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厚明
(太原市热力公司,山西太原 030001)
旁通管定压的意义是:整个管网系统具有相同的静水压线,通过调整旁通管调节阀的开度,来改变管网动水压线和静水压线的相对位置。当动水压线在上、下限范围内浮动时,应始终处于静水压线之上,且必须保证系统不超压、不汽化、不倒空。
对于大型集中供热系统,为便于调节系统的运行压力,可采用在循环泵进、出口进行旁通管定压。利用旁通管补水定压方式,可适当降低系统运行时的动水压线。同时,通过调节旁通管上的两个阀门m和n的相对开度,使得定压点压力与补水、泄水紧密耦合,从而达到控制系统动水压线升高或降低的目的(旁通管定压系统见图1)。
图1 单热源旁通管定压系统
管网系统动水压线的升降范围是:当调节阀m处于关闭状态而调节阀n处于某一开度时,整个网路的动水压线均在静水压线之上,即为动水压线的最高位置;当调节阀m处于某一开度而调节阀n处于关闭状态时,整个网路的动水压线均在静水压线之下,即为动水压线的最低位置;当调节阀m和n均处于某一开度时,动水压线处于上、下限范围之内。
在调节过程中,通过关小阀门m或开大阀门n,均可使定压点压力下降,间接实现补水泵补水,从而达到管网压力增大、动水压线上升的目的。但系统压力必须满足热网及户内管网不超压这个条件,所以补水泵应与动水压上限(最大值)连锁;相反,开大阀门m或关小阀门n,均可通过升高定压点压力间接实现系统泄水、动水压线下降的目的。但管网压力必须满足系统不汽化及循环泵进口不汽蚀这两个条件,即管网不能无限泄水。因此,管网泄水还应与动水压线的下限(最小值)连锁,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调节阀又称为控制阀,是改变系统流量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根据控制信号的大小和方向,通过改变阀芯行程来改变阀体阻力特性系数,从而达到流量改变的目的,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V,V1,V2分别为平均速度和节流前后速度,m/s;P1,P2分别为节流前后压力,100 kPa;F为节流孔面积,cm2;ρ为密度,kg/cm3;Q为流量,cm3/s;&为阻力系数;g为加速度,m/s2。
补水泵向管网系统补水是实现旁通管定压的重要环节,具体工况分析如下:1)由于管网跑、冒、滴、漏需向系统补水。2)旁通管定压点压力决定补水泵的启停。3)系统因故障停运时,补水泵向管网补水以维持静水压线。
在旁通管定压系统中,旁通管管径太小容易发生管路堵塞;但是旁通管管径越大,旁通流量就越大,循环水泵无用功也就越大。因此旁通管管径宜选DN25。
调节阀(也称控制阀 Control Valve),阀体与一个或多个执行机构相连接,内部有一个改变流体流率的组件,执行机构用来响应控制元件传送来的信号,是一个由动力操作装置形成的终端原件。因此,在选择调节阀时应充分考虑其品种及阀体结构。
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调节阀有:套筒型调节阀、直通单座调节等。本论文是针对一次供热系统的旁通管定压方式,调节阀安装在与循环泵进出口并联的旁通管道上,主要用于节流。系统介质是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30℃/70℃,设计压力为1.6 MPa的高温水,所以综合考虑应选择直通单座调节阀。
旁通管定压作为一种定压方式,相比其他定压方式不同的是:旁通管定压不仅有定压作用,也具有调压功能,系统动水压线随旁通管上调节阀开度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运行中,管网系统的调节方式会随着室外气温的不同而变化,所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详细分析管网系统的运行工况,从而制定出适合系统运行的调节控制措施,以保证管网的安全。
[1]张平余.阀门流量特性试验研究[J].测控技术,2008(27):95-97.
[2]袁爱国,杨 坤.调节阀的选型[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5(2):61-75.
[3]马福元.调节阀的选型及维护[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算,2006(3):44-46.
[4]杨纪伟.调节阀流量调节理论研究[J].流体机械,2003(2):24-26.
[5]陈迪泉.调节阀特性分析与负荷控制[J].智能建筑,2004(3):35-38.
[6]王 飞,孙 刚.供热工程[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42-260.
[7]王惠芳.水压图在热水网路系统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6,22(11):94-95.
[8]白玉清,郭利军.调节阀汽蚀现象的分析与控制[J].山西建筑,2003,29(17):83-84.
[9]Patrick M.Pilarski,Sophia Adami a,Christopher J.Back house,Cavitation detection of butterfly valve us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s[J].Journal of lmmunological Methods,2005(6):56-59.
[10]Stiles,G.F..CAVITATION IN CONTROL VALVES [J].Instr.and Control Systems,1961(15):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