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曼宜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随着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在役机电装备规模逐渐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底,我国汽车、工程机械、机床保有量分别超过了11000万辆、650万台和800万台[1]。随着机电装备保有量的日益增加,与之相对应的报废量也在快速攀升。据有关部门估计,到2020年我国仅汽车年报废量就将达到1000万辆以上,并将每年以10%以上速度增长。如何实现这些报废机电产品的高效循环利用,在实现产品换代升级的同时,确保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现实而又很紧迫的问题。
发展循环经济目标下的报废机电产品再利用产业包括“再使用”、“再循环”、“再制造”,即“3R”理论下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其中,“再使用”是指报废机电产品上的零部件经过检测、评估后,能够满足再次使用的质量和性能要求作为新产品的配套零件重新投入使用。“再循环”是指报废机电产品上的零部件,经过清洁、粉碎、再生或者回炉处理作为钢铁或者塑料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使用。“再制造”是指报废机电产品上的零部件经过拆解、清洗以及检测后,通过一系列的表面加工以及性能调控后,使其恢复到原厂新品的质量和性能,并重新作为配套件装机或者维修配件进行使用。根据报废机电产品上零部件不同的退役状态,分别选择“再使用”、“再循环”、“再制造”方式对其进行循环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的剩余价值,是报废机电产品高效循环利用的最佳形式,也是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标志和基本要求。为此,国家制订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在这种背景下,一大批社会资本进入到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领域,使得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形成了新的经济发展热点和亮点。但是,在看到节能环保和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存在巨大商机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在现阶段我国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投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甚至是风险。本文从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及项目投资机遇和风险两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供业内外人士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自2009年实行以后,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2年又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进行了具体的规划,明确了在未来五年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是国家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发展方向。据有关部门预计,到“十二五”末期,我国循环经济的产业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
在这种大形势下,如何有效实现国内报废机电产品的再利用和再资源化,大力发展报废机电产品的循环利用产业得到了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开展典型报废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城市矿山”、实现钢铁企业“精料入炉”等方面的系列性政策和管理办法。200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第一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14家)名单,2013年又发布了第二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28家)名单。工信部也在2009年就工程机械、工业机电产品、机床、矿采机械、铁路机车装备、船舶、办公信息设备领域公布了再制造试点企业名单及其管理办法。在进行行业和产业规划的同时,在相关政策及资金扶持方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围绕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所涉及的技术研究、应用及成果转化、示范企业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大量资金以项目的形式对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报废机电产品的循环利用产业给予鼓励和资助,为大力发展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
我国目前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机电产品产销量、保有量均居世界前列。但是,相对而言,国内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市场则属于刚刚起步,循环利用水平、规模还十分低下。据资料[3]介绍,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企业有7万多家,产业规模达500亿美元,在汽车售后维修市场上,经过再制造的汽车零配件占50%左右,部分维修用零部件100%来自于再制造企业。在欧洲,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工作一直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5年,在欧洲市场上,报废汽车中85%的部件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大众汽车公司年回收旧件达到250万件以上,经过再制造的发动机与新制发动机的比例达到了9:1。日本、韩国也均对报废汽车零部件的循环利用给予了国家、企业两大层面上的关注和重视。尽管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汽车保有量达到了近11000万辆。但是,报废汽车循环利用产业与汽车的产销量、保有量和报废量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到目前为止,我国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含配套装备制造)也就有很少的42家企业。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报废汽车回收利用方面,在工程机械、机床以及矿山机械等方面均表现的十分突出。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促进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制订了2020年之前将报废汽车的循环利用率达到95%以上的阶段性目标,在工程机械、机床、矿山机械、家电以及石油化工机械领域也相应地制订出各自的循环再利用规划。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链有回收、拆解、检测、评估以及再制造加工、破碎、回炉多个环节,产业链甚至比新产品加工业还要长,涉及到物流、机械制造、材料加工、环保等多个产业分支,这无疑将带来巨大的商业机遇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
近几年来,各级、各地政府在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政策的推动下,纷纷设立以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园区,仅以报废机电产品再制造为主体产业的园区就有上海临港、广东花都、江苏张家港、湖南浏阳、山东新泰等。在这些园区内,围绕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特别是再制造项目配套了特别的优惠政策和环境设施,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建立了诸如旧件回收物流体系、报废机电产品拆解、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等方面的软硬设施条件,也设置了开展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项目的投融资渠道,一个围绕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投资项目的产业基础正在形成和壮大。
在此同时,各地大力开展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的研究,解决了制约旧件资源集成度低、回收利用率低下、二次污染严重以及高效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匮乏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建立了一批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技术示范基地,并以这些回收利用骨干企业为龙头建立了各种类别的研发中心,为解决循环利用质量不高的问题、高效发展报废机电循环利用产业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涉及到报废机电产品的回收物流体系、拆解、再循环以及再制造、材料加工与制造等多个不同阶段的不同领域,涉及到商业流通、机械加工业、材料加工业以及节能环保业、物流运输业等不同的行业,使得投资者可以从多角度涉入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也为不同行业的从业者进入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降低了投资资本门槛、为整个产业的快速壮大创造了条件。
在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链中,投资规模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及其在整个产业链中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如报废机电产品的回收物流体系中,个体回收、回收企业批量回收、大规模回收系统分类回收均可以成为报废机电产品回收链上的一个节点,从而为实现不同投资规模下的盈利创造了条件,也决定了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投资渠道的多样性和投资规模的灵活性,各类资本可以从不同的投资角度、以灵活的经营模式以及投资规模进入到该产业之中。
在我国,国家为进入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行业设立了不同的门槛,同时,基于企业对市场垄断地位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决定了进入报废机电循环利用产业存在着行业准入、市场准入以及技术准入三大门槛。
其一,行业准入门槛。国家为了防止报废机电产品重新以旧件的形式流入市场,制订了一系列的行业准入管理办法,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资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资质等。这些资质均是由国家有关部委严格控制发放并管理的。其中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资质是由商务部、公安部联合管控,申请到该资质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
其二,市场准入门槛。除低层次(如能量回收、材料再生等)的循环利用项目之外,一般高层次的循环利用项目,如再使用、再制造项目,均是以原厂零部件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的,这些产品要进入市场,必须要做到两点:一是要保护原厂产品所附属的知识产权不被损害,二是要保证再利用产品具有进入原厂配件市场渠道的资格。要做到这两点,循环利用件生产企业就必须要获得原厂授权的市场准入许可。目前情况下,对于高层次的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项目均是由原厂授权进行的。在201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第二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中这种现象就比较普遍,如张家港富瑞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由东风朝柴、萍乡科尔授权开展相关零部件再制造的。
其三,技术准入门槛。基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目的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项目其主要标志在于:一是要确保报废机电产品具有较高的循环利用质量,二是要严格控制在循环利用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对环境产生影响。针对这些情况,国家和行业管理部门对开展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项目的企业设立了一定的技术门槛,如国家颁布的强制标准《GB22128-2008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环境保护部颁布的《HJ348-2007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等,均以技术立法的形式对于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相关技术条件作出了规定,从而形成了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行业的技术门槛。
旧件回收数量、质量以及品种直接决定了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项目的规模及其生产经营过程。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的原材料就是机电产品旧件,由于旧件来自社会上的不同层面和渠道,成分比较复杂。在投资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和项目时,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复杂性对循环利用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的影响:一是旧件质量的复杂性。由于不同的报废机电产品具有不同的服役历史,其损坏失效程度不同,无法保证在再利用加工过程中可以采用相对固定的工艺路线、方法和装备使其质量和性能满足高质量循环利用的需要;二是旧件来源数量的不确定性。由于旧件是通过社会上不同渠道回收的,因此很难保证某一规格或系列的机电产品能够保证循环利用过程批量生产的顺利开展,从而导致了循环利用生产过程组织的复杂性。这些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将会对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再利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巨大影响,从而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投资收益。
造成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利用产业及项目市场不确定性的原因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社会上对报废机电循环利用产品消费观念的落后。由于传统意义上的循环利用产品,在质量和性能方面至今还停留在翻新产品甚至是假冒伪劣的印象上,尽管当前的循环再利用产品概念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有些循环利用产品的质量甚至不低于原厂新品,价格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很多消费者还是愿意花更高的价格去购买原厂新品而不是采用循环利用产品;二是国家政策的影响。国家对某些报废机电产品的销售渠道和产品流向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如报废汽车上的发动机、变速器等五大总成类的循环利用产品一般企业是不能随意销售的,只能进入原厂维修配件市场或售后维修渠道,这些规定严格限制了该类产品的市场销量;三是原厂企业授权的不确定性。尽管有些产品的销售渠道国家没有相应的规定,但很多企业基于对自身产品的保护,规定了开展这类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业务时,必须得到本企业的授权,从而导致了循环利用产品很难独立地建立起自身的销售渠道,与原厂产品市场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四是市场主体的复杂性。在开展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项目时,必须充分认识到该产业市场主体的复杂性,由于某些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的准入国家没有给予限制,传统意义上的再利用过程脏乱差、产品低端、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在短期内无法改变这一局面。当我们以高质量、绿色化为标准开展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项目时,传统企业、产品及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短期内无法从现有市场上剔除出去,则会形成不同的产品质量、不同产品层次、不同企业规模在同一市场环境下展开竞争,从而导致了高资本投入、高质量产出项目的经营风险增加。
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大量的报废机电产品将会形成,在国家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政策推动下,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的投资和建设面临着符合国家政策、投资领域广、投资成本低、产业发展前景好的大好机遇。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在开展报废机电产品循环利用产业和项目投入时,其所存在的政策、市场以及技术准入门槛、旧件在质和量方面的复杂性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均会对项目的投资收益及顺利开展造成影响,必须在项目决策阶段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有效管控。
[1]何山,官淑琪,胡树华.“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产量预测及其市场扩展特征研究[J].开发研究,2012(02):40~43.
[2]杂志编辑部.“十二五”末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有望达到1.5万亿元[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4(05):6.
[3]李育贤.中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2(03):35~38.