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历代名医辈出原因试析——以黄冈五大名医为代表

2013-08-15 00:45刘东山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鸦片黄冈名医

刘东山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黄冈,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自古迄今,黄冈人民生息于斯数千年。在这里诞生了许多杰出的人物。这些杰出的人物,表现在各个领域里。仅从医药方面,为使这块土地上的人民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因而诞生了一大批中医药杰出人物。而尤以黄冈五大名医为代表。他们以毕生的精力,不仅为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卫生保健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以他们丰厚的精神财富,为民族为国家乃至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毕生努力、杰出的成就、巨大的贡献,必然有其内在的原因,也必然有其内在的规律。那么,探其内在的原因和规律,以利当代和后世,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显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黄冈五大名医的主要成就

据黄冈各县县志及有关历史资料,黄冈有史以来,可查及的中医药名家,达210余名,而尤以五大名医为代表。以历史朝代为序,他们依次是魏晋的王叔和,名熙,高平人,因连年战事,流徙黄冈,晚年定居麻城。致力于医学典籍整理,将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遗稿,经过细心梳理、编次、校订、补充,去芜存精,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传世。并结合平生临证经验,著成《脉经》,开脉学研究之先河,使脉学基础得以奠定,成为脉学鼻祖。从此,亦为黄冈医药事业的发展,取到了积极的传播和推进作用。至宋有庞安时,字安常,蕲水(今浠水)麻桥人。一生医治患者无数,著述甚富,尤“精于伤寒妙得长沙(即张仲景)遗旨”(苏轼语)[1]2,著有《伤寒总病论》,是最早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发仲景未发之旨,补伤寒未备之方,别温病于伤寒,使其另立门户,为后世温病学派的建立启开了先河。”[1]7至明代有两位医学巨擘。一是万全,号密斋,罗田人。是我国医学史上伟大的临证医学家。一生精于治病,临证各科皆善,尤长于小儿科,世称“万氏小儿科”,清康熙皇帝曾追封为“医圣”。著有《万密斋医学全书》,为祖国临证医学做出了杰出贡献。一是较万全稍后的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今属蕲春)人,是世界医药史上伟大的医药学家。尽平生之力,岁历三十载,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著成《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集历代本草文献之大成,创本草新体系,厘正各家本草之误。迄今四百余年,广传各国,举世瞩目。至清有杨际泰,字平阶。广济(今武穴市)人。为研究诊治入侵者利用鸦片侵害中国人精神肉体之毒,亲自到武汉英国领事馆附近,详细观察了解鸦片吸食者的吸毒工具、吸毒方法和吸毒者发瘾时的症状。并携爱徒至广东、福建、云南数省,查访吸食鸦片情况,求教诊治戒毒脱瘾之法。经多年研究,确定治毒药方,治愈者无以数计,开中国治毒戒毒之先河,留下“北有杨际泰,南有林则徐”的口碑。并合前贤见解,汇家传经验与亲历50余年临证实践,著成《医学述要》,为临床医学全书。

至此,魏晋王叔和、宋庞安时、明万密斋、李时珍,清杨际泰,合誉为“黄冈五大名医”,列入史册,为后世杏林之楷模。

二、名医成功的主要原因

一方文化育一方学子,一方水土养一方生民,一方医家造福一方生民健康。而众多医家的成功,则不仅是一方生民健康的福音,而且是一个民族的福音,一个国家的福音,乃至人类的福音。究其成功的奥秘,有哪些制约原因和规律?这涉及到诸多因素。笔者认为至少有三:医家所处的历史背景、个体环境和个人历程,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分析和总结。

(一)客观原因之一:生于罹难,置身于困厄,睹民于水火,志为大医

任何一位医家的成功,离不开他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的特殊影响。这是因为,任何一个朝代,其政治的治乱与兴衰、经济的繁荣与颓废,必然影响其科技与文化的兴起与衰退、先进与落后。而医学的发展必然受其直接影响。作为一名医生,直接维系一方人民的生命健康。医者怀以仁心,以仁术广施仁爱于人,以济苍生为之己任,是以古有“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之说。也正因如此,史之成为大医者,多生于忧患,置身于罹难之中,为救民于水火,历尽艰辛,殚精竭虑,为生民带来福音,终留名千古,为世人所敬仰。黄冈历代医家,尤以五大名医为代表,其成就与贡献,便是这一崇高精神的生动体现。这应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家王叔和的成就便是最好的说明。医史载,王叔和对于祖国医学的贡献,主要有二:一是系统总结了魏晋以前的脉学理论和临证经验,撰成脉学经典《脉经》,为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整理编次《伤寒杂病论》。这是因为张仲景所处时代,正值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军阀混战,生民涂炭,人间百病丛生。仅张氏一族200余人口,可自建安纪年(196)以来,不到10年,其死亡的亲人,竟达140余人,而死于伤寒病的又占百余人。是以“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成《伤寒杂病论》。然而书成之后,竟屡遭战乱兵燹,不久即散佚民间。名医王叔和亦正值其时,虽逢战火罹难,仍对该书经多方搜集,且作为随军医生,辗转流徙鄂东,最后避乱于黄冈麻城,经过细心整理,重新编次,终使这部旷世奇书得以流传后世,遂使晋唐以后的临证医学得以发展[2]。清杨际泰,生活于乾道年间,正值清朝由盛而衰的晚清时期。其时朝政腐败,外寇入侵,英国以大量鸦片输入中国。毒贩如群蝇而至,美国从土耳其向中国输入鸦片,俄国从中亚向中国北方输入鸦片。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导致财政危机;统治集团更加腐败,贿赂成风,利用加租增税等各种名目,将购买鸦片的花费转嫁人民,人民负担更加深重;与此同时,中国许多城镇烟馆林立,吸食鸦片者成千上万。因鸦片的大量输入,严重危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作为一名医生,杨际泰目睹国人吸食鸦片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忧心如焚,一面编写《告乡民书》,宣扬鸦片的毒害,一面专心研究戒毒疗法。经过数年的精心研究,终于确定了治毒药方,并尽平生之力著述,以传后来医者。杨氏也因此成为一代名医,为后世所景仰。

(二)客观原因之二:承于文化积淀,继于世医之传,得于良师之教,终成大器

自古以来,黄冈文化积淀丰厚。据《黄冈市教育志》载,自隋唐至明清,历代官府,兴学治郡,启迪民智,教化日兴,科举取士,“吾黄冠楚”[3]。这对黄冈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黄冈历代名医辈出,自宋元以后,见于史志记载的所属各县医家,达210余名,且医学大家,代有人出。《湖北医学史稿·人物·医坛英杰》,选载医药大家六人,黄冈籍即有庞安时、李时珍、万全3人。另3人中,医学文献大家杨守敬,虽为湖北宜都人,其平生成就及其主要活动,是在黄冈“选为黄冈县教谕,调黄州府教授”期间完成的[4]。本草学家刘若金(潜江人),弃官归隐,竭30年精力,潜心研究医籍,而以《本草纲目》为重点,著《本草述》32卷,是本草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黄冈医药名家所作的贡献及其影响,不仅在湖北医学史上占有主要地位,且在中国医药史上同样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北宋名医庞安时,于1100年撰成《伤寒总病论》六卷,为“研究《伤寒论》较早的专著,并有相当影响。庞著对小儿伤寒、妊娠伤寒、暑病、斑痘等论述,是对仲景学说的重要发展”[5]。据《宋史》载,庞出身世医,自幼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其父授以脉诀,庞很快即能通晓,并认为并不难,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研读,不多久便能通其大旨,且时出新意,辩诘不能使其屈,其父大惊。其时庞竟犹未及冠。

明代万全,为祖国临证医学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之所以有如此惊人的成就,这与他早年的严格教育与其世代为医有直接关系。同庞一样,他也是世医出身。祖父万杏坡、父万菊轩,都是当时名医,世代皆以“医药济世”,且尤以儿科闻名遐迩。万全幼年,其父为使他将能继承家学,并没让他过早学医,而是让他攻习儒学。时罗田有名儒张明道,明正德八年(1513)乡试中举后,于县城附近塔山书院讲学授徒。万菊轩奉以重资,送子万全(时16岁),拜于张氏门下,学习律历、史纲之学,万全勤奋好学,深得张师喜爱。习业三年,扎下牢固的儒学根基。24岁在诸生中率先成为廪膳生。后继承家学,矢志于医,终成一代临证大家。

与万全同时代的李时珍,也是世医出身,祖父是走方铃医,父李月池(字言闻),博学经史,乐行善事,以德义服人,深为家族和乡邻敬重。本有心于仕途,然怀才不遇,中年后弃儒从医,继承父业,苦心修练,成一方名医,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被朝廷选为太医院吏目。晚年辞官归里,于蕲州玄妙观设诊,普济乡人,医德高尚,深受蕲人敬重。著述甚丰,有《四言举要》《医学八脉》《四诊发明》《痘诊证治》等。李时珍自幼受其庭训,先致力儒业,冀建功名,光耀门庭,14岁即补诸生(秀才),然三次乡试不第。遂拜著名理学家顾日岩为师,“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顾景星《李时珍传》)。“长耽典籍,若啖蔗饴。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著数言”(王世贞《本草纲目·序》)。其读书之勤,积学之深,由此可知。矢志于医,承继家学,尤于本草专心攻研数十年,撰成本草学巨著,享誉世界医林,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综上所述,究其三位大家成功原因,笔者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文化传承的积淀作用,二是世医所传的家庭教育作用,三是师承教育扎下国学根基的作用。

(三)主观原因:矢志如一,以济苍生;学贵有恒,勤而不辍

一个人成才,大抵而言有两个因素。一是客观因素,一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涉及到个人所处的大环境(社会环境)和小环境(个体环境)。而主观因素,则直接是成才者的内在因素。怎样才能成才?自古以来,历代贤者都十分重视立志。有志成才,固然不一定能人人成才,然而无志欲成才,却必定是难以成才。不能成才,则何以有成功之日?而立志,当须志存高远,即便淹留不达,亦不损于高尚的情趣。倘若志向卑下,则必定碌碌于世俗之中,不免沦为凡庸之辈。而立志高尚者,为实践平生志向,律己勤学,持之以恒,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则必有成功的希望[6]。在搜阅黄冈历代医家的大量资料后,大凡能成为一代名医者,可以说都具有这一特点。而黄冈五代名医的成功之路,便是最好的证据。

作为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天职。而作为名医,则有更高的标准,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须有高尚的医德。而两者兼而备之,须有一个成为名医的长期修炼过程。有两句杏林名言:“医者,乃仁道仁术也。”“不为良相,可为良医。”前句是一种高境界的医学思想,后句则是为医者之高尚志向。中国医学史上,大凡能成一代名医者,都曾受到这种医学思想的影响,也都曾有这种为医的高尚志向。医道乃仁道,医术乃仁术,是不以贪求名利为前提的。凡是为医者,应以广施仁爱为己任,所谓广济天下苍生也。良相、良医并称,两者的内核,都是一个“仁”字。良相,是以治理天下为己任,良医是以治疗天下疾苦为己任。

可以说,黄冈五大名医,都是以这样的医学思想要求自己的,并都是以这样的标准去践行自己的诺言的。

名医王叔和,一生处于战乱年代,颠沛游离。少时家境困窘,随同族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至荆州,归于曹操,因战乱转徙不定,晚年流徙黄冈麻城,然心系苍生苦难,致力搜集、编次张氏医著,使之不绝于世。并积平生脉学研究与临证经验而著《脉经》。使后世辨证施治有方书为镜,诊脉有脉经为则。正如清代徐灵胎所说:“不有叔和,焉有仲景。”其功可谓大矣[7]。

名医庞安时,虽出身世医之家,然幼年病聩(双耳失聪),“乃益读《灵枢》《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终成一方名医,为方便求诊病人,修建邸舍,让病人居之,并亲熬饘粥,赠送药物,必愈而后遣,是以活人无数。病人持金帛来谢,亦不尽取。(《宋史·方技下·庞安时传》)其医技之精,医德之高,可为千古医者楷模。万全初业儒门,本有心于仕,当失意后,遂矢志歧黄,师承家学。为精通医术,他勤求古训,博览群书,善取诸家之长,亦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作为临证医生,他精通内外儿妇诸科,而素以儿科驰名,尤其精治于痘疹而著称于世。一生治病,从不分贵贱贫富,不计名利,即便是宿怨旧恨人家,亦能认真诊治。他曾“以活人之心,不记宿怨”,千方百计,救治一位同行有宿怨之家小儿危重病证,从此两家重归于好。万氏曾说:“医者,仁术也,博爱之心也。当以天地之心为心,视人之子为己之子,勿以势利之心易之也。如使救人之病,而有所得,此一时之利也。苟能活人之多,则一世之功也。一时之利小,一世之功大,与其积利,不若积功。”[8]他终生以此为信条,身体力行。留下许多临证动人故事。其医德高尚,深为后世人民敬仰。

李时珍有感于古之《本草》,“其中舛谬差讹遗漏,不可枚数”,遂“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不辞劳苦,跋山涉水,采访四方,农圃、药商、草医、樵夫、渔人,无不征询,致使稿凡三易。使复者芟之,缺者缉之,讹者绳之。终撰成本草巨著,为后世奉为本草的金科玉律。为我国乃至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杨际泰为探究诊治鸦片毒瘾药方,历尽艰辛,亲自去各地观察了解吸食烟毒者的具体情况,辗转数省,长期在外,妻子陈氏重病在家,竟未得到及时治疗,待杨氏返回时,其妻已至病危,竟无法救治。一代名医,一生救死扶伤无数,而自己亲人,却未得到及时救治,致使终生遗憾。为使国人不受鸦片毒害,他著《医学述要》一书时,其“中鸦片毒”一章,开头即写:“鸦片者,外洋之毒也。”他将鸦片对人体的毒害,总结为“四耗”和“十害”,以告诫世人。并另专写《告乡民书》,极力宣扬鸦片对人的毒害。其拳拳爱国爱民之心之情,可歌可泣[9]。

三、名医成功的借鉴意义

黄冈历代医药名人,为保生民康健,他们救死扶伤,著书立说,尽平生精力,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他们的成功,不仅为一方人民健康带来了福音,而且也为国家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带来了福音。他们的医药著作,他们的不朽精神,不仅丰富了祖国医学宝库,而且也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取到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对当代医药学的发展,对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一)面对生民疾苦敢于承担,其仁爱精神不朽

无论是战乱年代,还是和平岁月,生老病死的痛苦,是无法避免的。作为医者,当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以仁术,施仁爱,不贪利,不求名。敢于承担,终生奋力,践行其志。黄冈历代医药名人,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做的。其医德医风,其品质精神,代代相传。黄冈五大名医,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王叔和虽罹战乱之苦,仍心忧生民之痛,整理前贤遗稿,著述脉学经典,使方书不失,使诊治可鉴。庞安时虽残于耳聩,矢志于医,救人危急于穷困,亲辟邸舍而供药物,广施仁爱,不取病家金帛,其医德高尚,堪为万世楷模。

(二)文化熏陶,良师引导,造就优良育人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离不开环境的熏陶与教育。好的环境,可使人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坏的环境,会诱人向坏的方向发展。此即常言耳濡目染的作用。黄冈素有教育之乡的美誉,兴学育人生生不息,尊师重教代代相传。而黄冈医药人才的培养,在传统的尊师重教的文化影响下,其培养模式,有其显著的特点:或世医相传,或师徒相承。因为是世医,代代相传,所以积淀深厚。教者既是长辈,也是老师,言传身教,教之严,传之真,循序渐进,不遗余力。而学者,既是晚辈,亦是学生,不敢惰怠,学以勤,习以精。而拜师学艺者,择其良师,能得良师而教,则学多有成。王叔和得仲景弟子卫汛所推重,又得仲景遗稿,并使仲景医学传及后世,仲景为医门万世之师,而受其教益之深之早,千古以来,莫过于叔和矣。其后,宋之庞安时,明之万全、李时珍,清之杨际泰,皆为世医后裔,继其家学,传其精华,博采众家,开拓创新,集其大成,皆成一代名医。可见一位名医的诞生,是数代人心血的结晶,是众多人智慧的凝聚。是多重文化的熏陶与教化的结果。

(三)博览群书,勤研医技,艺高方可济世救人

名医成功的因素不是单一的。它涉及多个方面、多重因素。从外部条件看,涉及到社会人文背景及自然环境。这是成功的平台。从内部条件看,涉及到个人资质、立志方向、勤勉程度、治学方法等诸多因素。这是成功的内在潜力。若论资质,五大名医自幼天赋皆佳,皆出身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受传统思想影响,幼年都有入仕之愿。除王叔和任过太医令之外,余皆科举失意。然一旦矢志于医后,皆勤奋刻苦,终生不辍。庞氏读书,过目辄记,饱读医学群经,“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宋史》)。终至医术精湛,临证诊治,出神入化。万全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又得名师训导,扎下牢固功基,继承家学,又博涉方书,悉心钻研临证诊治,终至各科皆善,而尤精于儿科。与万全一样,李时珍既得家学之传,亦得名师教诲,更兼毕生努力,熟研群经,广猎百家,撰成药学巨典。为举世所瞩目,成人类科学巨擘。杨氏亦得家学之传,毕生勤奋学习,为解鸦片之毒,吃尽千辛万苦,忍受失亲之痛,终于研制出戒毒脱瘾之法。为乡民健康,为国人不受鸦片毒害,做出了突出贡献。

综上所述,名医的毕生努力,其精湛的医技,其深邃的学术思想,汇之成其丰硕的著述,皆可为我们今人用心研究,认真学习。而其成功的足迹,其坚定的志向,其奋斗的精神,其高尚的品格,皆可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1]浠水县卫生局.湖北中医学院.伤寒总病论释评·出版前言[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徐静,付峻岭.论王叔和对《伤寒论》的卓越贡献[J].黄冈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

[3]王建学,杨优秀.黄冈市教育志[M].武汉: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4]李今庸.湖北医学史稿[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1~127.

[5]甄志亚.中国医学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60.

[6]张祥浩.中国古代人物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118~119.

[7]陈梦赉.中国历代名医传[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897:25~31.

[8]明·万全(密斋).万氏家藏育婴秘诀[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9]熊传海.鄂东四大名医[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250~251.

猜你喜欢
鸦片黄冈名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毒品极其昂贵,为何晚清穷人也抽得起鸦片
便秘应该怎么吃?名医这样告诉我们
让名医们上线
基于“鸦片泛滥”的史学阅读及教学价值追寻*——以《鸦片利益链条上的中国人》的探究为例
古代凤毛麟角的女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