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剪纸需要保护时

2013-08-20 03:41王志琴
中国新时代 2013年7期
关键词:扬州剪纸博物馆

| 文 ·本刊记者 王志琴

每年七月,王京都会显得格外忙碌。因为在这个月,由中国剪纸博物馆发起的“爱上剪纸”暑期夏令营活动又要开始了。作为这家博物馆的馆长,王京告诉记者,这个活动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目的是希望参与活动的学生们从小就爱上剪纸技艺,爱上剪纸文化,使剪纸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爱上剪纸

提到剪纸,在北方的人们最先想到的多半是过年时贴在门上、窗上的那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因为有了那一张张色彩艳丽的剪纸装饰,人们会感觉到过年的年味儿更浓了。

事实上,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不仅只有在过年时才会出现。我国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民间文化艺苑中的一朵绚丽奇葩。剪纸分布地域很广,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而且形成了不同地方的风格流派。从江南水乡到长白山麓,从渤海之滨到河西走廊,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审美趣味的不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北风情和地方特色。

根据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名誉主任管世俊介绍,中国剪纸按其艺术风格大致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个流派,其中北方剪纸浑厚、粗犷、天真、质朴,南方剪纸灵动、秀美、严谨、纤细。郭沫若先生曾有诗赞曰:“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人间永不朽。”一语道破了南北剪纸的不同特点。管世俊告诉记者,“北方剪纸以河北蔚县剪纸为代表,它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是为‘大俗’,也可以称作‘下里巴人’的代表作;南方剪纸以扬州剪纸为代表,它具有儒雅的文人品格,是为‘大雅’,也可以称作‘阳春白雪’的代表作。”

拯救剪纸

尽管有不少专家指出,我国民间剪纸是中华民族最具普遍性、多民族性、文化积淀深厚的活态文化传统,以中华民族劳动妇女为主体的民间剪纸,已为中华文明的持久性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审美价值观的嬗变,剪纸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仅仅在扬州,管世俊就告诉记者,“在剪纸的传承人中,依靠剪纸手艺谋生难度越来越大,学习剪纸的人虽然很多,包括少年儿童,但指望将来从事职业剪纸的人几乎没有。”甚至有人断言我国民间剪纸正面临断层的危险。

作为我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扬州剪纸走过了大约1,600年岁月,并在民俗史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早期,扬州剪纸主要伴随民俗活动和宗教信仰出现,大多表现为剪彩(彩胜、春幡、挂笺、门笺等),随着需求量日益增大,大约于唐宋时期,开始趋向商业化和专业化。明末清初时,扬州文人包壮行将剪纸与灯彩等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了“包家灯”。清代中期,包钧将剪纸与绘画艺术相结合,发明了剪画,在包钧的剪下,花、鸟、鱼、蝶无不神形兼备,引人入胜,因此有“神剪”之誉。可惜的是,包钧剪画技艺已经失传,仅在镇江、天津等地博物馆有少量实物遗存。

清代中晚期,扬州另一剪纸世家张氏将剪纸与刺绣艺术结合得更加紧密,推崇素色剪纸,为刺绣艺人拓宽了再创作空间,被人们誉为“扬州花样”。及至当代,张氏后人张永寿大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实现了扬州剪纸由装饰型向艺术性的发展过渡。他毕生创作了数千幅作品,其艺术价值登峰造极,被人们称为“剪纸艺术中的观止之作”。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有过这样辉煌历史的扬州剪纸,也如同其他地方的剪纸艺术一样,一度面临着传承人年事较高,一些传统技艺濒临消失的状况。相比之下,管世俊认为在发展方面,“蔚县剪纸做的比较好,因为蔚县剪纸作为一种实用性剪纸,通常在年节时大量使用,不仅可以增加节日喜庆吉祥的气氛,而且具有年年换年年新的特点,因此市场需求比较大,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而扬州剪纸追求的是艺术性剪纸,作为一种具有高雅性的艺术品,其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创造难度也更大,这些特点决定了扬州剪纸目前甚至将来的市场份额都无法和蔚县剪纸相比。”同时,他还提到了在扬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剪纸的单体价值也无法与扬州的玉雕和高档漆器相比。

为了让剪纸这门传统技艺得到更多的重视和保护,我国已将民间剪纸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名录”。2009年,中国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扬州剪纸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保护抢救我国传统的民间剪纸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著名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近年来就一直致力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而早在2007年,在他的倡导下,由扬州工艺美术集团公司和扬州工艺厂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了中国剪纸博物馆。

王京说,“以企业办馆或者说政府办馆,对于剪纸类博物馆,目前像我们这么规模大的,在国内是不多的。这个剪纸博物馆综合了传承保护和发展这几部分内容。博物馆不光是一个展示中心,还是一个比较集中的传承基地。”

不仅是传承基地,管世俊还认为,“在保持剪纸本真性的基础上,将剪纸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在创新题材、拓展应用范围上做文章,努力实现动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工作也只有在剪纸馆的统筹运作下才能完成。”

以剪纸养馆

虽然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剪纸博物馆这样的专业场所是保护剪纸这种传统文化形式中不可或缺的,但是却很少有人关注这样的专业博物馆自身靠什么生存和发展。

从2008年初,我国开始全面启动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据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1,743个,约占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总数的77%。随着各种免费的博物馆越来越多,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应运而生,就是维系这些博物馆正常运营的经费从哪里来?

据业内人士反映,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博物馆的运行经费仍然依靠政府拨款,但这些有限的拨款只能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因此,探索博物馆相关文化产业开发,对于每一所博物馆的长远发展可谓意义重大。

中国剪纸博物馆也同样面临着经费这个“老大难”的问题。虽然博物馆挂靠在扬州工艺美术集团公司,但却是一家自负盈亏的机构。

据王京介绍,每年维持博物馆正常运转的费用大约是60万,主要用于管理人员的工资支出、博物馆的水电费用以及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中国剪纸精品博览会暨学术研讨会、扬州剪纸当代传承人作品展、传承人作品全国巡回展、扬州剪纸新人新作展、文化遗产日—扬州剪纸宣传展等。而上述这些活动全部是免费的,经费需要博物馆自己来想办法解决。此外,博物馆还要给馆内的每一位大师每个月不低于两千块的补助。“如果这笔钱不能保证,光靠政府的钱,可能也养不活他们,也维持不了博物馆的正常运转。”

同时,作为一家公益性的博物馆,中国剪纸博物馆是免费向游客开放的。“我们考虑到剪纸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工艺,如果要宣传推广的话,有门票这个门槛,显然是不利的,外地游客看到要门票就望而却步了。我们不收门票的目的是积极主动敞开大门让游客进来。我们在博物馆内部设有剪纸展示大厅,对剪纸感兴趣的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剪纸作品。这样我们通过销售的途径来保证博物馆的生存。”

在这个剪纸博物馆的不断探索中,他们尝试着以剪纸销售收入来维系剪纸馆正常运营的模式。

王京告诉记者,目前剪纸博物馆已经逐渐开拓出了自身的销售渠道。其中一部分是政府定制,也就是由政府出资收购用于展示和收藏,目的是鼓励和推动剪纸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而另一部分来自与旅游景点挂钩,在旅游景点销售剪纸作品创造收入。

自古以来,扬州人文荟萃、商贾云集,是一座典型的文化城市、商业城市、旅游城市、休闲城市,特别是明清以来,随着盐业经济的发达,推动了扬州文化的繁盛,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使得许许多多人对扬州这个城市神往。来扬州旅游的游客,必看的景点往往包括瘦西湖、何园、个园、大明寺、东关街、汪氏小苑等。

看到了旅游所带来的商机,剪纸博物馆在这些景点开起了专营店,用来销售剪纸作品。“我们目前在何园、瘦西湖、个园等景点开设了多家专营店出售剪纸大师的作品。目前有四五个自己的销售窗口,每年的剪纸收入大约有200多万。这一块是主要收入,靠这个来维持博物馆的正常运营。”

而作为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管世俊告诉记者,在《扬州剪纸中长期保护规划》中也明确制定了扬州剪纸的生产性保护方法,即“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扬州剪纸的作品转化为产品和生产力……促进剪纸技艺与现代旅游产业相结合,拓宽传统剪纸领域,鼓励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剪纸旅游产品研发、特色旅游剪纸商场建设;除独立成为工艺消费品外,与灯彩、邮品、刺绣、漆艺、玉雕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转化为新型的工艺品……”等多方面的内容。

这份规划也详细规定了在实施生产性保护每年所创造的纯利润中提留的保护经费(不少于20%);剪纸实现产品销售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则全部用于保护经费。

靠着这样的运营模式保证,“博物馆开到了今天。”王京说。

传承剪纸

目前不论是在扬州还是其他剪纸流传地区,剪纸技艺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王京坦言对于剪纸的保护仍然存在几个突出问题:由于史籍记载和实物遗存特别少,因此对扬州剪纸的衍化史研究无法深入进行;同时由于剪纸的效率低、收益少,很难招到合适的新一代剪纸从艺人员,传承中后继乏人的状况依然存在。

虽然早在2009年中国剪纸就已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批,被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是烟台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中华剪纸艺委会副秘书长李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仍然表示,“中国两千年民间艺术剪纸的收集,不是以量取胜,而是剪纸的精神,以及它深层的生命形象。尽管我现在收藏的剪纸艺术作品从元代到近代所涉及到的原生态的作品有10万件之多,但富有浓郁地方文化标志的烟台剪纸发展面临很大困境,传承之路仍然很长。”

为此,剪纸博物馆在发展中也在不断调整思路。王京告诉记者,目前管理的重点是抓住两条线,一条线是保护线,另一条线是发展线。

在古色古香的剪纸博物馆里,有三个不同的剪纸展厅,一个用来展示全国各剪纸流派的介绍和代表作品;一个专门展示一代宗师张永寿的剪纸作品;另外一个则是扬州剪纸史介绍及当代剪纸代表作品展示。同时,剪纸馆常年开展剪纸大师现场演示及传承活动,组织专家学者对扬州剪纸进行研究。

此外,“政府给我们的帮助主要在艺人们出书以及音像资料,这些我们是有专款来操作的。所以这两年我们出了很多大师的书籍,以及扬州剪纸图片的拍摄。同时我们对包括包钧在内的大师进行了专题的研究,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包钧在博物馆遗存的实物,这对我们充实资料和完善扬州剪纸艺术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而在发展方面,让王京颇感自豪的是在近期的第二批剪纸“师带徒”的学员招收中,对学员的要求非常严格。应聘的学员不仅要有本科学历,还要有美术基础和具备英语沟通能力,这在扬州传统手工艺的招聘史上尚属首次。

此前的2010年,扬州剪纸馆招收了首批“师带徒”学员,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张秀芳和张慕莉亲授剪纸技艺,经过三年的努力,4位学员正式满师。“这4位学员先后代表扬州剪纸参加了深圳大运会、深圳文博会、杭州西博会、北京百人民间艺人展等全国性非遗展示活动。”

本次剪纸博物馆预计招收4-5名学员,进行为期三年的学习。对于这样的招收要求,王京解释道,“学员要学过美术,有美术功底,因为我们要求的不光是技艺的传承,可能更重要的是剪纸技术的发展。而要想寻求发展,首先应该具备绘画的基础。此外,学员们至少要会一门外语,因为我们不光要在国内发展,还要走向国外,因此熟练掌握外语对文化的交流很重要。”

猜你喜欢
扬州剪纸博物馆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剪纸
扬州的夏日
博物馆
扬州的秋日
下扬州
剪纸
露天博物馆
剪纸鉴赏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