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宜桦:台湾政坛的一匹黑马

2013-08-22 01:26李立陈咏江
世界知识 2013年16期
关键词:台湾大学行政院马英九

李立?陈咏江

如果说五年前,江宜桦这个名字还只在学界有所耳闻,那么五年后的这个名字已在台湾如雷贯耳。没有家世背景的江宜桦以黑马之姿,由学者转入仕途,在短短五年的时间内,从“研考会主委”到执掌“内务部”,从台湾“行政院副院长”,再到岛内史上最年轻“行政院院长”,并成为国民党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热门人选。火箭般的升迁速度让外界不禁好奇,这位得益于马英九赏识的本土政治精英,能否将其政治思想转化为扭转马英九当局执政困境、推动台湾政经改革的行动?还是只能如其前任般难逃“改革祭旗者”的劫数?

台湾大学的著名教授

长得一副“外省脸”的江宜桦,其实是福佬人,祖籍福建,父亲1949年随国民党赴台,算是“闽南外省人”。

江宜桦1960年11月18日出生于台湾基隆市一个书香世家,在基隆暖暖区普通家庭长大,性格沉静、内敛,从小勤奋好学,高中时就读于台北建中,与现任新北市长朱立伦曾是同班同学。大学就读台湾大学政治学系,1987年取得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博士班,在未取得学位前,远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1993年取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后返台。

回到台湾后,江宜桦就职于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1995年担任台湾大学政治系副教授,1999年升任教授。2000年后,江宜桦先后成为英国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访问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所客座教授,并担任《政治与社会哲学评论》创刊主编。2003年,江宜桦出任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任教职期间,因为教学认真,江宜桦曾获台湾大学教学杰出奖与多次教学优良奖;在2004年台湾大学第一届“经师与人师”楷模表彰中,江宜桦也是全校十位获奖者之一。

实践政治理论的学者

以研究政治哲学,尤以研究西方政治思想为主的学者江宜桦,终于在2008年迎来了他实践政治理论的机会。2008年“大选”期间,江宜桦协助马英九撰写竞选政见中的“民主政策白皮书”,并汇整“教育政策白皮书”。马英九胜选后,江宜桦的台大政治系学长、时任“总统府副秘书长”高朗,推荐他担任“研考会主委”,负责规划政府组织改造。

上任“研考会主委”后,江宜桦将马英九竞选时的政见,包括“爱台十二建设”等21项重大政策,归纳为414项“总统”政见具体内容,成立“总统政见执行追踪专案”,进行专案管考。江宜桦条例化、具体化落实马英九竞选政见白皮书的方式,让马英九当局政见“数”得出来,给马英九留下深刻印象。

江宜桦实际执行的“行政院组织改造”也获得台湾“立法院”审议通过,确立了“14部8会3独立机关”的组织架构。

2009年9月7日,刘兆玄因“八八风灾”救灾不利辞职,江宜桦一同辞去“研考会主委”一职。9日,新任“行政院院长”吴敦义宣布江宜桦接掌“内务部”。上任后,江宜桦迅速针对台湾防灾体系漏洞进行弥补,通过组织改造、“修法”、改革灾害应变实务流程等,构建起一整套防灾体系。紧接着,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企图入境台湾,掌管台湾出入境业务的江宜桦展现出维护两岸和平的大局意识,坚拒热比娅入境,获得两岸舆论好评。此后,江宜桦把主要工作放在了推动民主政治的改革方面。

一是推动合并选举,把原本分散的“直辖市长”、“直辖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民代表与村里长等七种地方选举集中到同一年同一日进行(简称“七合一”选举——编者注),以减少因选举过于频繁导致的社会成本消耗。二是推动不在籍投票。江宜桦提出不在籍投票有通讯投票、代理投票、提前投票、转移投票等施行方式,并表示将先采行从户籍地转移到工作所在地的转移投票方式。虽然不在籍投票在2012年“大选”中暂缓实施,但其正当性已得到充分论证,并确定成为未来改革方向。三是推动“政党法”“立法”。江宜桦主导的“政党法”草案中,禁止政党进行盈利活动,政党经费以党费、政治献金、政党补助金为限,但因事涉国民党党产处理,其任内该法案并未获得通过。

为解决台湾可持续发展问题,充分体现分配正义,江宜桦还提出多项社会福利措施,解决台湾的少子化现象,规划老年长期照顾政策,推动修正“社会救助法”。江宜桦推出的一系列福利政策大都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不少措施成为马英九争取连任的政绩亮点,他也因此更加获得马英九的信任。

2012年2月6日,江宜桦放弃台大教职,出任“行政院副院长”。仅仅一年,江宜桦又接替陈冲负责“行政院”,并开始以“院长”的身份继续实践他长期教授的政治理论。

江宜桦一上任“行政院院长”,就表态要与民进党主席苏贞昌见面,此举虽被民进党视为政治姿态而婉拒,但却赢得舆论赞赏,不仅让对手丧失议题主导权,也成为实践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在争胜政治之外寻求政治友谊”理念的一次尝试。

随后,江宜桦又宣布将推动“核四公投”,再度赢得舆论喝彩的同时让民进党对这位书生气十足的新任“院长”刮目相看。

人们眼中的“小马英九”

江宜桦在政坛已创下三个新纪录。其一,最年轻的“内政部长”。2009年9月接手时,学者气息浓厚、从未经过基层历练的他,不过才49岁。其二,在53岁这一年,成为台湾近50年来最年轻的“行政院长”。其三,从2008年5月入阁担任“研考会主委”,短短五年就因表现优异实现了四级跳。一个来自基隆暖暖区的乡下小孩,缔造了书生从政纪录。

对多数人来说,江宜桦可能是个“熟悉的陌生人”。翻开台湾“建国”中学三十一届的毕业纪念册,江宜桦和新北市长朱立伦的大头照,就一左一右并排在一起。不过,当年的江宜桦表现普通。就是这位看似普通的江宜桦,日后却有丝毫不普通的人生际遇。更因为他温文儒雅的外型、条理分明的谈吐和凡事务实研究的个性,而有“小马英九”封号,被外界视为马英九“钦点”的接班人,未来更有可能形成和老同学朱立伦对峙的局面。

江宜桦凭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蹿红?

个性沉稳,对外界揣测从不辩驳的江宜桦,过去面对不少具争议性的社会议题时,都能安稳过关。在“立法委员”眼中,江宜桦是个难缠的对手,个性看似温和,必要时却很强势。很多人认为,“打在他身上好像打在棉花一样”,一位“立法院”党团高层人物描述道。这主要是因为他沉得住气,任何事都研究彻底、耐心说明,不容易被激怒,因而很难挑起火花。

但相对来说,要扭转他的观念也很难,“因为他来说明前早就想过,除非你能说服他”。也因此,不少跟江宜桦交过手的人都形容他“很固执”,也有人担心,这样的行事作风,在升任“阁揆”后并不讨好。

一位政府高层人士认为,江宜桦没有政治人物该有的身段和手腕,即该软就软、该硬就硬、该给就给。从好的角度来说是没有包袱、较能实事求是,但从政治角度来说,却可能陷入误踩地雷的危险。

另一方面,江宜桦虽然曾经担任过“内政部长”,“但他对地方生态运作相对不熟悉,和‘立委也没有交集”,有官员认为,这是新“阁揆”将来必须要克服之处,毕竟“行政院长”必须综观全局,而不只是在台北指挥。

政治学者出身的江宜桦,深知政治的原理、权力的来源。他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不会拘泥于理想,更在乎手段与达成目的可能性。政府组改保留了“原民会”、“客委会”、“侨委会”等政治意涵浓厚的二级机关,却把“原能会”降到三级,就是出自江宜桦之手,也是理想屈就于现实的代表作。

对于台湾的远景,江宜桦毫不怀疑,他认为,台湾有机会名实相符,让所有人民过有质量的生活。对他来说,这才是真正衡量从政者、或是施政成败的关键。因为身为政务官,他很清楚,“没有人会永远在同一位子上”。

江宜桦初试啼声赢得喝彩,表现不俗。他以政坛一张白纸,在对未来权力没有什么眷恋的前提下,打破政治的酱缸,也打败朝野政党的政客。江宜桦踏入政坛不到五年,政治运作功力如此深厚,不仅冲击了国民党的政治生态,也让三年后的台湾政坛增添变数。

猜你喜欢
台湾大学行政院马英九
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及图书馆服务理论与实践
“道歉”
卖水果
不够用
台湾大学接收改造中的“国界”与“省界”*
——基于《罗宗洛日记》(1945—1946)的观察
台湾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一行访问我校图书馆
上万猪农扔粪抗议马英九
马英九接种 甲流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