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瑞雪
海水从深蓝色变为层层叠叠的灰绿、祖母绿与孔雀蓝,岛礁到了。海天之间,那蓝绿分界线如此清晰,像巨大的翡翠手镯将明珠般的岛礁环拥其中。
3月23日至25日,正在南海进行远海训练的南海舰队编队对南沙群岛各礁进行了巡视。编队指挥员蒋伟烈与编队其他成员登礁巡视,察看守礁部队战备训练、装备维护、后勤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并慰问守礁官兵。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守礁”
第一次随舰远航的总装备部某论证中心主任靳卫转过身去,无声地哭了。
让他感动地是南海醉人的美与南海官兵年轻的脸庞。“为祖国守卫这片富饶海洋的水兵,很多还是孩子啊。”靳卫说。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群岛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一组群岛。作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重要手段,我国自1988年起派部队轮流守礁,至今已有104批。
从直升机俯瞰岛礁,如一叶小舟。我驻南沙大部分礁盘面积仅为几平方公里,而伫立在礁盘之上的部队营区不过是一两座小楼。
尽管早已了解礁点情况,新兵刘晓章刚上赤瓜礁时还是大吃一惊:四周全是海,一株绿色植物也没有;就算慢悠悠散步,不到一分钟也能走遍全礁。
但他不后悔。南沙守备部队选拔上礁官兵的淘汰率高达20%,刘晓章以优秀的报务专业技能通过了层层选拔。他说,等到这一轮守礁任务结束,他要为至今不知自己上礁的母亲拍张照片寄回去,背景是大海和向阳而开的太阳花。
在南沙分辨新兵老兵,不用看军衔。满脸晒得泛红的,一定是上礁不久。多守几轮,多上几个礁,等到脱上几层皮、皮肤由红到紫再由紫到黑,新兵就成了黝黑黝黑的老兵。
永暑礁翻译李明就是这样一位老兵。1987年,大学毕业刚一年的他赴南沙执行任务,从此告别故乡黑龙江,在祖国的最南端安下了家。
在49岁的李明看来,“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守礁,这样的人生弥足骄傲。”
“军人只有两种状态:打仗和准备打仗”
“每次到南沙,我都有新的感受。”编队指挥员蒋伟烈说,“各礁工作、生活条件和装备逐年改善,更让我们欣喜的是,军事训练水平和部队战斗力不断提升。”
自1995年第一次带领两艘舰艇从东海南下开始,蒋伟烈多次巡航南沙并巡视岛礁。随着形势的需要,守礁部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按照陆战队要求打造、按照特种作战标准训练。
“‘守绝不是守礁部队的全部职能。只有针对不同对手的不同作战方式进行针对性训练,才能化被动防御为积极防御。”蒋伟烈说。
据南沙守礁部队军官于海华介绍,部队每天训练8小时以上,科目包括紧急拉动、反空中侦察、岛礁协同防卫等,目的在于提高官兵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部队整体防御作战能力,实战化、信息化是其中的两个关键词。
渚碧礁军官刘洪波第八次守礁。2007年从国防科大毕业上礁时,战士中还没有大学生,而今天大学生士兵在各礁都很常见了。在被称为“南海第一哨”的华阳礁,驻守官兵三分之二为大专以上学历。
刘洪波介绍说,每人必须会使用礁上所有武器枪械,必须掌握枪炮、雷达、通信、机油等专业中的两项以上。
“对于守礁官兵来说,训练就是生活。”于海华说,“因为军人只有两种状态:打仗和准备打仗。”
“巡航不停训练无休”
茫茫大海中,维护国家海洋安全需要支点。岛礁就是扎在大海里的舰艇,舰艇就是航行在大海上的岛礁。
从突然遭遇情况下对海攻击到航空兵夜间超低空飞行,从陆战队滑降到侦察与反侦察训练,在巡航南沙、巡视岛礁的每一个昼夜,编队与守礁部队、值班舰艇以及岸基兵力共同展开的训练从未间断。
组成编队的4艘舰艇都是海军主力战舰和新成员,多个科目连续几昼夜全程演练。训练在兵力输送、立体火力等环节上的内容设置,更是体现了中国海军对现代海上战争的最新理解。
这是装备性能提高的结果,也是海军远海训练常态化的结果。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舰长能力主要是指操纵舰艇离靠码头的水平,现在则全面体现为战术指挥运用能力、海空情处置能力和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运用能力。”编队副指挥员兼参谋长张文旦说,“只要巡航还在继续,战备训练就不能停止。”
他表示,海军巡航南沙的意义在于:展示中国海军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保护海上渔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安全,提高海军从水下、水面到空中的作战能力。
“海洋意识和尚武精神不能丢”
三月是南海风浪最为平静的时节。编队巡礁的几天里,记者在多个礁点四周看到三两停泊的渔船和上礁盘作业的红色小艇。
第13次守礁的南薰岛战士胡冬冬告诉记者,渔船大多来自海南,每年正月十五一过就出海,赶在夏季台风来临之前完成捕捞。
对于这些远离大陆、高危作业的渔民来说,向守礁部队求助是紧急情况下自然的选择。
“有时是食物和淡水不够,有时是生病受伤。”华阳礁军医曾华先后守礁20多次,每一次都会遇到生病的渔民。上呼吸道感染,腿部割裂伤,更多的是减压病。在及时给予医药救助的同时,礁上一代代军医还会向渔民讲解注意事项、救护知识。
渔船聚集在我驻南沙礁点周边,有的距离礁盘不到两海里。“离守礁部队近,他们更有安全感。”曾华说。
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沙群岛是我国渔民“讨生活”的传统渔场,也是维护海上交通运输线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海域。
随编队远海训练的军事科学院副研究员喻江认为,海洋意识的觉醒与提升,让全社会看到了海洋所包含的忧患与机遇。
“经济再发达,海洋意识和尚武精神也不能丢,这是我们民族自尊感、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来源。”喻江说。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