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庆伟
摘 要: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发展使人民币正逐步成为全球贸易和投资活动的新选择,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本文分析了当前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现状,认为应当把握当前有利时机加快人民币跨境输出业务步伐,同时关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存在的不确定性,建议做好迎接未来挑战的应对策略准备。
关键词: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0.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7-0033-03
虽然目前我国尚未正式公布人民币国际化方案,但作为国际化先导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方兴未艾。在我国综合国力日趋强盛和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目标,人民币国际化成为未来人民币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把握好当前的黄金战略机遇,稳步快速地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做好应对未来形势变化挑战的策略准备,是我国面临的战略性、前瞻性任务。
一、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之所以快速发展,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稳步健康发展;二是基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即适应强势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正常需求;三是基于作为新生事物的跨境人民币原来所受抑制的集中爆发,跨境人民币业务呈现井喷式发展;四是基于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后,欧美等主要经济体为刺激经济发展普遍实行相对宽松的财政金融政策,该政策虽然有助于平衡国际收支和增加就业,但造成了本币竞相贬值的国际大环境。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人民币在特定时期内保持较强的升值预期,且目前仍处于相对强势的稳定整固阶段,等待下一个突破机会。
从跨境人民币政策框架来看,目前跨境人民币具体业务已涵盖贸易结算、直接投资、项目融资、跨境担保、证券投资、清算和非居民账户管理等多个领域,人民币正逐步成为各国企业全球贸易和投资活动的新选择。
至2012年末,与我国发生人民币实际收付业务的境外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已达206个,全国已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5.5万亿。2012年结算2.94万亿元,其中货物贸易项下2.06万亿元,占同期海关货物进出口总额的8.4%,在国内贸易总量中占比逐步攀升。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人民币支付额增加171%。其中,2013年1月份当所有货币上升13%时,人民币获得24%的增长,其市场份额升至0.63%的历史新高。人民币正在逐步成为国际性支付货币,目前已是全球第十三大支付货币。
国际化的首要前提是人民币的先期输出。目前人民币输出的主要途径如下:一是贸易及其他经常项下对外支付;二是境内机构以人民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ODI);三是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由于人民币ODI规模较小、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增长缓慢,人民币输出目前仍主要依靠跨境贸易。2011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外商直接投资(FDI)人民币结算、三类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RQFII等回流渠道的逐渐畅通,人民币净输出规模有下降趋势,呈现“经常项下人民币输出、资本项下人民币回流,输出规模仍大幅高于回流规模”的阶段性特点。
二、当前跨境人民币业务特点
虽然跨境人民币初期业务发展迅速且成效显著,但受经常项下有效需求过快开发、资本项下流出入渠道不对称、人民币国际认知和接受程度尚待深化等因素影响,目前正面临新的瓶颈。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收付比收窄明显
试点至2012年末,我国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5.5万亿元(其中2012年为2.94万亿元),呈逐年快速增长态势。近三年实收与实付比分别为1:5.5、1:1.7和1:1.2,呈逐年收窄趋势,收付平衡状况逐年显著改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已从前两年的以进口为主逐步向进出口基本趋于平衡方向转变,结算量由爆发式增长转为小幅稳步增长。
(二)资本项下跨境业务快速发展但总量偏小
投融资方面,至2012年末,人民币ODI和FDI累计金额分别约506亿元和3443亿元,前者仅为后者金额的15%。境外项目人民币融资已批项目贷款余额仅438亿元,投融资业务发展迅速,人民币输出业务发展潜力发掘严重不足。市场准入方面,至2012年末共有100家境外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批复额度为4747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三)对外净输出人民币规模扩张速度慢
试点前两年贸易项下人民币净输出保持在4000亿元左右,但2012年下降到不足3000亿元;投资项下保持高幅增长净流入格局,2012年达到2231亿元;融资项下虽为净流出,但余额仅400余亿元。另外,由于三类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内机构在中国香港地区发行人民币债券、人民币购售业务以及RQFII等资本项下人民币回流渠道拓宽,加上经常项下人民币输出放缓,人民币对外净输出总规模显著不足。
(四)中国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趋缓
目前我国约80%的跨境人民币收支与香港有关,香港业务发展对跨境人民币进程至关重要,但该地区人民币存款余额2012年末仅为6030亿元,同比增长2.46%,而存款余额占香港金融机构总存款比例亦有所下降。
(五)人民币购售业务规模小且以净买入为主
近年来境内代理银行办理人民币跨境购售业务逐年增长,2012年达到2231亿元。近两年均为净买入,金额在600亿元到800亿元之间,购售业务规模明显偏小,业务发展空间巨大。
(六)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户均余额增长仍有较大空间
至2012年末,境内代理银行为境外参加银行累计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1592个,账户余额和户均余额均逐年增长,分别为2852亿元和1.8亿元。在账户户数和账户余额增加较快的形势下,户均余额增长却有所趋缓。
(七)非居民企业人民币账户户均余额下降明显
至2012年末,境外企业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达到6197个,三年账户余额分别为474亿元、861亿元和500亿元,户均余额分别为2590万元、2043万元和807万元。可见,非居民企业人民币账户数逐年快速增加,但户均余额明显下降。这种情况究竟是受业务规模限制还是持币意愿变化影响,应时刻关注。
(八)中国香港清算行人民币业务发展与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不相匹配
三年间,中银香港分别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拆出人民币200亿元、1160亿元和392亿元,累计平盘净买入分别为2703亿元、2515亿元和2528亿元。净拆出波动较大但平盘净买入相对平稳,这与同期跨境结算业务迅速发展,香港跨境结算量占比近8成的情况明显不相匹配。
三、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建议
从上文分析可知,人民币跨境收支格局在目前的政策框架下已发生结构性变化,净支出规模逐步下降,输出趋缓。如果仍长期依赖跨境贸易和ODI渠道输出人民币,则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势必会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微幅升值预期犹存、国内利率高位徘徊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日趋均衡条件下,应深入研究、积极拓展人民币输出的新途径和新渠道。为此建议:
(一)加快人民币跨境输出业务步伐
在国际化初级阶段,人民币适当规模的对外输出是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前提。在人民币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条件下,以跨境贸易为主的输出方式,最终会遇到瓶颈。因此,应顺势而为,着力拓宽人民币对外输出渠道;因势利导,增加人民币跨境使用途径;循序渐进,提高境外主体使用人民币意愿;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及其他方式的人民币输出步伐,满足境外对人民币的多元化需求。
1. 拓宽经常项下人民币对外输出渠道。一是简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手续和审核流程,缩短业务办理时限,便利企业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收益等经常项下对外支付,服务实体经济。二是允许居民个人使用人民币对外支付旅游、留学等费用,推动使用银行卡进行人民币跨境清算。三是扩大企业出口和投资收益收入人民币境外存放,允许外汇收入境外结汇后境外使用。四是大力发展境外转口贸易和补偿贸易。
2. 鼓励投融资领域人民币对外输出。一是大力推动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积极探索对外投资合作新模式,扶持和鼓励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设立境外产业园区等形式“走出去”,扩大人民币结算和融资占比。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主体范围,开放个人境外投资,构建个人境外投资管理框架,引导民间对外投资有序、规范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业务。融资成本高是目前制约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业务发展的瓶颈,应加强境内外市场调查,做好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业务前瞻性研究和相关优惠政策顶层设计,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鼓励符合条件的境外项目进行人民币融资。三是推动人民币国际经济合作基金发展。借鉴日元国际化过程中的“黑字还流”运作经验,充分利用国内银行、企业的经营资源和比较优势,推动专营海外贷款和投资的人民币国际经济合作基金的设立。
3. 拓展人民币证券输出渠道。一是适时推出人民币国际板。允许境外企业在国内A股市场进行人民币IPO,打通境外非居民直接融资人民币的渠道,增加人民币的全球影响力。二是有序推进QDII发展。要拓展主体范围、稳妥有序推进试点、适度扩大规模,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机构投资者择机投资境外资本市场,拓宽人民币输出渠道。三是加速发展熊猫债。在发行对象已由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放宽到非金融外资公司的前提下,创新和扩大债券品种,调整发行规模,降低发行门槛,简化审批流程,引领、鼓励市场自由竞争,吸引更多境外合格机构发债。
4. 适时开辟人民币输出新渠道。一是深化货币互换合作。进一步扩大我国与各国家和地区间人民币互换规模,重点加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合作,与已建立央行货币互换关系的国家深入开展本币业务合作,选择部分协议进入实质动用阶段试点和探索。二是扩大人民币对外援助。将对外援助作为一项重大战略纳入人民币国际化整体框架规划,在政府贷款和国际援助中尽可能多地使用人民币,引导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使用人民币结算。三是提升境外人民币派生能力。针对包括中国香港在内的海外人民币存量资金存贷款比率严重失衡、人民币信用创造和货币乘数效应发挥不足的现状,大力推进香港与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实验区双向贷款试点,进一步完善贷款制度,加大推广力度,提升人民币海外派生能力。四是促进人民币境外循环使用。支持境外市场人民币业务发展,丰富人民币投融资产品,拓宽人民币境外使用渠道,引导境外市场主体使用人民币开展贸易和投资业务,鼓励各金融中心在人民币业务发展方面开展相互合作,形成人民币境外良性循环。
(二)未雨绸缪,做好人民币国际化的配套工作
根据《2012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预测,发达经济体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尚未得到根治,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未来一旦风险再次积聚和爆发,新兴市场经济体将再次被动承受资本流出和本币贬值的压力。因此,应未雨绸缪,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配套机制建设和政策储备。
1. 尽快明确人民币计价的法律地位。按照“本币优先”的原则,推动人民币在涉外经济交易、统计和管理中履行计价职能,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和基石,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缓解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压力、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引导国内更多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以人民币计价;二是构建以人民币计价的涉外经济统计体系,完善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贸易统计体系,逐步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海关统计数据范围;三是推动政府部门涉外经济活动管理以人民币计价;四是推进大宗商品对外交易使用人民币计价。
2. 稳步扩大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要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协调各项改革开放措施。在稳步开放资本项目的同时,要注意风险的可控性。要进一步放松对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管制,逐步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要建立多元化的人民币跨境双向流动渠道,包括扩大企业跨境人民币贷款、允许境外参加行在境内银行间市场融得短、中、长期人民币资金并汇出境外、允许个人和企业在一定额度内汇出人民币等措施。既要推动个人、企业和境外机构逐步实现币种之间的可兑换,又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允许人民币的跨境流动。
3. 推动人民币产品创新和机构创新。尽管目前人民币输出和回流已有一定路径,但今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仍有待加强产品创新和机构创新两方面工作。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取消所有额度限制并简化申请和审批流程,早日使人民币成为第三方自愿使用的清算货币和投资货币,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打好基础。二要实施机构创新,具体包括中国金融机构在海外分支的创新、设立并壮大专业机构等。
4. 大力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离岸市场流动性不足是目前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消除这个瓶颈,是下一步改革方案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要以人民币贸易结算为起点,逐步在境外形成人民币离岸市场,通过贸易与资本两种方式,逐步做大人民币在离岸市场上的存量与交易规模,最终形成体外循环。要借鉴国际成功经验,适时设立本币输出机构,逐步使人民币从贸易结算货币演变成投资货币,最终变成各国央行的储备货币。
(责任编辑 孙 军;校对 XQ,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