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和华书法艺术简析

2013-08-17 09:09李雄涛李鹏飞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大众文艺 2013年24期
关键词:书坛书法艺术广西

李雄涛 李鹏飞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

这是一段来自广西书法家协会专题展览的评价:卢和华先生平和朴实,谦虚坦诚,才思敏捷,不慕虚荣,深得同道赞誉。习书20余年,潜心研习历代名碑法帖,入古不泥,畅写心怀,书艺日进。2002—2004年他远赴京师,拜师欧阳中石先生,获益良多。他擅长多种书体,真草篆隶水平都很高,足见其用功之深,涉猎之广,且能融会贯通,取精用宏。近年来卢和华尤其用心于行草书,在二王、米芾诸帖间不断探索,反复临摹,逐渐形成精致、沉着、奇巧、简朴、纵逸、大气的风格,这种源自经典异于时风的情调在以“流行”技法为主导的展厅里令人意外,这或许正是卢和华书法艺术的本色,能够登上兰亭奖和国展大雅之堂说明这种意外是一种成功的标志。

卢和华先生近照

一、卢和华的艺术概况

卢和华先生是位锐意进取的书法家,20余年潜心研习历代名碑法帖,入古不泥,并开始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语言,成为当代中国书坛之重要书法家。

卢和华先生师从欧阳中石先生,可谓根正苗红。卢和华先生2005年开始活跃于中国书坛,屡创佳绩,在广西和中国书坛得到广泛认同。2007年9月,卢和华自编的大学教材《米芾行书艺术鉴赏与临习》由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新华书店及各大网站发行,至今仍作为高校书法教材之一。其书法作品先后获得首届西部书法篆刻展、第六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第三届中国兰亭奖、第三届全国扇面书法艺术展、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首届 “王羲之奖”全国书法展、第三届全国行草书法展、首届全国小品书法展、“陶渊明奖”全国书法展、“国艺杯”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乌海杯”全国书法大展、北兰亭全国书法大展、首届“国粹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奖赛优秀奖、全国高校“廉政”艺术作品展书法二等奖。在广西,同时入展兰亭奖与国展的人屈指可数,卢和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作为高校书法教师,卢和华先生的教学成果同样引人注目,连续两年获得首届、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书法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他的弟子、课徒遍布广西及全国一些省市,相当一部分已经开始在中国书坛崭露头角。卢和华先生的书法艺术水准及其成果在广西,乃至全国都算是佼佼者了,但他总是谦虚地说,艺无止境,自己还在学习与探索,只有不断修炼才能日臻高境。

二、卢和华的艺术理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如其人一直是历代文人的重要标签。相对于书法而言,字如其人、书为心画是非常明确的境界。卢和华先生常常调侃道,我经常应邀参加一些国家级书法展览颁奖活动,别人看到我第一眼时,打死也不相信那获奖作品出自我的手笔。因为人们很难把平凡的长相与不平凡的作品联系在一起。也许很少人不会相信,敦厚谦和的卢和华先生,年轻时竟会在冬天里踢完足球光着膀子坐在地上以米酒当水解渴。每天晚上准备睡觉前,先生总喜欢喝一壶浓茶,一番笔墨云雨后进入梦乡,人家喝茶睡不着他却睡得很香。近年来卢和华又爱上奇石、古玩、红木,看上去很杂却似在寻找心灵的寄语,似在寻找笔墨的意境。和卢和华先生相处日久的人都知道他平和朴实,谦虚坦诚,才思敏捷,不慕虚荣,同道赞誉有加。而他的骨子藏着几分奇逸超脱的气质鲜为人知,难免以为怪异了。其书法一如其人,奇逸淡雅,去古存真,骨力天成。

在书法这条路上,卢和华先生遇到两个理论难题。一是“个性”问题。有些人认为要发挥艺术个性就应该抛开传统之后彻底原创。卢和华先生则认为,既然是在从事传统的书法艺术,就不可能是彻底原创,他不会把自己的个性凌驾于经典之上,但又不能因循守旧,关键是要从传统中寻找艺术语言要素,寻找个性,寻找适合自我秉性契合点,寻找适合当代审美的笔墨情趣,这样既不会远离传统,也不会被传统牵绊自己探索的脚步,才能入古出新,尽兴情怀。欣赏卢和华先生的书法作品,我们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古典气息,个性鲜明的艺术语言,不入俗流的艺术气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这是他对书法艺术的一种诠释。

第二个难题是 “雅俗”问题。由于古代经典作品存世久远,逐渐形成一种审美共性,即美且亲切易识,而张扬“个性原创”的作品常常存在着民众接受上的障碍。一些根植传统而又富有创造力的优秀作品,难免有时不为人所接受,甚至会被斥为“恶俗”。对此,卢和华先生心安理得。他认为,被古代先贤掘挖出来而又经历了千百年历史考验的审美形态,传达了中华民族的集体审美心理,然而每一个时代都是新的,每一个时代出现的艺术语言也是前所未有的,唯有敞开胸怀接纳这个时代才有发展。他坚信,根植传统的创新是对经典的发挥,必将得到历史的认可。他的作品在“雅俗”问题上做得非常成功,工稳通俗一路写得很扎实,魏晋小楷、二王行书、汉隶等作品让行家称道;奇逸古奥之作频出亮点,屡有佳作。这些作品在国家级书法大展上均榜上提名。

三、卢和华的艺术教学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作为河池学院书法讲师的卢和华先生,根据其20余年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他认为,书法教学的全过程可以说是引导学生学习领悟、欣赏、创造书法美的全过程。

长期的书法学习,可锻炼人的耐力和毅力,促使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书法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需要意志努力,要心静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地苦练。书法教学中,卢和华先生特别重视对学生意志的磨练。因此,他不断引导与鼓励学生,使学生在一笔一画的书法练习中,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培养出坚忍不拔的精神。卢和华先生常对自己学生说,书法是一辈子的事情,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心与毅力作为支撑,方能走的远。

卢和华先生的书法教学有苦也有甜,“胡萝卜加大棒”式的教学使他深得学生爱戴。他总是以各种妙趣横生的比喻让学生快速领悟书法技法问题。比如,初学行草书的人总会被使转问题困扰。卢和华先生说,使转就像骑自行车,或者在足球场跑弯道,拐弯时稍微放慢速度,侧一点身子,这样才能顺利通过,同样道理,使用毛笔写转折的地方也得放慢速度,笔锋稍微偏一点才会顺畅。他还常常强调,过渡的笔画要顺畅,就如两人互相传球,弧度、角度、力道、时机都要合理,这样对方才能很舒服地接住球,否则难以顺利完成任务。在讲到章法问题时,卢和华先生说,一个完整的章法,就如同一首歌,有音高音低、音长音短,节奏有快有慢,这样才悠扬动听。正是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使得他的课堂充满了乐趣,让人难以忘怀。

四、结语

卢和华先生凭借其临池不辍的耕耘,继承和发展了传统书法经典的精髓,同时也把传统的书法精髓延续到了现代的艺术创作中,并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多年来,卢和华先生在自己艺术创作和探索的过程中,不仅仅完成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发展,同时还担当起了一个书法家,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那就是书法理论的探索与整理,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

[1]张怀瓘.《书断》[M].见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周俊杰.《周俊杰书学要义》[M].西泠印社,1999年

[4]李星元.书法艺术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山西大学学报,2006,(2)

[5]郭继华.书法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6]黎东明.《审美人类学概论·序言》[M].广西民族出版社《审美人类学概论》,2007年11月出版。

猜你喜欢
书坛书法艺术广西
广西贵港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