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学生的教学”学术会议综述

2013-08-15 00:43:07程娓娓陈安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李森教授课程

程娓娓,陈安兰

(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2012年4月21日,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暨“适合学生的教学”高层论坛在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如期举行。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王本陆教授莅临会议并作了主旨报告。来自全国15所高等院校的30余名课程与教学论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就“适合学生的教学”这一常提常新的命题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拟就这一内容作简要综述。

一、“适合学生的教学”提出的背景

追求“适合学生的教学”古已有之,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对有效教学的最有利诠释。到近代,杜威基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提出要进行适合儿童的教学。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都发生了由“量”到“质”的转变,在教育方面尤为如此。王本陆教授用“饥不择食”和“挑三捡四”来形容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无学可上的时代追求的是教育上的温饱,只要有学上就足矣,而如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在人人都有学可上的情况下,优质教育成了人们的追求,于是“择校”热起来了。择最优秀的老师、最丰富的资源,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所有条件。归根结底,就是择最有效的教学。刘庆昌教授从伦理学和政治学的角度出发,认为“适合学生的教学”这一命题的提出源自于学生地位的提升和教育民主化的深入发展。杨启亮教授则从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认为当前的这一命题是对孔子“因材施教”和杜威“学生中心”思想的重申和发展。

二、“适合学生的教学”的内涵

(一)“适合”与“适应”、“迎合”的关系

阮成武教授针对有些专家将“适合学生的教学”的“适合”替换为“适应”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杨启亮教授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认为新事物的产生阶段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适合学生的教学”的起步阶段,即使存在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简单的有效教学去“迎合”学生,也是可以理解的。陈佑清教授从词源学的角度提出:适合应是复合词,适合什么,为何适合,何以适合?适合是存在的,“适合学生的教学”这一命题就成立,那么“适合学生的教学”是有的,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等一系列的问题[1]94-99。

(二)与“适合”相关的理论梳理

1.适合什么样的学生

杨启亮教授就学校教学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面对的只是少数优质学生,教学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提出了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特别是教学要适合每一个学生,包括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学困生[2]32-33。陈佑清教授提交的论文“如何使教学适合每一个学生——大班教学条件下的教学策略”也提及教学应适合全体学生。

2.适合学生的那些方面

刘庆昌教授认为“适合学生的教学”应适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年龄特征和目标趋向。王鉴教授把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合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作为“适合学生的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3]224-225。杨启亮教授认为教学应适合学生做人、做事、生存、生活及动手动脑等。总结不同学者的观点,都认为“适合学生的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年龄特征、个体差异、兴趣爱好、个人需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3.适合的标准是什么

靖国平教授认为,适合与否要看教学是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关涉到每个学生。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公平教学;是否面向群体学生,对应教学;是否面向个体学生,区别教学。刘要悟教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认为“适合学生的教学”需承认并正视学生的未成人性,避免教学的成人和完人化倾向,要考虑学生是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寻求“最近发展区”[4]56-60。李森教授将“适合学生的教学”分为形式上是适合和实质上的适合两个方面,并认为实质上的适合才是本质和内核。杨启亮教授提出,适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适合与否不仅要看短期的教学成效,还要看学生的长远发展。因而提出了通过可持续性进行过程性的批判。

4.适合与否谁来评判

针对“适合学生的教学”这一理念将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因此评判的主体也应当有所转变,杨启亮教授便提出了“适合与否谁说了算”的问题。是学生还是老师?王建教授认为,学生应当参与决断,但由于学生是不成熟个体,看问题难免片面和不成系统。判断难以控制,因此学生的意见只能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5]23-26。

5.适合的形式是什么

适合是一种状态还是过程?就此王本陆教授将适合的形式分为静态的适合和动态的适合,前者指一段时间内的状态,后者指一个互动生成的适合过程。适合学生的教学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随着学习内容、学习层次、学习目标的不同,学科在变,方法在变,内容在变。这一系列的变化就要求老师要变,学生更要变。二者互为主体的关系就要求适合的形式是变化的、动态的。

(三)“教学”的概念

李森教授从词源学角度分析“教学”内涵的不断扩充和发展的历程。回顾了中国古代“教学”就是在同一屋檐下同一教师督促学生学习;西方教学有“Teaching”到“Teaching-learning”的演化过程。从教学历程由教育的神话、生物、心理、劳动等起源说到近代赫尔巴特传统教学理论、杜威的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我国建国后到90年代所公认的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活动以及现在的主体性教学赋予教学更深层次的内涵: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围绕教学内容,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兴趣等。李森教授的梳理让教学更清新的展现出来,也为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三、“适合学生的教学”的实现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

王本陆教授认为,观念制约着人的行为,教师在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改变原有的那种高高在上的状态,不能把学生看成具有鲜明特点和思想的个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话,那么教学依旧以教师为主导、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就无从体现,也就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有效教学。杨启亮教授批判教师应试教学的行为,把教学单纯理解为呈现知识给学生并将自己的观念强行加于学生,忽视学生的意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混合教学模式

陈佑清教授针对班级授课制的缺陷,就班级规模与国外小班教学比较,在无法改变我国班级规模较大的前提下,提出了大班教学条件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将个体自学、小组互学和全班共学相结合以改变将个体差异很大的学生整齐划一,教学针对性不强的局面[5]94-99。段兆兵教授认为要进行有效教学就必须对五花八门的教学方法进行多元化的整合和多样化的综合。王鉴教授则提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李森教授认为要对学生分层教学,将学生隐性地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优秀层。

(三)注重课程设置

李森教授从理念的层面提出课程实施与教学息息相关,因而不能就教学而谈教学。靖国平教授则具体到课程设置的各个方面,从课程资源、课程结构、课程层次与顺序、与实际的联系、情境性等方面提出要设置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段兆兵教授对课程本身进行解读,提出应建立多样化综合课程。

(四)发展专业教师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成为实现“适合学生的教学”的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刘庆昌教授认为没有哪一种方法适合所有的教师,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层级的不同学生、不同的课程内容和特点以及自身的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式[6]6-10。段作章教授则系统地提出对教师的要求,特别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转变后,教师的教学信念、教育思维、教学习惯也应随之发生转变。李森教授认为教师应对教育事业和学生投入感情,充分了解、尊重学生。

(五)建设学校文化

段兆兵教授认为要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改善学习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也不容忽视。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其他兴趣爱好,展示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7]96-97。靖国平教授也有同感,提出教学不能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之中,还要重视校园文化的构建。

所有的专家学者都围绕“适合学生的教学”这一命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主题明确、话题集中成为本次研讨会的一大特色。最后,李森教授对本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希望“适合学生的教学”这一古老、传统而又新颖、现实的命题能够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1]陈佑清,吴琼.为促进学生探究而讲授——大学研究型教学中的课堂讲授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1(10).

[2]杨启亮.释放本土教学思想的生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11(2).

[3]王鉴.课堂研究概论[M].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2007.

[4]刘要悟,雷顺利.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异化与回归[J].教育科学研究,2002(8).

[5]王建.当代课程改革的合理性审视:基于“中庸理性观”[J].教育发展研究 ,2008(22).

[6]刘庆昌.教育思维: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的认识性中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5).

[7]汪卫红,段兆兵.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8]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9]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2010(10).

猜你喜欢
李森教授课程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30
刘排教授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女记者“认贼作弟”拯救失足少年
凤凰资讯报(2015年8期)2015-06-10 20:50:02
“土豆男”VS 投行女高管:这暖心暖胃的爱情
『土豆男』VS 投行女高管:这暖心暖胃的爱情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
物理与工程(2014年2期)2014-02-27 11:22:21
橘在野
西部(2013年3期)2013-11-16 23: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