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菊
贵州省织金县民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贵州 织金 552100
高血压病是我国目前患病率最高、人群患病最普遍的病种之一[1]。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慢性病也提前到来,高血压当属慢性病早到者之一。这样的势头如果得不到及早的控制与治疗,不但给患者个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危害,也为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要求,我中心组织了在金南、金西、双堰、太平四社区内居住的常住人口17000人进行高血压筛查项目,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共筛查出高血压患者668人,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医学干预,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1.1 筛查对象 在四个社区内居住半年以上自愿参与者,能与医务人积极配合,年龄35岁以上,两年共筛查出高血压患者668例。年龄在36~72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322例,女性患者346例。
1.2 高血压诊断标准[2]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0~149mmHg,临界舒张压90~94mmHg。
1.3 筛查方法 操作同一台血压测量仪对17000个社区参与人群进行高血压监测;监测的每一个人进行不低于三次的测量,且三次测量均不在同一日;结果判断:三次测量中有两次同时有收缩压、舒张压≥140mmHg、90mmHg且测量时没有吃过任何影响血压药物者即为高血压,或者是其中一项≥140mmHg、90mmHg也定性为高血压患者;测量前服过降压药物者,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1.4 干预办法
1.4.1 健康档案的建立 筛查出来的所有患者除建立健康档案外,还进行管理登记和随访服务记录,记录内容为两部分:未实施干预时的身体状况,监测时得到的血压记录;另一部分为患者在接受干预期间的一系列血压变化及健康好转等,每个患者的随访都记录在案,每季度随访一次,每年四次。
1.4.2 普及高血压知识 社区医护人员在开始干预前就要对筛查出来的患者进行有关高血压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使患者知道社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多发病,危害极大。干预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只有坚持才能达到降压的目的。
1.4.3 关于饮食及用药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高血压产生的因素之一,合理用药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手段;长期吸烟者及酗酒者,医护人员要使其知道吸烟酗酒是怎样危害身体健康,如何影响血压的,使患者改变这些坏习惯并戒掉。高脂高盐习惯的患者也很多,也要使他们清楚其对人体血压的影响,着力改善饮食习惯,逐渐转变为清淡饮食。药物控制血压也要辩证使用,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改变用药,并按照患者血压水平嘱咐按时服药。
1.4.4 合理运动 患者的运动必须根据其身体状况而制定,必须科学化、个性化。运动的强度以患者感觉呼吸不困难,不心慌,心率不过快为标准制定。方法有慢跑、跳舞、散步、太极拳等,患者也必须坚持才有效果,每周坚持3~6次为宜。
1.5 统计学处理
经过两年的医学干预治疗,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戒掉了烟酒,日常饮食已转向清淡化,各种有氧运动自觉坚持。干预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的平均值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668例患者血压变化
高血压是心血管、脑血管和肾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而高血压患者多集中在各个社区,是危害社区人群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高血压的治疗多采取社区防治,群防群治。治疗的目的保护各重要器官,使心、脑、肾器官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得到降低,从而使众多患者的生存率得到应有的提高。
通过医学干预本社区筛查出来的668例高血压患者显示,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教育,使患者了解不良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关系,自我维护效果得到了加强。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实施,患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得到提高,从而也提高了高血压的控制率。患者戒烟限酒的成功,饮食的清淡化,减少了盐量、热量的摄入,患者体重得到了控制,血压也随之降低。患者与社区医护人员很好的配合,做到了按时服药,降压效果明显。运动干预也很成功,众多患者坚持了下来,极大地改善了身体各器官的功能状态,身体健康状态也随之好转。总之,通过筛查,医学干预,做到了防患于未然,社区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了。
[1]洪春荣,王艳,张霞等.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1,33(6):925.
[2]王松.社区高血压筛查情况分析及干预体会[J].求医问药,2012,10(11):134.
[3]白红梅.社区高血压运动干预[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