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虚拟旅游是网络技术、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与传统旅游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由于国内对虚拟旅游研究时间有限,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杨樑、裘伟廷、江辉仙等分别从内容描述、进行方式等方面对虚拟旅游进行了定义[1][2][3]。目前对虚拟旅游较为普遍的定义是:在现实旅游景观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或超现实景观,建立一个虚拟旅游环境,使得参与虚拟旅游的旅游者能够如同亲临其境般进行虚拟旅游活动。
相比现实世界的旅游,虚拟旅游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4]。狭义的虚拟旅游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设备在虚拟三维景观中漫游和虚拟景观的浏览;广义的虚拟旅游是从与现实旅游相对的角度,不仅指在三维虚拟景观中漫游、与旅游景观要素交互,还包括通过虚拟社区平台与其他参与者交互,借助旅游电子商务购买旅游纪念品等,在虚拟世界中获取现实世界旅游体验。
本文主要是在广义虚拟旅游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移动虚拟旅游的概念及应用模式。
虚拟旅游的出现,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畅游世界,对传统旅游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旅游主体而言,将会影响旅游线路和旅游方式,各类特色旅游、自助游正在兴起;对旅游客体而言,影响对旅游景区的宣传和旅游品牌的建设,很多景区通过网络扩大了自己的知名度,并且实现了旅游资源的整合;对旅游媒介而言,推动旅游竞争出现良性互动,旅行社、宾馆等更加注重提供个性化服务,已经认识到虚拟旅游潜在的商业价值并且开始从中获益[5]。
虽然虚拟旅游的出现促进了传统旅游行业的发展,但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目前虚拟旅游还处于初期阶段,很多地方仍然亟待完善[6]。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目前虚拟旅游研究的关注点仍然集中在如何对旅游资源进行建模和展示,力图将景区旅游资源更加完美的展现给潜在客户。对于如何借助已有虚拟旅游成果,服务于景区实地旅游以及后期客户回访调研,却缺乏关注和有效跟踪手段,导致虚拟旅游的生命周期发生断链。
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前面对传统虚拟旅游的定义,本文认为移动虚拟旅游的概念可定义如下:虚拟旅游是通过借助移动终端搭建旅游信息展示平台,实现传统虚拟旅游建立的虚拟旅游场景与服务向现实旅游的迁移与交互,从而为旅游主体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通过对虚拟旅游资源价值的进一步挖掘,来实现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等多方的共赢与互利。如下图1、2所示。
图1 传统虚拟旅游无法有效应用于现实旅游,导致各方信息混乱
图2 利用移动虚拟旅游平台,可有效整合各方资源
由上面可知,移动虚拟旅游可有效解决传统虚拟旅游在现实旅游中,各旅游元素间信息交互混乱的弊端。举例来讲,游客在前期利用虚拟旅游资源(旅游站点等),规划设计了适合自己的旅游路线和策略。到达实地后,由于缺乏实时性虚拟旅游导航,极易导致之前的旅游规划功课与实际脱节,从而使游客无所适从。
利用移动虚拟旅游平台,游客可以随时查阅旅游信息,因此可以很方便的解决上述问题。虚拟旅游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应用模式,分别是应用主体方面、应用功能方面以及应用载体方面,如下图3所示。
图3 移动虚拟旅游应用模式
移动虚拟旅游应用模式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对旅游者而言。可以利用移动虚拟旅游实现最基本的导航与定位功能。除此之外,还可以实现景点讲解,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对于历史遗迹类景点,可以通过移动虚拟旅游中的景点复原效果模型,与实际中的景观作对比,以方便游客更加直观的了解景区资源的历史变迁。
除此之外,游客还可以利用移动虚拟旅游,实现景区周边配套设施查询与预定。
(2)对旅游景区而言。通过将之前建设的虚拟旅游场景,迁移到各类移动终端,如游客智能手机、景区内智能终端(电子演示厅、信息公告牌、触摸屏)等,实现已有投资的再利用,并可大幅提升游客满意度。
利用移动虚拟旅游平台,可向游客进行个性化服务、优惠促销等推介和增值服务,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提高经营效益并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此外,还可以利用移动虚拟旅游平台,对游客意见及满意度进行调研,已改进自身服务质量。
(3)对旅游服务商而言。可以借助移动虚拟旅游平台,实现客源分析,并提供个性化直接对客服务。
(4)对酒店、宾馆等旅游配套设施而言。可以借助移动虚拟旅游平台,提升自身知名度,并扩大客源。
(5)对信息系统开发商而言。可提升自身品牌价值,实现与旅游景区共同发展。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云计算已在互联网行业各个应用方向中崭露头角,各大传统终端厂商和互联网商正不遗余力的进军云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云时代已经到来[7]。
移动虚拟旅游,通过借助云服务平台,实现了传统虚拟旅游向移动终端的迁移。其中,移动虚拟旅游技术体系由分布式存储服务系统、高性能并行化处理系统、高可用的应用服务器系统、高并发的Web服务器等服务端系统以及桌面、组件、Web、平板、手机等客户端系统组成,如下图4所示。
图4 移动虚拟旅游技术体系
同时,移动虚拟旅游技术体系还可以实现多源数据的发布与共享。对于目前市面上的多家第三方数据源,包括谷歌、百度、必应等导航电子地图,以及都市圈、E都市等三维虚拟场景数据服务商等,虚拟旅游云服务平台均可以通过二三维一体化的方式将其集成在一起。这样通过云服务平台高效稳定的架构和丰富的地图、三维数据资源,可以为虚拟旅游在移动端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最终为客户提供高效、专业、安全、稳定、持久、性价比高的虚拟旅游服务。
在整个移动虚拟旅游技术体系中,移动端主要负责旅游相关数据的展现及用户交互,大量的数据处理、计算与分析需要在服务端完成。虚拟旅游服务端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简单模式与复合模式。
简单模式是指虚拟旅游云服务平台向移动端提供基本的旅游场景切片缓存及地图位置定位服务,不支持复杂的查询、分析服务。如下图5所示。
复合模式除提供地图及位置定位服务外,还提供专业查询、分析、数据在线编辑处理、数据后台计算等全面的虚拟旅游功能。此外,复合模式还支持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扩展开发,可以方便的将行业业务模型及数据集成到虚拟旅游云服务平台中,并且发布到移动端,便于建立丰富、全面、深入的虚拟旅游应用。考虑到目前移动端的存储与计算资源还较为有限,复合模式更适合于搭建移动虚拟旅游应用。
图5 简单模式移动虚拟旅游终端效果图
移动虚拟旅游通过解决传统虚拟旅游与现实旅游间的断层问题,可以进一步发挥虚拟旅游的价值,促进旅游各方共同发展。利用云服务平台,可以为虚拟旅游在移动终端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架构。但是,虚拟旅游发展时间毕竟有限,特别是移动虚拟旅游的概念及应用模式,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与重视。对于移动虚拟旅游整个体系的建设,还需要更多的第三方开发者、移动终端商以及旅游运营商、游客等的共同参与、合作与努力,这样才能够使更多的人分享到移动虚拟旅游带来的便利。
[1]李京伟,王彦广,杨樑.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子旅游中的应用[J].电子商务,2006(11):42-45.
[2]裘伟廷.虚拟旅游的喜与忧[J].旅游科学,1999(3).
[3]江辉仙,林广发.基于因特网的虚拟旅游应用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增刊).
[4]余汝艺.基于因特网的虚拟旅游应用探讨[D].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2008.
[5]骆高远,陆江东.虚拟旅游发展探析[J].消费经济,2011,27.
[6]李莉,杨佩群.“虚拟旅游”是非新论[J].特区经济,2006 (2).
[7]汤传斌.可移动的虚拟桌面:无线云终端[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29):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