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2013-08-15 00:48:29赵怀轩
河南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圆锥体生态建筑

赵怀轩

( 河南省育兴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住房需求的不断扩大,房屋建筑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而以牺牲生态环境、违背可持续协调发展原则为代价的传统建筑和房地产产业已经走到了尽头。要想持久发展,就必须发展绿色生态建筑,绿色生态建筑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实现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

1 生态建筑的特征

生态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大大降低了其耗能。生态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生态建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

2 发展生态建筑的意义

绿色、低碳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CO2 少污染,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 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必须发展生态建筑。

3 生态建筑的实例

3.1 格林威治新千年村

位于伦敦东南部的格林威治新千年村显示了创新和协调发展两大特征。它的主体设计由拉尔夫·厄斯金(Ralph rskine)完成,包括多种用途的建筑。公寓大量的采用了玻璃,以及波纹状的墙板和镀锌板。公寓内部参照了北欧风格设计,宽大明亮,有落地窗和可移动的墙。千年村的设计中突出了协调发展的功能:减少了80%的能源消耗和30%的用水;生活废水循环系统将雨水保留下来冲洗卫生间;40%的木材和铝制建材得到回收利用;混凝土结构的房屋有储热作用,减少了能源消耗。村子采用了热能和电能合一的供应系统,为住户提供中央供暖、热水和电量。村中种植了大量的雪松,它们是天然的遮阳和挡风的屏障,也为花园增添了风景。

3.2 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图书馆

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图书馆的玻璃外墙及处于馆内中心位置的透明圆锥体中空设计,不但引入天然光,节省能源,圆锥体顶部的天窗更能造成空气对流,将馆内的热气带走。圆锥体的天窗成了空间的重心,藏书置于四周;独立式阅读座位有的传统向壁,有的却相对“开扬”、朝向透柔和日光的圆锥体,让读者选择个人喜爱的景观。另外有开放式的讨论区和提供信息的电脑使用区,除了实际功用,各区台凳形状、用色不一,各具视觉美感。空间整洁、灵圣和恬静,“图书馆是个有灵性的地方(spiritual),在宁静的环境里,读者可以感觉自己的内心感受,就像在教堂灵修一样,与自然、世界,以至宇宙交流。

4 发展生态建筑从设计入手

生态生态建筑设计,指的就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人工环境学、生态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把建筑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使用者者提供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生态”绝非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一种对环境无害而又有利于人们工作生活的标志。而要做好这样一个设计,大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 利用外部环境中的因素

改变原来无视建筑周围环境的做法,把建筑的外部环境所起的效用放在重点考虑的地位,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和要素,以及周围其他建筑和设施所能提供的技术性可能。

4.2 挖掘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潜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建筑材料层出不穷,设计师们的设计有了更广阔的天地,除了为艺术形象上的突破和创新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外,也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可能。

4.3 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

太阳能、风能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有着其他能源封锁可媲美的优点——可再生,无污染,因此太阳和风对未来的生态建筑设计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建筑的外观和通风系统的设计。这使人们对建筑外立面和建筑的自然通风有了新的理解;视觉的联系、引进日光照明、自然通风、保温隔热、遮阳、充分预防眩光、合理运用太阳能、合理运用风能。

5 结语

生态建筑是多种技术集成的结果,它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更不能离开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鼓励和正确引导。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人员的相互合作与共同努力,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生态学及其他科学技术的成果,从技术、经济、环境、能源及社会等角度出发,系统地设计与评价建筑的室内外环境,才会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生态建筑。

[1]陈文建,季秋媛,王一斐,陈姣.浅谈未来节能建筑的应用与发展[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2]雨辰,龚常.人类不朽的凝固乐章——21 世纪世界建筑经典一瞥[J].上海城市管理2013年02期

[3]刘启波,周若祁.寒冷地区高校既有建筑节能技术体系研究[J].工业建筑2013年04期

猜你喜欢
圆锥体生态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一种新型夹具设计
简单而精致的BUBA台灯
五金科技(2020年5期)2020-10-31 14:41:34
埃及沙漠赫尔格达红海沿岸沙漠呼吸
优雅(2020年5期)2020-06-24 03:08:33
建筑的“芯”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2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