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2013年9月5日报道:不带一分钱,不乞讨、不打工,全凭打欠条,作家刘美松就这样100天开车28510公里走遍中国。222张欠条,借款近5万元,事后全部还清,“我得到两百多人的信任,他们收到我寄还的钱,对陌生人的信任度可能会再提高一点点”。
挑战加油站156次,成功51次,成功率32.69%。挑战酒店53次,成功16次,成功率30.19%。这一路走来,刘美松说还是选择不相信的多。是诚信实验也好,是体验生活也罢,刘美松用自己的方式有意无意地测试了这个社会的信任度,以作家的情怀记录下了这个社会的一个真实侧面。他用自己的诚信来呼吁社会关注诚信、尊重诚信。
虽然个人体验这种方式所经历的样本是随机抽取的,随意挑选性也比较大,也容易出现倾向性误差,可能代表性不强,但总体上来说,222张欠条代表了两百多人的信任,也比较充分地说明了社会的诚信在某个方面或某种程度上的拥有。当然这只占全部的30%多,还有70%的人选择了不信任。这大致可以说明当今中国社会的诚信的现实。
信任陌生人,是一种风险。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择信任陌生人,是我们需要审慎考虑的。当无关生命和财产安全时,人们是相对容易信任陌生人的,而多数人在多数情况下有防范意识和戒备心理当然也是无可厚非的。我们在被刘美松的诚信所打动的同时,更被这两百多人的信任和良善之心所打动。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对别人信任和怎样对待别人的信任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刘美松的诚信和陌生人对他的信任。此外,诚信也不能仅仅用金钱来衡量,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等都是对诚信的具体实践。
虽然222张欠条不足以说明整个社会的诚信问题,但是,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一些问题。对此,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们面对当今的现实,究竟该如何去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如何让自己变得简单,把别人看得简单,虽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一旦选择信任,那么看似复杂的问题就会变得相对简单。正因如此,古往今来,无论中国还是外国,人们无一例外地把诚信当作共同追求的做人做事的良好品质。
但观目下的现实,不诚信仍然困扰着我们,唯其如此,我们尚待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