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景辉 杨 帆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保定)
文化产业作为将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朝阳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也日益凸显。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按其发展规律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取得较好的发展效益。河北省文化产业具体的结构体系可划分为:新闻出版与广播电视业、电影业、娱乐业、艺术业、文化旅游业、广告业、群众文化业、竞技体育业、网络业和其他等产业结构。在构建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政策导向、财政投入、管理水平、执政能力、开放程度等诸多因素直接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在构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促进产业发展中大有作为。
各级政府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心里装着群众、脑中想着群众、眼里望着群众、肩上担着群众,切实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要着力改变工作作风,改变“高高在上”的浮夸姿态,人要坐得下来、心要踏得下来、头要低得下来、下到基层,接近群众。要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拖泥带水、不拖沓冗长、不趾高气扬,以自身的认真服务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科学执政能力和决策水平,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水平和综合素质,探索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执政规律,认真学习和系统领会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切实增强自身的决策能力和水平。要本着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着力提升规划能力,要表现本色、突出特色,实施城市软实力提升战略,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的各项职能和功能,引导各种资源和信息合理有序流动,发挥城市各种要素整体的最大效益。要切实制定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出台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保障。政府要牵头,召集全市各行各业尤其是文化领域的精英,整体布局,科学规划,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注重特色,打造品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保证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各级政府文化产业布局要适时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发展战略,通过宣传、联姻等多种切实可行的途径使本地区的文化产业走出去,创建富有特色的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品牌,扩大本地区文化产业的影响,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要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以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为途径,以宣传为手段,不断探索和拓展文化旅游互动发展模式,打造多层次、多种内涵的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平台,让国际游客做本地区文化的欣赏者、消费者和传播者。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推动文化产品走出去,使本地区文化随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另外,要本着学习借鉴的谦逊心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引进先进的外来文化和管理经验,引进其他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引进大的成熟的文化产业集群,为我所用。要有大视野、大布局、大手笔,坚决摒弃夜郎自大、闭门造车、小家碧玉和盲目排外的心态,要着眼全球和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着眼于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必需条件,为展示本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提供有力的空间和平台。
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各级政府要切实注重市民素质的提高,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并高度重视外来人员的培训问题。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文化创意、数字动漫、新技术、新媒体等专业,大力培养文化产业经营管理、高新技术、新媒体产业等领域急需人才,做到教育资源共享,搭建高层次人才交流流动的平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各级政府要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培养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人才可上、可下、可留、可走的合理人才流动机制。造就一批文化领域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科技型人才,把河北打造成富有吸引力、竞争力、创造力的文化人才聚集地,对城市管理干部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培训,增强城市管理意识,提升城市的理念;引进优秀人才,将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心城市管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城市管理第一线,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强化内部管理和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注重队伍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教育,努力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强化城市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为河北省各个城市管理提供人才保证和组织保证。要本着“源于历史、基于现实、引领时代、富有特色”的原则大力塑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形象,要把城市精神的塑造作为提升保定城市品位的核心,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魅力。制定出台《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管理使用办法》,在住房、职称、薪酬待遇、家属随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面向省内外重点培养引进社科理论和文学艺术名家大师、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领军人物。鼓励文化单位以调动、岗位聘用、项目聘任、客座邀请、兼职、定期服务、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引进或使用高端人才及其团队。出台民间文化人才职称评聘特殊政策,发现、培养、扶持民间人才。
各级政府要加大优秀传统文化整理、挖掘和传承力度,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地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和升华,赋予其新的形式和生命力,使其在新时期迸发出新的活力。要下大力气挖掘涉及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杂技、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文化空间等诸多领域的传统文化遗产,打造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和品牌,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形成竞争优势。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围绕打造支柱产业,鼓励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实现上市融资。实施重点文化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工程,培育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在实施精品工程方面,结合“走、转、改”,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在实践中汲取营养、积累素材、提炼主题,创作生产更多具有中国气派、燕赵风韵的精品佳作。
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提升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促进了社会再就业,而且在扩大内需、稳定社会、提升国民素质和调整产业结构方面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举措,以刺激和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是城市的管理者,政府管理水平、决策能力和服务质量如何直接决定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档次和综合竞争力。因此,各级政府应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切实采取各种举措,促进文化产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