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早期的变化

2013-08-24 07:44杜贵萍邵燕丽余俊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脂肪酸心肌梗死心肌

杜贵萍,邵燕丽,余俊

(1、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 贵阳550005;2、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5)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心脏病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尤其是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缺血性心脏病的增加特别显著,大约占了因心脏病死亡人数的四成,对心肌梗塞介入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常用手段,而早发现、早处理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

目前临床早期诊断AMI的指标主要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或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YO)等。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早期诊断AMI的高敏感性生化指标之一,很多研究表明,由于H-FABP存在于心肌细胞质中,在心肌细胞受损初期(3h内)即可出现于外周血中,H-FABP还有免疫识别性,其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应该优于存在于心肌细胞核中的心肌结构蛋白cTnT/cTnI或心肌酶CKMB[1]。

本研究对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本院疑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人进行H-FABP动态监测,于病人入院后2小时内,2h至4h间,4h后,静脉采血-70℃保存,集中检测H-FABP浓度。对确诊AMI的病人进行回溯性研究,对H-FABP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进行研究,就早期应用H-FABP进行诊断是否更有意义得出结论。通过对H-FABP进行定量检测还可为本地区以至于其他地区的H-FABP水平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以胸痛入院,疑似AMI者74例,按心肌梗死全球统一标准[2],后确诊AMI者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43~82岁。

1.2 方法

1.2.1 标本留取 患者就诊后立即采取肘静脉血5ml,待凝固后3,500r/min离心10min,取血清至少1ml置于离心管中,-70℃保存集中检测H-FABP。再于入院后2h,4h准时抽取肘静脉血5ml,重复上述操作。留取正常体检人群各代谢指标正常及心电图正常者血清标本50例,各1ml,同上法保存并检测H-FABP。

1.2.2 检测方法 H-FABP定量检测原理为夹心酶免疫检测技术,试剂盒为上海蓝基(Blue Gene)生物制品公司外销试剂。其检测结果由专用软件进行处理。

1.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例体检正常人群及AMI病人0~2h、2~4h、4~6h H-FABP定量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H-FABP定量检测结果(ng/ml)

3 讨论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是小分子细胞内蛋白质,分子量为12~16KD,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小肠、肝、脂肪、心、脑、骨骼肌等多种细胞中。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是心脏细胞胞质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在人和鼠心脏中分别占胞质蛋白的15%和30%。心肌受损时H-FABP可以很快地释放出来,受损心肌的多少是血中HFABP浓度升高程度的直接原因,临床上已经证实H-FABP浓度能够估测心肌的受损面积。

为了提高AMI病人的救治存活率,对AMI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主要包括H-FABP、cTnI、CK-MB及MYO在内的几种诊断指标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YO虽出现于早期但特异性不强,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现有很多新的指标出现在AMI早期诊断的研究中,包括糖原磷酸化酶B、P-选择素、血栓前体蛋白等,对AMI早期诊断既敏感又特异,现在国内外研究最多的指标是H-FABP[3]。

本研究所选取病例为以胸痛发病并高度疑似AMI患者,在入院2h内组,H-FABP明显增高,后经证实确实发生了心肌梗死;2h以后组,所有AMI病人全部阳性。H-FABP具有早期出现,并很快消失的特点,在AMI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cTnI诊断AMI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但消失较晚,可以持续存在2~3周,现在的提法是早期诊断应用敏感性更高的H-FABP,而在心梗治疗后期监测中用cTnI[4]。定量检测H-FABP的结果与本地区正常人检测结果相近[5],而且在心梗病人中的检测结果与国、内外报道结果相近[6-8]。

据报道[9-13],H-FABP水平与心肌损伤面积成正比,而且H-FABP有心梗后消失快(24h内)的特点,如果消失后再重新出现,是再梗的标志,从早期诊断的角度,H-FABP是优于cTnI的指标。现H-FABP已有商品化的快速诊断试剂,可以很方便地用于AMI的早期诊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1]周欣荣.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研究[J].新疆医学,2009,39(3):110-112.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推荐在我国采用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10):867-869.

[3]邱厚兵,杨小川,郭永灿.心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49-1050.

[4]陶日新,颜卫荣,杨振强.H-FABP与多项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检测中的比较[J].临床医学,2008,28(3):58-59.

[5]李洁琪,李晓翔,吴立荣.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诊断中的价值[J].山东医药,2009,49(3):1-2.

[6]Iwakura K,Okamura A,Koyarna Y,et al.Automated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viabi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global longitudianl peak srain on low dose dobutaming straess echocardio-graphy[J].Circ J,2010,74(10):2158-2165.

[7]Figiel L, Kasprzak JD, Peruga J, et al.Heart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a reliable marker of myocardial necrosis in a heterogeneous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ithout persistent ST elevation[J].Kardiol Pol,2008,66(3):253-259.

[8]贾二娟.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 AMI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30-31.

[9]刘筱泉,白峰,李天成.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快速检测试剂盒的临床验证性研究[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2,40(4):34-37.

[10]吕娇凤,谢爱民 姚全良.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定性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4):647-649.

[11]薛邦禄,乔维洲,邵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2012,33(23):2912-2914.

[12]蒋佩军.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8):1256-1257.

[13]龚国忠,何理华,黄刚,等.CK、CK-MB、hs-cTNT 与急性心肌梗死梗死面积的关系[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6):533-534.

猜你喜欢
脂肪酸心肌梗死心肌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荷莲荳脂肪酸成分分析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复合心肌补片对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复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鳄梨油脂肪酸组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