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艺林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450000)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应该如何抉择,才能使用稀缺资源生产商品,并把商品合理进行分配的科学;管理学家芮明杰认为管理学是研究资源如何有效整合,来满足创造性活动的科学,两者虽然都是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但是在研究对象、内容、视角、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基础都是关于人的假设和资源的假设,但是基本假设存在差异,由于人性决定人的行为动机,因此无论是经济学还是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基础都放在了对人性的假设上。“经济人”假设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经济人”概念也被广泛运用,经济学中对“经济人”的理解与管理学对“经济人”的理解存在不同。经济学中的“经济人”是指人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经济人”的理解具有单一性;而管理学认为“经济人”不单单追求物质利益,也追求精神利益、社会利益,管理学提出了除“经济人”以外的“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文化人”、“管理人”等概念,使人性假设具有多维性特点。对于资源稀缺是与否的假设,经济学提出了有限性假设,认为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都是有限的,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注意资源的节约;管理学提出了非有限性假设,认为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无限的,能够通过组织的管理进行扩充,实现资源管理的无限性,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也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使用。
经济学与管理学都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们的研究重点和研究视角存在很大的区别。经济学是从经济视角出发,研究通过社会资源的利用与配置能够实现什么样的经济利益,注重均衡,强调发展研究趋势,经济学认为资源是有限的,强调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为稀缺资源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对世界的解释,解释“是什么”的问题。管理学是以对人的管理为研究重点,应用性比较强,是从组织激励角度分析对组织资源的利用,注重不均衡,强调管理过程,研究重点是对世界的改造,解决“怎么办”的问题,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等理论都是根据组织提供的社会需要、经济刺激、价值体现等方面来配置组织资源的。
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的内容,把社会经济分为诸多个体,对个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这种研究具有抽象性;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具有整体性,它把组织看成是一个整体,再用系统论来分析构成组织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是具体的。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从一般到个别,从理论或者逻辑上的预期模式到对预期模式的观察和检验,是演绎的;管理学是归纳性的,是对管理经验的总结与运用,从个别出发研究共性,管理学理论是为解释管理活动存在的。经济学采用定量分析法,管理学不仅使用定量分析法,还加之定性分析;经济学多关注人为假设,管理学多关注现实事件。在对数据的利用上,经济学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时从研究工作者或研究部门那里收集的不需要经济学家自己去收集;而管理学正好相反,管理学的研究数据都是管理学家们自己去寻找的。经济学对除经济资源外的其他资源采用定性化分析法,对经济资源的研究往往采用定量分析法;由于管理的行为比较复杂,数据信息也具有独特性,不好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因此管理学往往使用的是案例研究方法。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存在根本的差异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市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场,市场是进行产品交换的主要场所,而现场是进行产品创造的主要场所。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对一般社会资源的利用,管理学研究的内容是对特定的组织资源的使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资源的使用方法,强调对使用方法的科学性选择,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如何激励和组织资源实现企业的使命;经济学研究侧重的是普遍现象与一般规律,方向比较宏观与共性,管理学研究侧重的是实际的方法与特殊性,方向比较微观与个性;经济学通过对人与企业的共性研究找出共性问题的解决办法,管理学认为人与企业在具有共性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个性,因此管理手段的选择也要依据他们的个性来选择。
经济学与管理学都对人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也不相同,但是对人的自利动机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相同之处。经济学认为人都是自利的,自利心理决定了人的行为动机。人都是最大限度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也是如此,经济学对人性的假设是对一些经济活动和社会机制进行解释的理论基础,正是因为人具有自利的动机,才会进行投资或者消费行为,决定人投资领域的也是自利动机,人们都会选择投资风险最小的,获得利润最大的,投资的数量也是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消费也是在追求消费行为利益的最大化进行的,市场机制建立的基础是微观的经济主体行为机制,这也是市场机制占支配地位时间长的原因。虽然管理学在“经济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也在追求社会利益与精神利益,但是这并没有否定人具有自利的动机,并且社会利益与精神利益是人在对个性利益的追求中感知的,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正是人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只要存在稀缺资源,人的自利动机就会一直存在,社会不会成为只追求利益不受到约束的社会,也不会成为在约束下没有自利动机的社会,人最求自我利益是一种本能,不能否定人的这种本能,而是应该加以约束和规范。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就是挖掘人的潜力,使之创造更多的价值,管理就是让人在被管理下获取成果,是否有成果受到管理方式的影响,管理活动中的约束、激励机制也都是在自利动机下进行的,如果人没有了自利动机,那么管理也无从进行。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制度环境是相同的,人类社会处于制度环境之中,制度环境对人类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例如法制社会中人们就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无论是经济学还是管理学都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的,经济学充斥着个人主义,经济学研究以个人为主,以个人行为来分析组织行为,个体构成总体,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个体的相互作用,人们的行为都是以追求个人利益为基础的,企业的行为也是以追求自身利益为基础的,对个人和企业这种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应该以规范和引导为主,而市场经济机制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管理资源是由市场来定价的,管理中各种资源的流动是在市场环境下进行的,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是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的,企业经营行为和成果是接受市场检验的,因此管理学也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发展的,也需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经济学与管理学运用的基础都是私有产权,私有产权是建立在承认自利动机的基础之上的,有自利动机就会产生自利行为,成功合理的自利行为就会产生私有财产,也就会产生私有产权,私有产权保证经济的有效运行,如果私有产权受到市场经济制度的保护,那么私有财产者就会在社会环境中得以长远发展。管理的实施基础是既定产权,管理活动是为了实现既定产权,即使既定产权的权力不集中在所有者手中,但是收益权却没有变化。
经济学的运行方式是市场价格机制,管理学的运行方式是企业行政命令机制,市场与企业又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形式,这说明经济学与管理学都在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如果企业的交易成本要比市场配置资源的成本低,那么企业就会取代市场的地位,企业的行政命令机制就会比市场的价格机制更好;如果企业的交易成本比市场配置资源的成本高,那么市场的价格机制就会比企业的行政命令更有效,组织形式也会趋向市场,甚至回归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大背景下,企业与市场的替代关系为经济学与管理学提供了竞争机制,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分工也可以看出他们都在研究资源的配置。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的运行机制、发展动力、运行环境等等,是从社会的视角进行研究的;管理学研究的是企业的组织管理方式,如何通过组织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研究的,经济学对社会的研究为管理学对世界的改造提供了理论,管理学的实践性也会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有利帮助。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点也越来越多,两者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经济学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时从研究工作者或研究部门那里收集的,不需要经济学家自己去收集,这就使经济学研究具有重理论轻实践的缺点,导致形式主义的出现;而管理学正好相反,管理学的研究数据都是管理学家门自己去寻找的,使得管理学重实践轻理论,对管理问题的分析与解释不到位,管理学需要经济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研究基础,来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无论是经济学还是管理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在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由于这两种学科都在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这就增加了两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在不断的探索中,两门学科的交叉点越来越多,在发展中不断融合。现在的经济研究很多都是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的对象,在研究管理问题时也总借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融合也促进了边缘学科的出现。经济学与管理学普遍应用于企业管理中,新制度经济学划分为三大理论: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产权理论是从产权外部性角度来研究在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控制权的分配与激励问题,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是市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的是企业成员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这三种理论对企业的契约性、所有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企业的管理理论可以借鉴这些理论的研究成果,企业的组织理论也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而经济学边际效用的分析也可以应用到管理学的规范性研究中,企业的一体化发展与国际化经营也可以用交易成本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竞争战略也可以用信息经济学理论来分析。总之,经济学与管理学是在发展中不断融合,在融合中不断发展,与现代企业的实际更加贴近。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越来越大,特别是用于企业组织方面,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融合为企业的发展管理作出了重大贡献,管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相互融合,共生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1]张其仔.社会学方法对于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意义[J].经济管理,2005,(2).
[2]武博,严旭,陈晓文.经济学与管理学区别和联系的再思考[J].经济评论,2007,(5).
[3]陈通,赵成.多维视角中的交汇——论经济学与管理学[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