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法人》记者 薛子进
重庆市合川区几家破产国企的职工们表示,能接受国企破产的现实,也可以替政府分忧。
但绝不会容忍因官商勾结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也绝不接受借用国企破产之名侵占职工住房、侵吞职工股份、侵犯职工权益的非法行为。
虽然有涉案政府官员被追责,有部分被开发商侵占的国有资产被追回,但职工们在国企破产过程中被侵占的切身利益谁来补偿?
本刊今年第1期、第8期先后刊发《重庆价值16亿元国企土地流失黑幕》、《重庆合川旧城改造:政府替私企埋单》、《合川化肥公司改制再现土地迷局》3篇调查报道,披露了当地一些国企破产后官商勾结、当地政府不顾法律和政策规定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内幕。
重庆康润丝绸工业有限公司(下称“康润丝绸”)、合川化肥有限公司(下称“化肥公司”)等几家破产国企近万名职工的代表,10年间从未间断地信访和举报,反映国企破产后巨额国有资产不断流失,职工们的切身利益受到严重侵害。
《法人》记者几次在当地的采访中,深深地感受到这些职工在企业破产后的生活艰辛和情感的愤懑,了解到他们坚持不断地举报和信访,为保护国有资产的同时,也为了自身权益的维护。
周廷文是个少言寡语的转业军人,1984年17岁时,他入伍西藏昌都军分区当了一名汽车兵,志愿服役14年后转业回到家乡合川,被分配到化肥公司工作。
1998年,周廷文转业回乡应有42万元的转业费,因为安置了工作,他按照安置政策一分钱的转业费也没有拿。
“什么安置工作,就是个打杂的临时工,根本不是企业正式工,没有工作岗位也不能上岗。”周廷文至今说起当时入厂的遭遇还是有些忿忿不平。化肥公司不承认他的服役军龄,养老保险金、失业金要自己缴纳,而且还没有独生子女费,一切待遇都按临时工对待。
最让周廷文耿耿于怀的还是自己的住房一事。当年化肥公司规定,临时工不能享受企业的福利待遇,包括企业的改建房和集资建房。一位和周同样工龄的原厂老职工苏某分到62平米和102平米两套住房,可是周廷文1998年才转业到化肥公司,没有给企业做过贡献,因此不能享受分房的福利待遇。
服役14年军龄不算工龄?无房一家3口住在哪里?周廷文经过据理力争才勉强“分到”别人退换的一间14平米住房。
这是一栋3层的老办公楼改造的职工宿舍,共有22户职工居住,周廷文分到的那间原有20平米,因为房间破旧又无厨房、厕所,只按14平米计算,每月20元的房租。经过14年青藏高原上的艰苦服役后,周廷文一家3口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能安定生活的家。可是好景不长,2003年化肥公司破产时,区政府的破产清算组竟违法将职工们的居住房“打包”,按破产资产整体贱卖给了一家私企——重庆渝都安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安太公司”)。
而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破产企业的职工住房应出售给职工。
1994年,国务院在《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破产企业的职工住房、学校、托幼园(所)、医院等福利性设施,原则上不计入破产财产,由破产企业所在地的市或者市辖区、县的人民政府接收处理,其职工由接收单位安置”。
周廷文夫妇坐在贴满告状信的房间
2000年,重庆市政府转发了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等部门关于《重庆市国有企业破产实施意见(实行)》的通知(人称75号文件),其中明确规定:“企业实施破产后,职工住宅不得纳入破产清算,交当地房管部门进行管理。职工成套住宅和非成套住宅由房管部门按房改政策优惠出售给职工”。
罗小利指着窗外近在咫尺的塔吊自言,我们也快住不长了
《法人》记者在老办公楼找到了还在居住的周廷文,这是一栋文革前的3层灰色建筑,老式破旧,全楼大部分的门窗已经遭到安太公司的拆毁,周边已成为新楼盘的建筑工地。由于不能居住等原因,原有的22户职工现只剩下7户还坚持住在里面。周廷文调侃说:“我现在住的是‘超大套房’。其他职工搬空的房间已经被我临时‘霸占’了。但10年前,清算组已经把这座楼‘送给’开发商了,我们除此之外无处可住。”
周的房间不大,墙上贴满了他10年以来的告状信,以及一些政府部门和领导的电话、地址。
“你看,这是我当兵时得的奖状,2次三等功、1次优秀党员、1次优秀士兵、4次优秀红旗军车驾驶员、9次嘉奖”,周廷文自豪地说:“我曾是西藏军区最年轻的军用客车驾驶员,1993年《解放军报》和成都军区《战旗报》都报道过我”。
坐在贴满告状信的房间里,看着周廷文手上那一张张发黄的获奖证书和三等甲级残废军人证,不禁让外人感到有些心酸,因为这些证书记录了一名军人在川藏高原上卫国戍边14年光荣而艰辛的经历。
周廷文的妻子罗小利当初嫁给他时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孩子1991年出生时丈夫在部队不能回家,自己的家人因反对这桩婚姻也拒绝前来看望。罗小利当时很是无助,多亏了同事和姐妹的照顾才度过这一段艰难的日子。
现在说起来,罗小利还有些怨恨:“他那些奖状有什么用,转业后还不是没有安排工作,还不是没有自己的住房,最后连40多万元的转业安置费也没有了”。
周全家3口人从2010年开始拿每月700多元的低保,以及每月200多元的残废军人补助金,今年每月的低保金才涨到了1000元。周廷文转业后为了生活开过车、守过大门、当过搬运工……工作之外他只做一件事:信访反映不公的待遇。据他自己计算,至少信访上千次。已记不清楚去过合川当地各部门多少次,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无奈中还去过重庆市政府、总政、民政部、国家信访局信访过。
周廷文反映的问题很简单:为国服役14年为什么不按政策安置正式工作?唯一的栖身之处为什么不按政策优惠出售给我?
化肥公司破产清算组、合川市经委和合川市政府曾先后发文,借口一些理由拒绝了周廷文的所有要求。2006年6月2日,重庆市政府信访办经核查后作出“渝府信访办复核字343号”意见书称:“鉴于申请人在原企业分有14平方米住房并居住至今,应责成原合川化肥公司主管部门及企业清算组将申请人目前居住的14平方米住房按原企业旧房改造优惠政策出售给申请人”。
从这次信访意见书答复到2012年,仅重庆市政府信访办就周反映的问题专门给合川政府去函或转信就多达6、7次,但当地政府只有“承诺”,没有实际解决问题的举动。
2012年8月29日,周廷文再次寄信国家信访局陈述不公:“作为一名专业军人回到地方,因未得到妥善安置导致一系列问题未得到应有的解决。我曾按程序依法上千次找相关部门以及信访办陈述事实经过,但合川相关部门互相搪塞、推诿,致使问题一拖再拖得不到落实。无奈之余到重庆市信访办反映并希望得到解决,但重庆市信访办到合川调查时,有关工作人员隐瞒事实,欺上瞒下,致使调查结果与我反映的事实有较大的出入,“市复函”未能解决实质问题,因而只好再次反映”。
有上访职工对此嘲讽,“这是官商勾结引发的问题,事情发生在合川,当地政府怎么能自打嘴巴解决呢。”
在周廷文14平米的小屋里,放着一把旧军号,他常常会手握军号看着墙上的告状信沉思不语。罗小利对此很无奈:“那把军号是转业时留的纪念物,他这是在想部队,虽然高原服役非常艰苦,但无后顾之忧。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的伤心事,最后连个落脚之处都没有着落”。
发稿前,周廷文告知《法人》记者,有政府部门承诺,一定会解决他反映的问题。但周廷文还准备信访,因为10年间这种“承诺”听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