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

2013-08-28 03:32张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8期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下肢

张旭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

张旭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用尿激酶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对32例已确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溶拴导管直接注射尿教酶进行溶栓治疗。同时应用肝索、阿斯匹林、潘生丁等药物, 配合适当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措施, 观察临床症状、彩超及深静脉造影等指标了解溶拴效果。结果32例患者中经治疗后痊愈11(34.4%), 取得显著疗效18(56.3%)。有效2(6.25%), 总有效率96.95%。结论采取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拴治疗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护理

术后护理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主要是因为患者的阻塞静脉腔极易发生静脉回流障碍其血液在深静脉腔中无法实现正常的凝结而造成的。这种疾病在我国已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且急性肺动脉栓塞是并发症, 给生命带来极大危害, 随着以导管治疗方法进行溶栓和以血栓消融法为主的各种介入治疗或半介入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使许多DVT患者通过微创治疗方式进行有效治疗均取得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现以吉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于2011年5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2例临床护理体会简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患者32例, 男18例, 女14例, 年龄在42~64岁之间, 平均年龄52岁。病因不明的患者为14例和一般静脉及其近端为18例, 下肢深静脉多节段血栓有4例,胭静脉和县远端10例, 患病时间为2d~2月, 所有患者经过确诊后治疗方式采用溶栓导管直接灌注尿激酶进行溶栓在X光监视下进行有效治疗。

1.2 方法 此组患者都有自诉下肢肿胀、酸沉、疼痛等典型的临床表现, 从脚部开始逐渐向上发展, 多普勒见静脉血流觅盘缺损, 管腔之间不变形, 血流信号逐渐变弱, 下肢静脉彩超检查血管内膜不够光滑, 伴随着患肢同径较对侧增加,皮温升高, 管腔被大小不等的血块状低回声占据, 管壁不均匀增厚[1]。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 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是χ2检验, 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0.05。

2 结果

32例患者在手术后15h皮温升至正常疼痛缓解下肢肿胀逐渐减轻, 见表1,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术后护理统计表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患者接受与配合治疗有良好的心态很重要。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 来加强病人的自信心, 为了能够不同程度的减缓患者的焦虑、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情绪可以向患者详细的介绍滤器置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与此同时让患者看、摸滤器, 让患者有确切的认识。

3.2 术后护理 手术之后的患者回到病房, 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敷料有没有渗血情况, 在第1小时内每15min观察1次。根据住院患者的是病情恢复状态利用沙袋进行压迫治疗, 时间控制在4~6h要求患者尽量避免大小便用力和咳嗽等, 穿刺肢制动平伸6h能够避免穿刺部位出血。

3.3 用药护理 因溶栓药物是抗凝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现配现用为了维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用药的剂量控制必须严格且准确采用输液泵让药液匀速的输入体内[2]。

3.4 溶栓治疗的护理 护士需要随时抽血检查凝血情况,仔细观察患者有没有出血倾向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意识障碍及头痛呕吐等症状, 观察静脉穿刺点有没有出血、渗血和尿便颜色, 颅内有无出血现象。

4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①静脉血流速度缓慢。特别是胸腹部大手术后或者长期卧床的患者, 肢体活动减少或相对的凝血因子浓度增高、心肺疾患心输出量减少等都能让静脉回流速度缓慢, 容易致使DVT产生,使凝血机制得到激活从而使之处于高凝状态。②凝血功能异常。各种手术输血、急性心梗以及刨伤等均可以形成深静脉血栓。③血管壁损伤。手术和药物刺激一级血小板的附着,还有手术创伤都将直接损伤血管造成血管内膜粗糙从而激活凝血系统而引起DVT。尿激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 可以直接激活纤溶酶原, 使之形成纤溶酶从而产生纤溶作用, 在人胚胎组织中从培养者新鲜尿液中提取的, 让血栓溶解。肝素(Heparin) 对已经形成的血栓没有任何影响, 主要是拥有强大的抗凝作用, 主要用于血液高凝状态预防血栓的形成和在溶栓之后防止血栓复发, 且起到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预防术后血栓形成及预防心脏突发性缺血事件的发生可以小剂量口服阿斯匹林, 这已被普遍应用。潘生丁可以抑制血小板, 粘附于受损的血管壁能够抑制血栓的形成, 对血小板的粘附性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且与阿斯匹林联合使用, 对周围血管病的疗效很好。护理人员需及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来加强疗效。总之,对治疗方法具备疗效高、创伤小等优点, 患者选择x光监视下经溶栓导管直接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 结合需用阿斯匹林、潘生丁等抗凝及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 仔细注意凝血机能变化,做好溶栓前准备和溶栓后的护理, 会取得良好的溶栓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1]顾建平, 徐克, 滕皋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l, 5(7):92-93.

[2]孙云华.脊椎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医学信息,2013(6):173.

130021吉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

猜你喜欢
尿激酶溶栓下肢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