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谭秋民
丽水地处浙西南,文化积淀深厚,木偶戏就是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演员将情感和故事通过木偶传递给观众。丽水木偶戏由来已久,至清末民初,就在丽水各地盛行。广大农村有不少木偶戏班,农忙务农,农闲活动。许多班社剧团每年除在本地区演出外,也常到金华、衢州、温州以及福建省毗邻山区巡回演出。木偶戏班人员组织一般是4至8人,所有傀儡行头、乐器道具只一个箱子,队伍精干,行动方便,长年累月活跃在深山冷坞、穷乡僻壤,自古以来就是浙西南山区戏曲队伍中的一支轻骑。丽水木偶戏,剧目丰富,提线水平高,音乐唱腔动听,和人班戏曲一样,在山区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影响。如今丽水木偶戏赢得了世人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青睐,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浙江省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丽水木偶大多为提线木偶。提线艺人是集木偶表演于一身的艺术全才,故被尊称为傀儡先生。木偶戏演出剧目很丰富,按戏的规模大体可分传本(连台戏)、正目(正本)和杂目(短篇)三类,主要剧目有《粉妆楼》、《岳飞传》、《五女兴唐》、《九龙角》、《一文钱》、《二度梅》、《九龙图》等 100多本。
木偶戏有神话戏、武打戏、文戏、审案戏。能上天、能入地、能变化是木偶戏的拿手特技,较人戏自由。丽水木偶艺人在长期的舞台生涯中创造了许多特技,如木偶人表演弄花、划船、抬轿、点烟、斩头、剖腹、脱衣等动作表演如真人,有的艺人双手提四个木偶人翻筋斗混战而不缠线,令台下喝彩,称赞不绝。
木偶戏可分为前台后台,前台为提线演员的操纵表演,后台为音乐伴奏的演员表演,木偶戏艺人往往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前台和后台也很难区分。木偶戏的配音可由提线演员及后台演员根据角色配音,口白一律由提线演员口述,提线演员一般能讲五六种方言。戏剧内容由王乞老(下手)口白介绍,这是木偶戏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