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研究文献回顾

2013-08-15 00:50□文/赵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21期
关键词:规模研究

□文/赵 慧

(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一、引言

安然、世通等一系列财务丑闻发生后,美国于2002年7月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OX法案)。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2010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6月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结论性内容是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其核心内容是有关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那么,企业内部为何存在控制缺陷?管理层出于什么动机去发现和披露这些缺陷?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与比较。

二、国外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研究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关于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基本特征、公司治理特征和外部审计特征三个方面。

(一)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上市公司的公司基本特征

1、公司规模。一些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公司规模负相关,如Bryan和Lilien(2005)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规模更小。JeffreyDoyle、Ge和McVay(2007)认为大公司有更多的资源支付内部控制审计和咨询费用,其内部控制的建设更为完善,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几率较低。一些研究认为,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公司规模正相关,如Raghunandan等(2006)研究认为公司规模越大越有可能因为财务报告披露存在问题引起诉讼,由于披露一份引起误导的内部控制报告可能面临诉讼风险,因此作为一个可靠的信号,公司规模越大就越有可能披露真实的内部控制报告。还有一些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并没有显著关系,如Ge和McVay(2005)选取SOX法案颁布后的样本公司进行分析,认为公司是否披露实质性缺陷和公司规模关系不大。因此,关于这一特征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2、公司经营复杂性。Ge和McVay(2005)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公司经营复杂性正相关。Ashbaugh-Skaife、Collins和Kinney(2007)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公司的共同特征是多样化经营。Jeffrey Doyle、Ge和McVay(2007)认为从事对外贸易的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受到不同法律环境的影响,更容易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3、公司财务状况。一些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财务状况正相关,如Ashbaugh-Skaife、Collins和Kinney(2007)发现大部分公司不愿主动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那些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披露的概率更低。一些研究认为二者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如Bryan和Lilien(2005)发现业绩差的公司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Ge和McVay(2005)认为业绩较差的公司缺乏充裕的资源和管理时间,对内部控制建设的关注度低,因此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较大。可见,现有研究没有形成一致结论。

4、组织结构变革。Ashbaugh-Skaife、Collins和Kinney(2007)认为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涉及较多应计项目的估计和调整,并且优秀员工容易流失,这些都会增加企业的会计风险,进而提高公司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JeffreyDoyle、Ge和McVay(2007)发现组织结构变革较少的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低。Yazawa(2010)以日本证券市场为研究背景,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成长性弱或正在经历重组。

5、上市年限与内部控制建设情况。Jeffrey Doyle、Ge和McVay(2007)以 及Zhang等(2007)的研究结果一致,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上市时间较短,相比于其他公司更为年轻,发展机会更多且速度更快。Ashbaugh-Skaife、Collins和Kinney(2007)以及AndrewJ.Leone(2007)一致认为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投入越多,内部控制制度越完善,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机会越少。

(二)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特征。一些研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审计委员会质量负相关,如Ashbaugh-Skaife、Collins和Kinney(2007)认为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中的财务专家比例越小,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概率越大。GopalV.Krishnan等(2007)发现审计委员会举行的会议次数越多、审计委员会中的独立董事越多、审计委员会中专家比例越大,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概率越小。

一些学者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公司独立董事人数等公司治理特征进行研究,如Ashbaugh-Shaife、Collins和Kinney(2007)选取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302条款生效,404条款实施前)期间的585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较高。JeffreyDoyle、Ge和McVay(2007)认为公司治理机制与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可能性负相关,并证明独立董事倾向于要求上市公司建立更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执行更严格的审计制度以降低财务报告重大错报对其个人名誉的损害。

(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上市公司的外部审计特征。Ge和McVay(2005)选取SOX法案302条款实施起至2004年8月为研究时段,认为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正相关。Raghunandan等(2006)选取2004年731家制造类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76家公司比没有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高出59%,因为审计人员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时,可能增加实质性测试来降低风险,从而增加审计费用。Zhang等(2007)以同行业、同等规模、同样的业绩表现为基础,选取208家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与208家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进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聘请的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越强越会促进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如果最近上市公司正在经历会计师事务所的更换,则越有可能存在内部控制缺陷。

三、国内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研究文献回顾

国内学者早期关于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研究多为规范分析,如王飞(2006)探讨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缺陷的表现形式,如组织结构设置、业务流程安排、风险管理评估、人员管理等,建议通过完善稽核审计体系与权力制约机制改进内部控制。刘延梅(2007)对影响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主要表现为受理与审批环节控制不严,未严格审查客户资格、对客户的调查和分析评价报告不真实、贷款发放环节不合规等。

目前,关于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最早的经验证据是对于商业银行的研究。瞿旭、李明等(2009)以民生银行为例,从披露的数量、载体和类型等方面分析了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披露的现状。鲁清仿(2009)以2007年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对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公司规模、调整后的管理费用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负相关,通过边际分析得出企业的净资产报酬率和企业的销售增长率,相比企业规模和投入到内部控制的费用作用更为显著。方红星、孙篙(2010)以兖州煤业为例,描述性分析了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状况,并找出了影响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因素,即交叉上市公司由于受到更强的市场监管和审计监督,更能够积极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董卉娜、朱志雄(2012)以2009年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审计委员会成立时间越长、规模越大、独立性越强,对缺陷的抑制作用越强,公司存在内控缺陷的可能性越小。

四、国内外研究简评与展望

综合现有文献可知,国外学者关于公司的一些基本特征(如公司经营复杂性、组织结构变革、上市年限与内部控制建设情况等)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研究结果一致,在研究公司规模和公司财务状况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这可能是不同学者选取的研究时段或所遵循的监管背景不同,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程度不同所致;对公司治理特征和外部审计特征的研究较少,形成的结论不具代表性,该方面仍留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零散,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对商业银行实质性漏洞的研究以及对交叉上市公司或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的研究,对一般性公司的研究较少;相关文献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监管背景没有明确的划分,只是将国外的研究方法直接引入到国内的监管体制下;另外,现有研究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颁布后时间段的研究也较少。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对于投资者决策、上市公司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注册会计师识别内部控制薄弱环节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背景,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发掘的领域。

[1]Stephen H.Bryan and Steven B.Li lien.Characteristics of Firms with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An Assessment of Section 404 of Sarbanes Oxley[R].2005.5.

[2]Jef f rey Doyle,Weili Ge and Sarah Mc-Vay.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

[3]Weili Ge and Sarah McVay.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J].Accounting Horizons,2005.3.

[4]王飞.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缺陷分析及对策[J].南方金融,2006.5.

猜你喜欢
规模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规模猪场 夏季热应激应对管理看这里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