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旗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群众工作历来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都予以高度重视。近年来,胡锦涛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群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再次强调全党要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从而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切合执政党需要的群众工作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工作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实现了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创新。
一、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精辟论述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在继承江泽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命题的基础上,把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强调必须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
首先,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要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真正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善于做好党的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尊重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才能从根本上赢得群众,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否则,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拥戴,“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P594)对此,胡锦涛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党要经受住执政考验,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确保党的执政地位坚如磐石,就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2](P1012)。因为,群众工作的本领,是做好全局性、经常性工作的本领,也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根本来源。能否做好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最根本的考验。”[1](P594)正因如此,他多次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刻认识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带着深厚感情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2](P1010)他指出,把群众工作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了,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为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把群众工作放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需要的高度来认识,凸现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群众工作重要性认识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其次,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是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发而制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其根本目标是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得、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2004年9月,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通过发展来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通过法律建设来不断提供社会和谐的法制保障,通过文化建设来不断构筑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也要通过群众工作来不断协调关系、凝聚人心。”[1](P314)这就明确告诉我们:群众工作有利于妥善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凝聚广泛的社会共识、集聚强大的社会力量。同时也说明,做好群众工作,有效协调社会关系,妥善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胡锦涛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量工作同党的群众工作有密切联系,要求我们把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做得更好。”[1](P717)强调“改革发展越是处于关键阶段,党的群众工作越是要加强。”[1](P314)“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都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1](P717)可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只有切实做好群众工作,才能妥善化解社会各类矛盾,有效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3](P650)
第三,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这是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是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要迎接挑战、克服困难,要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群众工作。胡锦涛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2010年10月,他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2](P1010)2011年1月,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他再次强调:“我们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4]而为此就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因此,只有把党的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使我们的事业经得起任何风浪、任何风险的考验。”[4]
二、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政治新理念和价值新取向
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指导思想决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极具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政治新理念和价值新取向。
(一)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政治新理念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人民群众更加幸福、更好全面发展,提出了“以人为本”执政新理念。胡锦涛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5]他还强调要把以人为本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包括群众工作)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胡锦涛看来,“以人为本”作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政治新理念的核心要义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6](P850)胡锦涛谆谆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在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中:一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3](P873)。二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使各项决策既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又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既反映大多数群众的普遍愿望又照顾部分群众的特殊要求”[3](P874)。三要“着眼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于满足于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7](P852-853)。胡锦涛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蕴含着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为了群众的人文情怀和时代精神。
(二)公平正义: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价值新取向 公平正义是一个社会实现良性运行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价值新取向。“以往,在群众工作问题上,我们一般是把公平正义当做隐含的前提和条件来看待的,并没有对之进行系统的、深刻的阐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执政以来,在对待群众工作问题上,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关切和期盼,在高扬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大力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8](P27)在胡锦涛群众工作视野中,公平正义不仅是一种原则、一个道德要求,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它更是一种治国思想和价值取向。他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7](P13-14)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全社会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越来越强,对党和政府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这些情况,胡锦涛认为,“群众工作作为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基础性工作,尤其要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为价值追求。”[8](P27)因为,在他看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1](P711-712)这里,胡锦涛阐明了一个深邃的道理:在公平正义条件下,就能激发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就能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稳定的价值基础,就能实现新时期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任务。
三、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进一步开阔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思路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成为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宝贵财富。但是,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新老交替,群众工作呈现许多新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在群众工作上也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做好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问题和挑战。面对这些新变化,胡锦涛在总结运用以往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进一步开阔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思路。
(一)以转变领导干部作风为前提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 胡锦涛十分重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对于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领导干部良好的作风本身就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3](P870)相反,他认为:“如果领导干部作风不正、作风不实,不但难以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头人,反而会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甚至激化社会矛盾。”[3](P870)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作风建设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才能为做好群众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他谆谆告诫各级领导干部: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3](P535);另一方面“要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勇于开拓进取,又坚持埋头苦干,真正把功夫下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2](P641)以自己的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前进。这些重要思想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端正党的作风,把由党风问题引起的群众问题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以创新方式方法为关键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 胡锦涛要求全党要善于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规律,改进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强调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做到“六个结合”。具体来说:一要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了解群众疾苦相结合;二要在增进信任上下功夫,把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结合起来;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把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结合起来;四要在增强法制观念上下功夫,把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硬措施”与教育、协商、疏导等“软办法”结合起来;五要在搞好示范引导上下功夫,把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与弘扬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结合起来;六要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上下功夫,把传统办法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这六个方面,指明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有助于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以完善制度体系为保障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作为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的经常性工作,不仅要从思想上强调,而且要从制度上落实和保障,需要依靠科学完备的制度来规范、来约束。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反复强调要健全群众工作的制度体系,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一要“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督促、保证作用”[2](P1015),以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二要“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2](P157),做到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领导干部定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而畅通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重要渠道,确保执政为民成为现实。三要“健全信访制度,加强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建设”[2](P1015),以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为宗旨,以帮助群众解决合理利益诉求为核心,以探索建立处理上访问题的经常性机制为重点,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了解群众心声和实际需求。四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2](P158)五要“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2](P1015),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四)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 胡锦涛极为重视发挥基层组织和基础干部做群众工作的特殊作用,并认为它们是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是党执政为民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他指出:“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5]为此,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基层组织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按照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的要求做好群众工作。”[9]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突出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通过多种方式使那些适合基层工作、作风好能力强的干部留在基层,让那些在基层工作有经验、有实绩的优秀干部得到更好地培养和使用。”[10]帮助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4]胡锦涛.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 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N].人民日报,2011-01-11.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8]何旗.论胡锦涛群众工作思想的鲜明特质[J].党政干部论坛,2012,(6).
[9]胡锦涛.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J].党的文献,2011,(3).
[10]习近平.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N].人民日报,201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