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东 刘飞鹏
刘飞鹏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地方本科院校,一般是指省市所属,但分布在省会城市之外的地级市区划之内的普通本科高校。[1]这类高校中的部分高校承担了部分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任务。然而,现有的地方本科院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陷入了“怪圈”。一方面,还没有研究生授予权的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最终获得了硕士授予权;但是当地方本科院校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特别是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却是招生困难,就业更难,得不偿失。问题与出路何在?这正是本文研究的主旨。
招生方面:由于地方本科院校研究生招生的学科相对于重点大学而言处于劣势,且经费相对投入不足,研究生导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地理位置亦不优越。导致在研究生招生方面问题严重:第一,在研究生报考的时候,人员严重不足。第一志愿上线不足计划总数的50%,有的甚至更低。第二,在生源的构成方面,几乎没有985或211类院校学生报考地方本科院校的研究生。第三,各个专业间的生源分布不均衡,冷热差异度明显。
就业方面:当前全国研究生的就业优势整体正在逐渐丧失,研究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其中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那些新获得硕士授予权的地方高校更为突出,这类院校的研究生就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地方本科院校多数不是211或985院校,再加上许多研究生本科阶段亦不属于重点高校,竞争力可想而知。在这种内外交加的双重压力下,地方本科院校的研究生岂有就业机会?
其他方面:地方本科院校研究生培养除了上述的招生和就业两方面的问题之外,还存在科研学术整体实力和水平相对较低;研究生培养的土壤相对较为“贫瘠”;研究生自主培养能力不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还亟待加强;培养经费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当前,对于一般地方本科院校研究生的困境有学者认为:应归结为“水平问题”、“规模问题”和“招生手段问题”。我们认为,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研究生所遭受的招生和就业等困境问题的本质问题是定位问题和制度问题。
先说定位问题,即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主要包括类型定位和服务定位。有学者作过统计,认为地方本科院校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性问题是没有特色,培养方向和专业纯粹是向重点大学看齐的重复性培养,在就业市场竞争中不可能有地方本科院校研究生就业的机会和份额。可见,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类型方面与重点大学的模式相统一,盲目求高、求大、求深、求热,又无特色而言。
再说制度问题,主要指的是政府在对地方本科院校研究生的管理模式或方式上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博士研究生授予权总的来说一直都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掌控。政府在评估地方高校是否具有承担研究生培养能力的评价标准总的倾向是理论性或学术性取向,这就为地方本科院校研究生培养定了主方向。另一方面,在研究生招生类别设置,如对专业学位硕士、定向研究生和委培研究生的培养上,国家反而倾向于重点大学。
当前,解决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通过学校自身和政府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共同促进。
地方本科院校研究生的招生方面应侧重和优先考虑区域的需要,在就业方面为区域经济建设输送各类高层次的人才。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要紧紧围绕区域的需要进行。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的办学宗旨。
地方本科院校的区域性和在区域内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拥有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服务具有稀缺性。在区域内的地方本科院校,具有相对于省会城市的重点大学都不具备的地理优势。这类学生可以边工作边上学,既能保证不脱离岗位,又能保证继续教育攻读硕士的需要。这就解决了地方本科院校的招生问题。培养类型取向应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实际操作性工作,具有很强的职业技能和专业工作能力,能够进行计划和组织、进行具体操作、解决实际问题。[2]类别定位应以专业学位建设为平台。“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通过政府对地方本科院校研究生的政策调整。将专业学位的授予权划拨给地方本科院校,规定地方本科院校对所在区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独享权或者优先权,在此基础上建设硕士专业学位工程。
[1]杨科正.地市普通高校发展策略研究:兼论陕西地市普通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6:2-3.
[2]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