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语境与网络语言

2013-08-15 00:44:59王映霞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热词词语消费

王映霞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063004)

消费文化是商业化大潮中的全球消费主义价值观念渗透之下的一种被普遍认可的文化规范。在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价值观念等的多重影响下,消费文化已然成为对人们社会生活背景的重要表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人们彼此之间依靠语言,才能够相互交流对世界的认知和心中的感受。在当下时代社会背景下,语言受到消费文化的巨大冲击,网络语言的空前盛行就突出地显示出了消费文化语境的强有力的影响。

在现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改变人们社会生活的一股巨大力量,而网络语言对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有着越来越不容忽视的影响。2012年,《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面世,增收了3000多条词语。这些增收的新词中有很多词语是网络热词,如“宅男”、“宅女”、“雷人”、“给力”、“寿司”、“粉丝”等,显示出了网络语言在汉语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的情况和在某种程度上对当下语言生活需要的满足。在本篇,我们试图以近年来逐步兴起的网络语言为视角,去观照消费文化对语言的重要影响。

网络语言的大量出现是对人们生存方式和话语系统改变的一种反映,近年来,在青少年日常用语中随处可见网络语言的身影,网络语言不断扩大其使用范围,这种情况引起了多方的关注。

就此,很多学者指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网络语言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和趣味性,这是网络语言盛行并且逐渐跨越网络范围使用的重要原因,但网络语言在教科书、正式媒体中的使用应引起重视,网络语言的使用在“接轨”新时代、创新的同时应遵循规范语言的原则。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网络群体拥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具有合理性,开放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存在多个言语体系。

目前来看,网络语言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新鲜 有用语音谐音来表示原来的意思的网络语言:如“酱紫”表示“这样子”;“偶”是“我”的一种较为调皮、活泼的说法,并由此推衍出“偶们”。还有一类网络语言则是用符号象形来表达,“@_@”在网上就代表一个戴眼镜的人。网络语言的陌生化效果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网络词语从某种角度看显现出了人们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它有利于生活中的创新,是人们在社会中进行语言交际的一种新鲜元素。

二、幽默风趣 网络词语幽默风趣,往往令人印象深刻,让生活话语更加活泼、好玩,让人们之间更加贴近。如“躺着也中枪”很形象地描述了非常倒霉的时候或者形容倒霉的程度之深,亲切、有新鲜感,有冲击力,影响大,所以迅速流行起来。有些人用这些网络词语发表演讲、写作、拍电视剧,从而让这些网络语言更快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三、口语化 网络语言产生在网络交际的土壤中,快速、便捷的交际需求决定了网络语言口语化色彩明显的特点。如教育部在“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有关情况的介绍中就指出仅2006年在BBS当中运用的网络语言光“哦”就出现了20多万次。

网络语言逐渐以其新鲜、幽默、便捷的面孔获得了人们的青睐,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传统媒体的样貌,众多的报刊新闻标题越来越多地运用了网络语言,连主流报刊也在其中。如《中国青年报》2011年10月10日6版的《民警用QQ“聊”来逃犯自首》、8版的《上海:成人仪式尊重“90后”》和《新京报》2011年10月18日的《粉笔哥:暂时不会再卖艺了》等。其中的“90后”、“粉笔哥”都是那一时期在网络上流行的词汇。

四、阶段流行性 网络语言不断创新,其流行具有阶段性。如2007年的网络热词“拼客”,“拼”表示集中、一起、联合,“客”代表人,指的是几个人或更多地人共同完成一件事或活动,形容为着节约资源又其乐融融的拼合、共享优惠的在我们生活中间悄然出现的“拼”一族。而现在用“拼客”一词的人已经不多了。

另一个形容1975-1985年出生、在生活中“东奔西走”之族的网络热词“奔奔族”现在也同样少有人用了。

网络语言的产生是以人们在网络环境中的交际空前频繁为背景的。网络语言的盛行主要反映出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意识的改变。一方面人们在思想观念方面求新求异,即使传统语言完全能表达的意思也力求突破原有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迫切地需要释放社会压力的途径,日新月异的网络语言洪流成为人们宣泄的途径之一。如表示压力很大的网络热词“鸭梨山大”和“伤不起”等很形象贴切地形容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巨大压力,不仅青少年,连中老年人群在生活中也常常惊呼“鸭梨山大”。还有代表一种网络流行语言风格的2012年网络热词“元芳体”,它源自《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在剧中狄仁杰大人常对李元芳说:“元芳,此事你怎么看”。而李元芳也是程式化的回答,“大人,我觉得此事有蹊跷。”“此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2012年10月,这一惯有的片断被网友吐嘈,并跟风模仿形成了“元芳体”,并且产生了各种版本。其句式为前面陈述一件事情,在最后会加上一句“元芳,你怎么看?”这种句式主要用来表达人们对一些热点社会事件的密切关注和一言难尽的复杂感受。“神马浮云”的流行则源于网络爆红的“小月月”事件。“神马”和“浮云”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当代人对生活种种的无奈和慨叹。

我们认为,如何看待网络语言的盛行,审视语言与文化的重要关系不容忽视。在当下的社会里,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核心和主要动力。与人们更多关注产品的物性特征、物理属性、使用与实用价值的生产社会不同,在消费社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精神特性与形象价值。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迅猛推进,消费社会把所有可能成为商品的尽数成为商品以推动生产,消费文化已经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语言就是“眼球经济”的产品之一。伴随着不拘一格的思路产生出来的新奇同时充满着诙谐的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一些正式媒体为了维持自己的影响力,也采用了大量的网络语言就是一种很好的证明。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网络词语成为全球娱乐化以及在娱乐中消费的文化“产品”。以网络语言支撑起来的各种新闻事件、人们之间的种种交流从产生到阅读或进行的整个过程都被消费化,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下,只有主张“消费主义”,制造出“卖点”,制造出具有让人耳目一新或轰动性的“卖点”才能够赢得更多的接受者。网络语言激发着人们内心或隐或显的欲望,成为不折不扣的消费符号。

网络语言本质上以满足人们的某种消费性欲望(或娱乐或宣泄)而产生。网络语言使得原有的语言体系呈现出了新的色彩,具有新鲜的生命力,同时,它的过度消费性也给语言体系带来了某种冲击,网络语言在使用中还存在着语义不清、语法混乱、滥用错别字等有语言不规范的现象,这一点应引起语言研究者的重视。

我们应客观面对网络语言的盛行,既不能否定其存在的合理性,也不能任由发展,应该避免其“失序”,逐步引导网络语言进入规范语言的轨道上。

猜你喜欢
热词词语消费
容易混淆的词语
热词
时代邮刊(2021年8期)2021-11-26 12:48:48
热词
热词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小康(2021年1期)2021-01-13 04:56:24
找词语
十九大热词 我践行
少先队活动(2018年8期)2018-12-29 12:15:54
40年消费流变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0
词语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