策效果,博得了农民朋友的广泛好评。

3.2 培育专业特色村和科技示范户有效地带动了全镇蚕桑科技水平的提升

抓好专业特色村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和发展,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通过特色村和示范户的建设,放大了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的示范效应,全面提升了特色村、示范户、辐射户、农户的养蚕技术水平和亩产效益,推动了全镇蚕桑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小蚕示范户全镇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四川蚕业(2020年3期)2020-07-16 08:09:44
可爱的小蚕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福建文学(2017年7期)2017-07-24 20:44:21
可爱的小蚕
山东阳谷:图书流转共享资源
农家书屋(2015年1期)2015-05-30 10:48:04
咬定目标抓“创建”全镇面貌别样新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4
宁武县:开展“党员示范户”创建活动
支部建设(2013年22期)2013-08-15 00:51:27
长白县农科总站深入示范户指导农民备春耕
吉林农业(2013年5期)2013-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