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闲愁都几许——浅析闲愁

2013-08-15 00:44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愁绪安逸古代文学

余 淼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闲愁的根本起因在于对人生的缺憾的感受,这也是中国古代诗歌里一个永恒的命题,无论诗人的身份与性别,闲愁都凭借自身有独有的情感特征将其征服。虽然对闲愁的诠释众说纷纭,但是其基本含义未曾变化,因闲而生的愁绪是其朴实的本质。闲愁里不太浓烈的哀伤恰恰适合表达诗人大部分人生境遇里遭遇的悲伤,于是闲愁的主题,在中国的诗歌里屡见不鲜。

闲愁的基本含义是抒发作者自己内心本身的忧愁。闲愁本身是一种愁绪,但是整体的风格趋于平和,没有其他愁绪来得那么强烈。闲愁产生的关键诱因是安逸环境,这种环境造成了闲愁本身较之于其他愁绪不同的地方,同时由于创作主体性别和自身经历的不同,所表达出来的闲愁也不尽相同,因此闲愁具有了独特性。由此我们可以定义闲愁就是一种因闲而生,不关乎实际痛楚,在一种相对安逸的环境里产生的愁绪。

一、闲愁的内涵 闲愁作为中国古代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一直被诗人广泛的使用,来表达自己的心绪。最早出现闲愁的诗句是张碧《惜花》诗之一:“一窖闲愁驱不去,殷勤对尔酌金杯。”所谓的闲愁就是贺铸在《青玉案》中所说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也更像是李清照说的“唯有楼前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这样闲愁总是淡淡的哀伤,因触景生情,所以有感而发。闲愁不像“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样国恨家仇般的浓烈,它是娓娓道来,不急不缓,是一种无名的哀乐,不可名状。

二、闲愁的情感特征 闲愁的情感特征大体上包含三个方面:平和的闲愁、委婉的闲愁、悄然突至的闲愁。

(一)平和的闲愁 闲愁是作者在相对安逸的环境中产生的一种愁绪。闲愁以人生的缺憾为诱因,它与现实的联系表现得更为渺茫潜隐,在人性心理结构中属于更深的层次,闲愁无关乎生理的苦痛或是物质生活的困苦。闲愁的主题是悲伤的,通过诗句表达出来的闲愁比较细腻,能够非常细致地表达作者的内心的忧伤。就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闲愁更关乎的是作者内心里更深层次上的缺憾。闲愁相对于哀愁,情绪没有那么的强烈,更趋于平和。由于是在相对安逸的环境中产生,闲愁的特点是整个感情的抒发是平和的。诗人在安逸的环境中面对伤感的景物和人,更愿意关注自己的内心深层次的感觉。

(二)委婉的闲愁 闲愁由于在平和的环境下产生,更多的是创作者自身内心的写照。不同于触景生情或是睹物怀人的哀愁,表达哀愁的对象是明确的。

首先,闲愁在表现形态上是轻淡飘渺,委婉的。闲愁词表现的不是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那种撕裂心肺的痛苦,也不是感士不遇、踌躇满志、报国无门的愤懑。它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怅惘的情绪,轻轻的,淡淡的愁绪。这种闲愁没有具体的内容也没有具体的描写对象,更多的就是对自己当下内心种一种感觉的表露,一种飘渺的情愫。正如李清照在《声声慢》里所提到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的愁,说不上是相思还是哀叹,没有那种强烈的痛楚,也没有那种至死方休的依恋,只是一种少妇内心里淡淡的飘渺的情愫,怅惘的情绪。虽然没有撕心裂肺的痛感,但是还是体味出一种不眠不休的淡淡的忧伤,这就是一种闲愁。

其次,闲愁不是直接的抒发作者自己的愤懑之情,闲愁表达的方式是间接、委婉的。闲愁就是婉转而又不失风雅地表达自己的愁绪,像李煜在《相见欢》里提到“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他的那种愁绪不是能够铺叙开来的,是不足为外人道的,能够理解这种闲愁的人,必定也是伤心之人。只有拥有过和他相似的情感经历的人才能够懂得他内心的苦楚。具体来说闲愁是依靠诗句营造的情调和氛围来表达出来的,闲愁给人的不是一种情感的冲击力,而是情调的晕染,越是有着相似经历的人,越是能够了解这其中的滋味。

(三)悄然突至的闲愁 闲愁的产生,不是有着明显的预警,它是一种不可得而名的无名哀乐,恰如灵感一般,闲愁来的时候,我们总是手足无措。正如李清照所说“才下眉头,又上心头。”闲愁悄然而来,不期而至,它不像那些现实的愁苦那样有直接的原因,也不像那些真实的愁苦那样轰轰烈烈、让人心里痛苦不堪。闲愁的出现具有的突然性,正是闲愁的魅力所在。突至的闲愁往往使作者始料未及,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就是如此的情形。而正是这种始料未及,突如其来的闲愁,让作者们一时间总是感慨颇深,文思泉涌,篇篇佳作正是由此而生。

(四)男女各异的闲愁 不同性别的文人对闲愁的体验存在较大的差异。男性文人,把闲愁的自然联想观照物放于自身之外的外在世界,如心怀天下,感叹兴亡,整个诗歌文学作品当中,所体现出来的闲愁,气象磅礴。闲愁虽然平和但是表达的还是一份悲壮,如清朝诗人严绳孙的“总是兴亡千古地,莫教潮汐送闲愁。”女性的闲愁注重的是对自己内在世界的关照。相对于男子,更注重自己周遭的氛围。整个闲愁的落脚点是在于感叹时光的飞逝,友谊的短暂。感情上显得更加的悲切,少了一份胸怀天下的大气。闲愁产生的氛围是相对孤立而狭小。如清朝女诗人孔兰英的诗歌“闲愁易乱如衰草,女伴难留似夕阳”。正是由于男女各异的闲愁表达,才使得闲愁的情感特征趋于完善。

三、闲愁的文学价值 闲愁,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当中一个永恒的命题,其文学价值不可忽视。首先,闲愁作为一个久谈不衰的文学命题,为中国古代文学提供了创作素材与主题,从先秦两汉至唐宋明清,以闲愁为主题的诗歌、文赋、戏剧、词,不胜枚举。闲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作者对其百般留恋。

其次,闲愁,作为一种人生体悟,由那种突如其来的感觉,所带来的独特生命体验使得诗人总是文思泉涌,激励着诗人创作更多的文学作品出来。那种源自心底的对于生命和人事的感触,是文人内心情绪的爆发,文学即是人学,表达内心的强烈感触,更是文学不可或缺的任务,于是闲愁作为一种文学命题,出现在更多的文学作品当中,恰如李商隐的许多《无题》作品,闲愁是其创作的源泉。

最后,闲愁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即丰富了文学意象的内容,也扩大了文学意象的范畴,为中国古代文学在意境营造和意象表达上增添了新的动力,特别是以男女性别不同,所对于闲愁意象的创作方面的不同,使得闲愁的内在特质不断扩大,从而由单一的情感诉说,变成了可以具体生动表达情感变化的独特意象。从此中国文人,对于同一意象开始有了不同的见解,男女文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表达显得更加完善,闲愁意象,凭借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和文人对于其不断地诠释,成为了文学意象群里的常青树,沿用至今。

总而言之,闲愁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永恒的母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男女性别的差异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下使得闲愁都不尽相同的现象更值得我们去深思。

猜你喜欢
愁绪安逸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三星堆古人的“安逸”生活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风起了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当爹妈最安逸的时刻
一阙诗词 万里愁绪
董子健: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