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2012年11月25日上午,“辽宁号”航空母舰顺利进行了首次歼-15飞机的起降飞行训练,歼-15战机所有飞行员首次上舰飞行均一次成功。这是中国人民海军航母战斗力提升的一个阶段性标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国防科技和工业水平的提高。
舰载机在航母上的起降,历来被认为是航母形成战斗力的重要标志,是航母训练的重中之重。法国的“戴高乐”航母于2000年9月正式入役,直到2002年它的舰载机“阵风”才正式上舰。而我国,只用了两个月。
舰载机在航母这个狭窄的空间上着舰,条件严苛,环境复杂,在业内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蹈”。航母的跑道只有200多米,仅为陆上跑道的1/15;航母行进时,飞行甲板可能会沿着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进行运动;同时不规则的气流会严重扰乱飞行轨迹。大部分舰载机飞行员发生事故,都是在着舰之前,这也就是国外所称的“恐怖12秒”。
为“跳”好这个“舞蹈”,首批舰载机飞行员的挑选要求非常严格:年龄必须在35岁以下;飞过至少5个机种等。除必要的技术和经验外,飞行员的心理素质也要过硬:在滑跃甲板上起飞,会有种往墙上贴的感觉;在着舰时,为了防止挂索失败,舰载机飞行员必须加大油门下滑着舰,以保持飞机速度。飞行员必须克服这些特有的问题或心理障碍。
除飞行员外,舰载机着舰对航母特种装置和工作人员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辽宁舰”飞行甲板上,特种装置、特种手语、特种服装,都是舰载机起降成功的法宝。这些官兵头盔、马甲、长袖套衫的不同颜色以及他们背后不同的图案和符号,表明了他们不同的战位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