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芬霞
南京市龙江小学建于1996年,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一所奋进的学校。作为力学教育集团唯一的小班化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南京市小班化示范校、南京市“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南京市园林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等,曾连续3年被评为南京市“书香校园”,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国际生态学校,授予绿旗嘉奖。
1998年,美国社会学者保罗·雷首次提出了“乐活”主张(LOHAS),意为“健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在与专家的互动中,我校把“乐活”的理念引入学校教育中。我们对“乐活教育”的理解是: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健康、快乐、力学、永续地发展。2012年,作为南京市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学校,我校改造校园阅读环境,引进优质的数字化阅读资源,提升校园读书文化,推出“随手取阅、随处可读”的“智能泛阅读”模式。
南宋的朱熹在嵩县看到了源头活水,深有所悟,写下了千古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学校要发展,教师要发展,孩子要发展,这一切发展的源头活水唯有阅读。
作为南京市“书香校园”,借力“智慧校园”的创建,我们对校园文化进行了提升,更是对校园环境进行了精雕细琢的建设。
在图书馆的改造中,我们打破以固定教室为借阅场所的建设套路,将图书馆由室内扩展到整个开放的楼层。
楼层中可容纳两个班级学生的两个“S”形彩色座椅,划分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阅读区域(如图1所示)。放眼望去,座椅的上方及周围满是各种各样的图书。丰富的图书资源,让学生的广泛阅读成为可能。
图1
沿窗户一字排开的特色书柜上方,摆放了手摇式发电机、地球仪、显微镜、电脑主机等器具,学生在观察、操作这些器具时,如果有问题可以查阅下方的专题书籍,及时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这种方式,达到阅读与实践的初步融合。
在这个开放的阅读空间中,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尽情阅读。
学生活动频繁的教学楼大厅,学校在建设中精雕细琢,突出读书氛围的营造。
“源头活水”处,潺潺的泉水从一排排石头做成的古典书籍中层层流出,我们希望读书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白色的三角钢琴给大厅增添了些许典雅气息,优美的琴声让学生放慢行走的脚步,好好享受读书。
在“乐”字形漂流架上和立柱上的漂流空间上,有图书馆为学生精心准备的图书,并定期更换。
郁郁葱葱的榕树下,孩子们倚树而立,捧书而读(如图2所示)。树、书、人,这是校园生活中多么美好的景象呀!
图2
为了便于管理,我校首创小学图书馆二级管理机制,各班以班级名义到图书馆借书,将大量的图书带到班级,由班级图书管理员存放在班级书柜中。图书下沉式垂直管理,拉近了图书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与此同时,各班级既可以到图书馆进行图书更换,也可以在同年级之间整体交流,以双向流通的形式发挥学校图书的最大效益。
班级图书管理员从班级书柜中选择一部分图书摆放到教室外面的图书阅读架上,两天轮换一次。课间、午休,学生或坐或立,随手取阅图书,静思、分享,使得阅读成为乐活园的别样风景(如图3所示)。
图3
图书馆外面的开放区,借助4台专门用于图书检索的电脑,学生可以了解到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情况,查询到某本图书在书架中的位置,还可以提前预约。图书检索服务在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方便的同时,锤炼了学生的阅读资料收集、分析和筛选能力。
图书馆开放区的拐角处,8台电脑一体机有序排列,那是电子阅览区,是我校师生查阅资料的地方。利用计算机进行搜索,学生能及时自主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阅读的进一步深入。在每台电脑上,存有大量的电子书,解决图书馆藏书有限的问题(如图4所示)。
图4
教学楼的各个楼层,数字触摸屏触手可及。孩子们点击上面的“我的课堂”栏目,与所学课程相关的各种课内外阅读资料就能够“一网打尽”(如图5所示)。通过数字触摸屏,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拓展,打破了课堂学习的时空限制。
图5
我校先期配备了32台超星电子阅读本,借助校园全覆盖的无线网络,利用超星云图书馆,随时随地找到超星和全国780家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能够在线阅读和下载超星的数十万册电子图书。学生手持超星电子阅读本,就可以获得充分的阅读享受(如图6所示)。该阅读本检索功能强大,期刊、报纸、学位论文集等资源应有尽有,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图6
现代社会倡导“泛阅读”。书香氛围的营造,让“泛阅读”成为了现实。通过开放的数字化、网络化校园阅读环境的打造,我校将传统阅读与在线数字阅读相结合,使基于网络与资源的自主学习成为师生重要的学习方式。校园里“处处有图书,处处可读书,处处能读书”,实现了随心所欲读书。
于教师来说,大教育观需要“与书为伴”的教师,倡导“与书为伴”的思想。
于学校来说,拥有一支高素质、精诚团结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内核。
从以上两点出发,我们组建书香校园行动小组,以团队的力量全力推进教师阅读。书香校园行动小组由教师自发报名参加,有专人负责日常读书活动,如读书沙龙、师生同读、亲子共读等,校园读书活动丰富多彩,让师生时刻与书为伴。我校将“乐活论坛”丰富为“四大讲坛”,即名师文化讲坛、教研文化讲坛、阅读文化讲坛、学习之旅讲坛,力求让教师的生命在书香的滋养下,变得厚重而有价值。
学校的管理者理应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种高远的视野只有通过阅读,在不断地比对反省中,才能寻找到人生新的方向和力量。校长室明确规定每星期一下午第二节课后为集中学习时间,阅读内容包括5个版块:时事政治、教育政策法规、国学经典、教育理论、教育名家著作,如佐腾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大江健三郎的《为什么孩子要上学》、周国平的《论教育》、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蒋勋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李镇西的《我的教育思考—李镇西30年教育感悟精华》、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故事》等。同时注重分散集中相结合,读书和工作相结合。通过阅读内容、学习时间、考核目标上的“阅读三落实”,以制度推进行政班子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学校每个月都会给教师们推荐必读书籍,其中既有教育教学专著等业务类书籍,如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也有经典的富含人生哲理的优秀文学作品,如周国平的《花非花》、罗素的《西方的智慧》;还有贴近孩子生活的儿童文学,如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等。学校还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教师们以朗诵、演绎、谈感受等多种形式畅谈读书的心得体会,再现自己对于文本的感悟。在教师们的积极要求下,学校还多次举办“走进经典,润泽心灵”教师诵读比赛,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阅读已成为教师心中的一种信仰。
书是一种媒介,在它的穿针引线、铺路搭桥下,我们以生命个体的意义与书籍本身对话,丰盈个体的生命内核,走在具有生命意义的读书道路上。阅读活动促进了学校内涵式、人文化的发展,提高了办学品位。
在教师们的带领和影响下,孩子们积极地加入了阅读的大军。经典诵读,课本剧,读书征文,网上交流,校园阅读广播中,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在读书节开幕式上给每个孩子发放一张“读书存折”,每读完一本书,由语文教师检查后记录下书名,在读书存折上记录相应的阅读积分并盖章,活动结束时凭借存折上的点数评选 “读书之星”,举行“读书大王”的表彰。
我们在一至六年级都发出了“行走在亲子共读的路上”的倡议,向报名的家长发放阅读邀请函,每周一、周三13:00~13:20,“故事妈妈进校园”亲子阅读广播开始了,书香飘散到每一个家庭。
自2008年开始,我校一直坚持在每周五13:00~13:20,以校广播站为平台,开展“师生共读”活动。时至今日,已经累计向学生推荐了217本书籍。教师们带领孩子走进阅读的世界,向孩子们推荐阅读书目,和孩子们分享阅读感受。
每年的读书节上,我们都会开展“小学生与大作家”系列活动,邀请知名作家走进校园,和孩子们聊读、聊写,让学生与作家零距离接触。作家们用亲切的语调跟学生面对面地真心交流,活动现场一次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为了让孩子们家里的书也流动起来,学校每学期开展“淘宝书市”活动。“开心书市”“阳光书市”“小豆苗书店”……孩子们给自己的书摊取了别出心裁的名字,他们在那儿挑选、交换,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如图7所示)。
图7
每年假期,我们的 “宝贝爱读书”行动计划又要开始了,这项行动计划里的读书名言、读书故事、宝贝照片等几个栏目都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
一次次书籍的滋养中,孩子们渐渐明白了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并将之付诸笔端。教师和孩子们群策群力,编写了校本阅读教材《阅读阅乐》《随文乐舞》。《随文乐舞》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每周五的阅读课,它就是师生共同阅读的主角。
阅读,作为一个现代社会人永恒的追求,应该成为校园中的一种生命气象。关于阅读,我们一直行走在路上,探索着、实践着、思考着。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与支持,兄弟学校的学习与借鉴,是我校不断发展的源头活水。有源头活水的点滴汇聚,龙小人的“梦之泉”呼呼喷涌,一定能激活每个乐活人的心源,让学生的童年在书香中起航,为一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