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君
老年病人在接受输液治疗中,因为自身的血管弹性差,加之对血管保护不好,反复穿刺几率高。老人使用留置针留置时间短,且血流缓慢容易堵塞血管,堵管时若强行冲管会造成栓子流入血液,30%的病人发生静脉炎,给病人的心身带来痛苦,因此老年人一般不使用静脉留置针[1]。接受输液治疗多数是慢性病病人,需长期治疗,对血管进行很好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采用云南白药膏贴敷老年人输液的静脉,通过临床观察血管保护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均为2011年5月—2011年12月入住我科的静脉输液治疗病人,输液治疗的时间为7d~20d,平均疗程为12d。观察160例病人,其中男84例,女76例;年龄平均74岁,60岁~70岁90例,71岁~80岁42例,81岁~90岁28例;心、脑血管疾病多见。160例静脉输液病人均选择腕关节以下的静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病人按常规拔针后,将静脉输液治疗的手臂抬高于心脏水平,使血液回流,避免出血。同时轻压穿刺点3min~5 min,禁止按揉[2]。对照组将不再采取任何措施,拔针后治疗完毕。治疗组采用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云南白药膏,规格6.5cm×10.0cm,(国药准字Z53020792)。该药的主要功能为活血散淤,消肿止痛,祛风除湿。将此药膏一分为二,取其中一块药膏沿输液静脉走行方向,在穿次点0.5cm以上由远心端向近心端贴敷输液的静脉。贴好后保持12h后即可撕去。有皮肤过敏者禁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局部无青紫、淤血、肿胀、疼痛。显效:轻微青紫、血管清晰可见或贴第2贴后症状完全消失。无效:局部有青紫、淤血现象,周围组织肿胀、疼痛或有静脉炎的症状。
治疗组云南白药膏贴敷输液静脉后,有效率在98.75%,使用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有效率在38.75%;经统计学处理,χ2=11.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输液静脉干预效果比较
表2 静脉输液时间比较 例
据报道:有近8%的老年输液病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静脉炎,轻者造成病人局部肿胀、疼痛,重者皮下组织坏死,导致功能障碍[3]。传统有很多治疗静脉炎的方法,如热敷、湿敷、多种药敷等,效果也被认可[4]。但是输液的并发症应该预防在先,临床采用云南白药膏贴敷输液静脉,几乎没有发现有静脉炎现象。老年人有如下病理、生理特点[5]:①老年人多有慢性病,易反复发作,需要长时间输液治疗;②老年人血管再生能力差,修复能力差,身体胖瘦差异;③由于长期输液,尤其是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抗生素、扩张血管药等可导致血管易滑动,甚至硬化;④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黏稠度高。⑤血管脆性大,反复穿刺或穿刺失败易出现皮下血肿;⑥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关节僵硬,动作迟缓,活动不协调,高龄病人感觉迟钝,性格怪僻,自尊心强,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有不同程度的孤独和寂寞感,治疗和护理时要加以注意[6]。所以,给老年人输液保护好血管尤为重要。静脉拔针后周围形成淤血、青紫的原因[7]:老年人因皮肤衰老,皮下脂肪减少,血管硬化,弹性减弱,容易漏针。有的老年人体质差,有慢性病。老年人血管脆、通透性强,对局部疼痛不敏感,一旦出现漏针则不易发现,容易局部肿胀,药液外渗刺激皮肤;老年人的血管随年龄递增而呈进行性硬化,血管弹性降低,表现为脆、滑、硬,极易增加静脉穿刺的难度,所以给老年人输液时要格外耐心、细致。体质瘦弱的老年人皮肤很松弛,因此针头要固定牢、稳,在穿刺成功撤止血带时应注意防止牵拉皮肤而导致针头滑脱。体质肥胖的老人血管深浅不易掌握,慢性病和体质差的老人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强,要防止漏针导致的穿刺失败。老年人手部皮肤松弛且对疼痛、肿胀感觉不敏感,一旦漏针不易发现,极易导致药物渗出到组织及皮下,轻者引起疼痛、局部肿胀,严重者可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坏死,故一定要细心观察,加强巡视。尽量采用卧床输液,让手处于静止状态,以避免漏针问题。云南白药膏贴敷可以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不同药物外渗,皮下青紫、淤血、肿胀、疼痛。只要不是过敏性皮肤都可以使用,疗效肯定,方便易行,使用安全无副反应,可以在临床推广。
[1] 黄光裕.静脉输液最易发生副作用[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04-09(1).
[2] 乌仁其米克,菊玛汗·艾孜则.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穿刺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5:311.
[3] 施清秀.康舒灵治疗输液外渗致局部损伤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4):1318-1320.
[4] 李春尧.复方七叶皂苷钠外涂治疗输液外渗的疗效观察[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5:635.
[5] 庄红,王世萍.输液外渗对肌体的损伤机理和防治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34(12):767-768.
[6] 边小辉,冯瑞娟.静脉炎防治与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94-95.
[7] 汪守凤,江宾,邓德明,等.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9,34(6):57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