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建中
讲评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高质量的讲评课往往比做几套试题的功效还要高。如何上好讲评课呢?笔者以为,一堂完整优质的讲评课教学过程应该是:统计分析—分类讲评—纠正错误—拓展提升。教学过程中讲评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把错误率高于50%的题称为共性错题,对于这类题,教师讲评时不仅要指出“错在哪里”,而且要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只有找到错误的症结,对症下药,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复习训练中吸取教训,避免一错再错。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1.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对此,讲解时应重点讲解题思路、方法与技巧,加强思维和方法指导。
2.出现知识漏洞,对此讲解时应予以补充完善,亡羊补牢,以免下次重犯。
3.粗心大意,多由审题不慎造成,未能很好理解关键字词,隐含条件和答题要求等,便草草答题,或答题不规范、计算出差错。因此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良好习惯以减少失误。
4.心理紧张出现笔误。对此,提醒学生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养成“平时如考试,考试如平时”的应试心理,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必胜信心。
变式讲指通过一题多变进行讲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类比推理能力,使其能应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类型主要有:
1.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多种解题途径,变定式思维为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2.一题多变。即将题目条件或求解目标加以改变,构成一系列新题,然后进一步求解。通过一题多变,由浅入深,层层挖掘,可避免学生一见复杂问题就一筹莫展,陷入束手无策的窘境,使学生头脑里形成广泛的知识联系系统。
3.一题多问。对同一个背景材料,设置若干相关问题,层层推进,不断延伸,通过一题多问,使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更加合理有序。
讲评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校对答案或纠正错误,而应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着手,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弄清条件和要求,抓住解题关键,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解题技巧的讲评就是要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讲评时,教师应该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思路开阔,方法规范,解题能力提高。讲评时,标准答案固然重要,但解题方法的传授和解题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1.指导审题。审好题是成功解题的前提。审题的关键是要把题目中的有用信息提取出来。其中有些信息在题目中凸显,有些则较为隐含,尤其把隐含的信息挖掘出来,使之显化。再者要把题目中的要点勾画出来,突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删掉影响思考枝节和修饰,使题目显化,或把题目用图形、表格、图象等表示出来,使问题直观化。指导学生“明辨是非”,果断删除题目中的干扰信息。
2.指导规范答题。有很多学生失分的原因不单单是知识方面的问题,其表述含糊不清,读者不知其所云,或把握不住题目主干,不能切中问题要害,或表述时丢三落四,不能体现其严密的思维等。答题的关键是能够用准确、完整、精炼的文字来表述。要求学生的表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用专业术语,专业理论规范表述。
习题讲评,不能“就题论题”,而应该有目的的“借题发挥”。借题发挥要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加深,一套覆盖面再广的试卷也肯定有某些知识点的遗漏,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教师讲评时应有意识地把遗漏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又牢固的知识网络。考虑到现代命题高层次的立意,多元化的材料,独到性的思维,教师在编织知识网络的同时,也应针对某些知识点进行适当地拓展和加深,以达到运用教材中原理和方法,解决地理现象的目的。教师借题发挥时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应变能力,注重渗透试题变形、延伸、重组、分解和组合的出题思想。
总之,讲评课是地理教学中一种常见的课型,特别在高考复习备考过程中,这种课型更为普遍。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针对性,力求精讲精析,抓住典型错误原因,择其要点加以点拨。充分启发学生思维,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正确引导解题思路,科学指导策略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题能力,才能充分发挥讲评课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